庆馀年丨赖加福:腊味飘香年在望

文摘   2025-01-08 17:33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俗话说“冬至前后,腌鱼腌肉”。

冬至时节漫步小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阳台上挂着腊肉、腊香肠和腊鱼等腊味,俨然是寒冬里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我们家一直有做腊肉的习惯。

每逢冬至前后,母亲就要从市场买来猪肉、小肠、烧酒等原料,自己手工制作香肠。

我们小孩也会在一旁帮忙,拿小牙签给灌好的香肠扎一个个小孔放气,好让香肠灌得更结实。

灌好后的香肠跟猪肉、鸭子、鱼等一起挂起来晾晒风干。

一排排、一串串的腊肉在冬日暖阳的映射下散发出阵阵油光,两三天就能闻到腊肉扑鼻的香味。

吃腊味,也是江南人的传统。

腊肉,下酒、下饭都十分好。大年初一开始,大家相互拜年走亲戚,腊肉便成了家家户户招待客人的必备下酒菜。

把腊肉切下一小块,或蒸或炒或卤,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做熟后摆在盘子里,看起来黄灿灿、亮晶晶,飘荡一股浓浓的香味,马上就勾起了人的食欲。

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就着腊肉喝酒,一边闲聊,其乐融融,家里洋溢浓浓的年味。

美食家沈宏非说:“腊肉总是让我想到下雪、棉袄、火炉,以及冬冷里的种种节庆。如果要用一种味道来形容冬天,腊味会是我的首选。”

腊味也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我对腊肉有特殊感情。

记得我初中毕业后,十几岁就去了外地读师范。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都要给我事先准备一大包卤腊肉,里面有腊香肠、牛肉、鱼肉,够我吃好一阵子。

我在外地读了三年师范,母亲的腊肉陪伴了三年。有时候在学校里吃着腊肉,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里的母亲。

参加工作后,我分配到乡下当了一名乡村教师,每个礼拜只周末回家一趟。

母亲又考虑到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怕我吃不饱饭。

每年到冬至前后,便要格外多买来一些腊肉。

卤好后的腊肉放在冰箱里冷冻,可以保存比较长时间。

等待春节过后开学,母亲便每个礼拜叫我带一些腊肉到学校去吃。

学校的同事因此也沾了光,他们一边吃一边羡慕地对我说:“你们家的母亲牌腊肉,真香!”

“那当然了。”我自豪地回答,眼里满满的幸福。

腊味飘香年在望。

腊肉,是每家每户必备的过年美食,早年间家里没有冰箱,便把肉类腌制成腊肉保存。

在生活日渐富庶的今天,人们的腊肉情怀却一如往昔,就为图个抵达内心的温暖感。

可以说,腊味里有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更有家乡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作者简介】

赖加福,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辽河》《散文诗世界》《教师博览》《江西日报》等报刊,出版有散文集《饮一江湘水》(团结出版社2021年7月)。

【相关阅读】

诗文小辑丨元宵节:灯光月色逐人行

庆馀年丨张晓燕:我不是“人贩子”

那些事儿丨田雪梅:父亲肩头的元宵节

那些事儿丨国明珍:最珍贵的元宵节礼物

庆馀年丨橘子:正月十五话元宵




【“庆馀年”征稿启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见得春节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了。关于春节,您有什么温馨的记忆?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您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您有什么美好的期盼?或者,您有什么其他不吐不快的事儿?

欢迎写成文字,投给我们,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示:

此征文对作者无地域限制,但为本公众号征文不承诺一定发表在报纸版面上,且无稿酬

要求:

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均可,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关键词“庆馀年”,以便检索。

投稿邮箱:

changhefukan@sina.com

截稿日期:

农历正月十六






END



■作者:赖加福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报纸投稿邮箱:xiaosong@idzwb.com 


■公众号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民生湿地 文化高地 


长河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公众号。愿做文史爱好者和笔友们的天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