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解读|“伪人”入侵人类:这届年轻人怎么不想做人了?

文摘   2024-10-23 20:30   广东  

#信号解读

前沿玩乐家们安利近期的宝藏作品,解读热点现象和时下趋势,分享又real又pro的乐趣体验。

本期分享:“伪人”

全文6574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文末留言就有机会获得鹅厂周边!


亲哎读着:

“喜贺你、、察觉一个伪人书写%%新号&解读?窝人类语@@十分良好!”


大袜子,手机爹给我干哪来了?


读到这串不知所云的字符,你会不会回忆起多年前初次读到火星文时的那个瞬间?熟悉但怪异的语言组合,明明每个汉字都认识,排在一起却难以理解,让人不禁抓耳挠腮,感到一阵文化眩晕。


这其实是笔者在模仿最近很火的“伪人语言”玩抽象,以欢迎各位读者点进这篇信号解读。


打开任意一个社交平台,输入“伪人”这一关键词,才发现网友又整出了新的抽象花活——这次不当人了,纷纷以“伪人”自居,用文字或视频来分享自己“伪装人类”、学习人类守则的经历。


社交平台的玩梗“伪人”的行为

(图源:小红书)


某“伪人”正在伪装人类

(图源:小红书)


作为年轻人玩抽象的新宠,“伪人”话题是怎么突然吸引到大家的?大家在玩“伪人”梗的时候,实际上又是在在玩什么呢?本期信号解读就将带着以上问题,来和大家一起进入“伪人”的世界。


文脏目录于下、、面,个位读者饱饱看请!


一、聚焦伪人:你身边有出现伪人吗?

二、探寻伪人:参与伪人话题讨论的都是谁?

三、洞察伪人:伪人梗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四、塑造伪人:如何以伪人为主题做应用延伸?



一、聚焦伪人:

你身边有出现伪人吗?


“伪人”这一说法最初来源于一个模拟恐怖短片《曼德拉记录》。在短片里,伪人(alternate)被描述成一种极度危险的生物。这种生物会杀掉人类,并伪装成该人类的样子代替原主继续生活下去。


“伪人”形象

(图源:网络)


在《曼德拉记录》原片风格和伪人自身危险性的加持下,早期大家一谈到“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其看作是一个恐怖向的话题。


然而在近期,“伪人”话题慢慢脱离绝对恐怖的范畴。大家在讨论该话题时很少会提及它的出处《曼德拉记录》,而更容易单纯将其理解为一种角色身份或设定,或字面意思理解为“伪装成人的存在”,在“微恐”的基调上,增添了更多趣味性演绎和解读。


笔者在浏览过一些相关资料后,认为可以这样定义通俗意义上的伪人——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外表和行为,但实际上缺乏真正人类情感或特质,因此会尝试模仿人类,从而融入人类的一种生物。


今年6月开始,有个别用户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分享“伪人”话题,使用一些看起来怪异、常人不容易理解的混乱语言编码,模拟非人口吻,分享自己模仿、学习人类的经历和经验。虽然相关话题评论区底下的用户都很热情,但并没有形成大范围的讨论。


“伪人”话题相关笔记

(图源:小红书)


直到2024年8月中旬,博主@甜小der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伪装人类”的视频,更有主题感、编排感地制作了“伪人课程系列”,吸引了不少流量,该话题才进一步流行起来,截至目前,这位博主在全网已获得38.8万粉丝。


用户@甜小der的抖音个人主页

(图源:抖音)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参与话题的讨论。大家在假装伪人说话时,几乎都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围绕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经历来展开自己作为非人类物种的困惑或心得。


在人类眼里,这些都是寻常的小事,然而换了一种视角就截然不同了。大家之所以热衷于把司空见惯的事情再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本质上还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解构。


不过具体的伪人语言表达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形式。笔者总结了一下常见的表达套路,大致可分为:字词误用、语言杂糅、语序颠倒、符号串用、英文乱码五种套路。


