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问题,用15秒劝解原则处理

教育   2024-11-27 10:00   北京  


劝慰别人,是一件很难把握分寸的事情。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否曾经在朋友的劝慰下一点点儿平静下来?或者恰好相反,别人越是劝你,你越是心烦意乱?这两种经历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过。


绝不轻视的态度

前段时间,我的手指上起了一个小囊肿,我想让医生帮我处理一去之前我有点忐忑不安,担心医生会说我小题大做,没想到医生非常认真地接待了我。

他向我解释如何排除潜在病变的可能性,既专业又自信,而且他还给我看了他手上长的一个类似的囊肿,最后叮我如果没有好转就一定要再来找他。

我的担心被成功地安抚了,因为医生没有在任何环节上表现出对这个“小问题“的轻视。家长对孩子也要有这样的态度才对。


先认可感受
再想法开解

劝慰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会过于着急地跳到第二步——开解。而孩子们却只有在感受先得到认可后,才会更愿意听劝解的话。他们只有在觉得对方理解自己后,才会愿意去听一听对方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最有效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复述孩子对你认可孩子的感受时说的话。不要急于否定、争辩或者修正孩子的话。比如:你的孩子不肯参加小伙伴的生日聚会,理由是“那里的小朋友我一个也不认识”

你当然知道这不是事实,但你仍然可以简单地复述:“原来是这样啊生日聚会上的小朋友你一个也不认识,所以你担心不好玩,是吧?

想法和感受被认可后,孩子通常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劝解。

如果你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你想不想知道我的想法?”而孩子却说:“不想!”这时候假如我们坚持违背他的意愿强行开解,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孩子很