字词误用是最常见的一种套路,大家会故意把字词写成错误的,例如:

小红书用户@东京看门狗勾:“来这里,无人 打伞,无论青天 。雨天 。伪装简单”。

“青天”就是“晴天”的误用。


语言杂糅就是将白话文、文言文或者日语混杂在一起表达的形式。例如:

小红书用户@暮色:“茂。似人#%何故、 ?伪茂否#。”

可以看到,评论中大多为白话文,少量掺杂了文言文(“何故”)和日语(“加乡の茂”)的表达。


语序颠倒比较好理解,就是将正常的语序打乱之后再发出来。例如:

小红书用户@ 的评论“人类语 学习的困难 说话流利无法!”。

符号串用即在句子里加入大量标点符号和特殊符号,英文乱码即用混乱的英文字母来代替中文表达。


如果能将上述的套路全部结合起来表达,那你就算得上是伪人语言的九级学者了,笔者在这里小小地模仿一下:


档然、、全集合诉说@,伪人%%言语有,比这微小模仿&可以!(对应上一句话)


《正 统 伪 人 语 言》

(图源:小红书)



二、探寻伪人

参与伪人话题讨论的都是谁?


伪人梗不仅能让参与模仿伪人的用户乐在其中,还可以让无意模仿伪人的用户也毫无门槛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因此,目前网络上的伪人梗的玩法其实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伪人”表情包

(图源:网络)


1.融入型


此类话题中的用户往往以伪人自居。他们对于伪人这一身份的认可度和融入度极高,会完全将自己代入伪人这一身份,分享伪人视角的所见所闻所想,可以说是将抽象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小到自己养的猫猫,大到如何学习人类语言以便更好地融入人类。


用户用伪人语言分享自己的养猫日常

(图源:小红书)


用户教学“如何更好模仿人类说话”

(图源:小红书)


当面对其他用户的好奇或质疑时,他们也会坚持伪装到底,将伪人身份贯彻到极致,绝不露出一点马脚。


人类与伪人的对话

(图源:小红书)


2.自嘲型


这类用户不会将自己代入到伪人的角色当中,玩伪人梗也并非基于对伪人身份的认同,而恰恰是借助伪人的存在来自嘲——自己活得不像人类,反而像伪人


在深处,这种略显悲哀的文字,折射出的是年轻人在社会规则搓磨下产生的异化感。为了融入社会、像个正常人类,不得不压抑真实的自我。在“伪人”话题之下的自嘲式的借题发挥,也相当于是创造了抽象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一个连结点。


用户自嘲自己像伪人在模仿人类

(图源:小红书)


3.嘲他型


伪人话题流行起来之后,也有不少正常自据人类身份的网友,将其视为一个可以用作嘲讽的词汇。


例如在多人合作游戏中,游玩水平存在难免存在差异,一些玩家会称这些玩得没那么好的队友为“伪人”,借此嘲讽对方的操作太菜,不像真人。


以“第五人格伪人”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图源:小红书)


用户吐槽《第五人格》中的伪人队友

(图源:小红书)


4.观察型


这类用户以人类的身份自居。不同于伪装伪人或自嘲像伪人的用户,他们会非常直接且明晰地表明自己是人类,不会带入伪人身份,更多呈现的是一个观察者的视角。不过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和评论区的伪人们聊天、交流,甚至是主动表示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这类用户虽然并不会模仿伪人,但同样也是伪人话题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了人类的视角,扩充了话题的丰富度。


人类用户表示可以为“伪人”用户提供帮助

(图源:小红书)


笔者认为,伪人梗本质上其实是当代年轻人热衷的抽象文化的新变体,一种新的抽象语言创造。所谓“抽象”,其实就是反常规、反惯习,用戏谑、荒诞的方式解构常规,通过搞怪来取乐。是乍一看很不”正常“,但融入之后又能从中获得大量乐趣的一种表达方式。


和之前大家所熟知的一些抽象梗类似,比如发疯文学、已读乱回,伪人梗的表达也拥有极强的荒诞色彩。伪人语言怪异、新奇,把本不存在的现象演绎得煞有介事,大家一起配合演一出“灵异”大戏。从生活中取材,又保留玩梗人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彼此心知肚明但不互相拆穿,孕育出一个从外部观察生活、观察人类行为的独特视角,受到爱玩抽象的年轻人的追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洞察伪人

伪人梗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不同网友参与伪人话题的视角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接受用这种抽象的方式和用发疯似的语言,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阐释他们的生活。


其中反映出的年轻人心态诉求,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点:


1.解构常规:年轻人正在用一种非常态化的方式解构生活,释放压力


从大量非常态、难以读懂的语言中,不难感受到伪人话题的参与者好像都“疯疯癫癫”的,打乱了正常用以理解生活、描述生活的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笔者的朋友将其形容为“但凡精神状态稍微好一点都不会模仿伪人说话”。


带#抽象##精神状态#tag的伪人笔记

(图源:小红书)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抽象文化都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但正是这种无意义,赋予了人在精神层面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做惯了那些所谓“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不得不上的班、避不开的社交。


从近期流行过的很多网络话题中也不难看出,现在的年轻人会经常感觉生活无趣、日常倦怠、压力过重。比如之前很火的“人生是旷野”、“班味重”等话题都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希望从常态化的现实中逃离。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闸口,将日常生活中所累积的负面情绪通通都发泄和清除掉。


话题“人生是旷野”的相关搜索结果

(图源:小红书)


话题“班味”的相关搜索结果

(图源:小红书)


而伪人话题正是这个闸口。当我们在用伪人语言描述自身经历和想法时,本质上是在用一种非常态化的方式来解构生活,让自己可以短暂地从现实生活中逃离出来。


2.情绪价值:伪人话题能够给予年轻人精神层面上的疗愈和慰藉


在浏览过大量伪人话题评论区后,笔者发现,参与伪人话题讨论的用户之间有一种难得的和谐感。无论大家在讨论什么,都很少有矛盾的情况出现。这里的每一条评论都能得到平等的尊重,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应有的回应。即使是突然刷到该话题,还有点没缓过劲来的用户也不会恶语相向。


人类用户和伪人用户都表示对方很可爱

(图源:小红书)


伪人的语言和风格并没有绝对的格式,玩梗人之间并不会相互纠正。也看到一条评论就出警说“你模仿伪人一点不像”,而是会温柔地包容每一个参与话题讨论的人,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这种友善和包容感让几乎每个浏览者都感受到了自我身份的减负。假装伪人的,会觉得“因为是在尝试着模仿人类,在做一件全新的事情,所以即使是笨拙的、不熟练的、爱犯错的也没关系”。


伪人用户自身的感受

(图源:小红书)


而对于无意模仿伪人,只是默默看着别人伪装的网友来说,同样有可能从中获得情绪价值。没有人以严苛的社会标准审视玩梗人,哪怕只是偶然路过评论区,也能从可爱生动的语言表达中,获得一种近乎“重返童真”的体验,感到轻松和治愈。


某用户看到伪人发言的评论

(图源:小红书)


3.“去人类中心化”倾向:年轻人正在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和这个世界


虽然对于常人来说,伪人是一种新兴的、怪异的、甚至是有点危险的设定,但大家并不会对其感到反感或是厌恶。这一点从大家对于该话题的参与度和包容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某用户看到伪人发言的评论

(图源:小红书)


而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伪人这一非人类设定当做恐怖的异类。用户要么选择代入伪人身份,赋予其可爱、有趣的意义,要么选择用一种尊重和包容的眼光来观察伪人,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能从中窥见一种隐隐的“去人类中心化”倾向,大家越来越能、也越来越愿意包容地想象非人类生物,甚至会选择非人类生物的视角来反凝视人类,用玩梗的方式来消解人类日常生活的严肃性。


某用户表示伪人“萌萌的”

(图源:小红书)


4.反抗社会化:通过幽默搞怪的方式,表达对既定生活程式的反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听过太多类似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礼貌的孩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随心所欲……”

“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要少说话多做事,多听领导的吩咐……”


这些不成文的法则并不是这个世界所天生具有的,也不是我们生下来就注定要遵守的,而是社会化对每个人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驯服。它粗暴地规定所有人都必须“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强迫不适应的人去调整自我,却很少允许我们追问一句“为什么要这样”。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观点

(图源 :网络)


玩梗人在伪装人类时,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并不适应也不了解人类社会的“他者”角色。因此,那些作为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不习惯、不适应,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会随意和他人分享的事情,就可以通过“伪人”这一载体,以幽默化的方式安全地讲述出来。


类似的抽象、发疯文化表情包

(图源:小红书)



四、塑造伪人

如何以伪人为主题做应用延伸?


虽然伪人话题在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了,但它毕竟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话题,很少有游戏会选择去塑造这样一个人设,并围绕该人设设计相关的玩法。因此,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要将“伪人”设定迁移进游戏里,可以怎么做?


1.在文娱作品中塑造伪人人设


在塑造伪人之前,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伪人是一个角色的标签,但不是角色的全部。玩家基本上不会单纯因为一个角色很怪很诡异就爱上ta,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ta在怪的同时还有一些萌点能被玩家感知,或是当玩家把自己代入进去之后,能够感受到一些爽点,从而产生一些共鸣。


因此,如果想要塑造一个伪人,我们需要着重注意其外形设定、行为特征和内在魅力三个方面。


①外形设定:

整体外貌接近于人类,但神态特征异于常人。


通常来说,伪人与人类的外貌差异较小,但神态特征差异较大。大多数伪人模仿人类时的神态和表情并不自然,会比常人更加僵硬和扭曲。因此从外貌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设定一些神态上的特征,比如该角色嘴角上扬的角度总是很固定,没有微笑和大笑的区分;双目无神,眼睛没办法聚焦在一个物体上,看起来呆呆的,好似处于放空状态;身体姿态比较僵硬,且长时间不会做出任何变动,除非是察觉到周围环境有变,不然会一直维持同一个姿态,以减少出错和被人类发现的可能。


用户分享自己的伪人感照片,其精髓在于神态表情的僵硬

(图源:小红书)


②行为特征:

不具有人类情感,因此语言逻辑不通顺,行为表现异于常人。


伪人不同于人类,不具有感情,无法感知人类的情绪,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处理情绪的变化。比如一些具体的场景——当人类喜极而泣时,伪人会跟随人类一同哭泣,然而他们不能理解人类的情绪并非悲伤,而是喜悦。


伪人感知不到人类的情感,这一点表现在语言上,即伪人无法像人类一样正常说话,语言逻辑有误,致使语序颠倒错乱,从而展现出一种怪异、奇特的表达方式。


在除语言之外的其他行为上,伪人的表现也与常人不相同,他们会努力模仿人类,不过达成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伪人会在晴天使用透明雨伞,是因为他们观察到人类在晴天用太阳伞来防晒,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太阳伞与透明雨伞之间的差异。


一些异于常人的伪人行为

(图源:小红书)


③内在魅力点:

通过塑造反差强化伪人人设的内在魅力。即除伪人表现外,其自身还拥有一些易被玩家所感知的萌点和爽点。


萌点方面,比如虽然ta怪,但是ta很可爱,或是很善良。想象一下,rpg游戏里的某个npc是个伪人,ta在这个世界的主要任务是模仿人类活下去,但ta也会在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模仿小猫喵喵叫;去给小猫买猫条的时候,则会显得有些苦恼(苦恼这种情绪也还没怎么学会,半苦恼中),不知道要怎么和店员开口。丰富这类剧情化的生动细节,增强人设鲜活感。


一些很像伪人的表达,虽然奇怪但也很可爱

(图源:小红书)


爽点方面,比如在游戏剧情中,设定伪人因为自身社会化程度较低、行为表现怪异而不被欢迎。仔细想来,伪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无法完全融入大多数人的圈子就被讨厌,这一点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遭遇的玩家就能够与其共鸣。同时,设定其自身的实力非常强大,足以让人乖乖闭嘴,将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反抗短暂地变为现实,提供给上述类型玩家一个宣泄情绪,得到心理慰藉的渠道。


2.围绕伪人人设进行游戏玩法设计


伪人本身是一种比较怪异的设定,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围绕这种人设做出很多其他人设无法做到的、不寻常的设定。


首先,可以在基于人类/伪人的不同身份属性设计机制。


例如在开放世界游戏中设计一个小世界/副本等特定场景下的限时活动,或者在解谜游戏中加入伪人悬疑元素,结合游戏自身特性让玩家来隐藏身份或辨别伪人,增加游戏紧张感和沉浸感;


PVP对局中,可直接将玩家分为两个阵营:人类阵营与伪人阵营。人类玩家的主要任务是守卫家园,不被伪人玩家入侵,因此他们必须尽可能地辨别出伪人玩家,并将其消灭。伪人玩家的主要任务是伪装人类,不被人类发现,直至顺利地入侵人类世界。为了区分伪人玩家和人类玩家,在游玩过程中,设定伪人玩家必须完成异于常人的指令/行为,才能得到对应的道具,开启人类家园的大门。而人类玩家需要时刻关注这些异常的行为,以此来分辨伪人。


PVE对局中,可设计玩家角色为伪人的特殊副本:该副本的特别之处在于,除需要完成普通任务之外,玩家还必须遵守伪人的行为规范,完成相应的指令。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玩家的游玩难度,因此伪人副本的结算奖励也会高于普通副本。


此外,可以通过伪人的特殊行为来设计玩法,例如不同于人类的行动方式、饮食、日常习惯等等。


比如笔者从B站UP主“赛博食堂official”那里所汲取的灵感:伪人会食用本来不能食用的东西,这一行为虽然怪异但同时也具有趣味性,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


B站UP主“赛博食堂official”个人主页

(图源:B站截图)


因此,在围绕伪人设计游戏玩法时可以借鉴这个创意,将其做成游戏互动的形式。在rpg游戏中,玩家可以操作主角进食,但吃什么由玩家决定,比如看起来完全不能吃的冰箱、桌椅、电视等等。


食物可以附加奇异的buff或能力,有好有坏,具体能够获得什么需要玩家自己去试。


还可以设计奖惩机制,例如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能被npc看到,否则就会暴露身份触发负面剧情,反之则会获得奖励。


3.通过伪人的设定拓展游戏道具丰富度


作为一种新奇有趣的概念,伪人元素和伪人梗,也具备一些猎奇、搞怪向的展示价值,可以作为装点年轻人思想和脑洞的身份标识。


因此设计师也可以发挥脑洞,设计伪人相关的配饰、武器、道具等,刺激用户收集和收藏,例如“伪人面具”、“伪人牙齿项链”、“伪人地球生存指南”等等。如果自身游戏特性契合,也考虑以伪人元素创意核心,设计伪人皮肤、装扮等,拓展游戏商业化。



结语


“伪人”这一话题的讨论,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在这个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年轻人用看似荒诞不经的语言,构建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混乱的网络环境中划出一片净土。


这当然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回想和反思。我们在伪人语言中重新获取记忆,重新感受自身,也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也许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奇的、有趣的设定或话题,毕竟抽象爱好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笔者在这里提前期待一下。



编辑:刘子晗 郑玮

往期推荐



本文为【未来信号空间站】高校研究员的研究成果

不代表【银河系洞察基地】运营者的观点和立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或注明来源


银河系洞察基地
来自IEG市场与用户研究部,捕捉兴趣新鲜事,分享鲜活娱乐体验,传递年轻人真实心态,做你的专业玩乐能量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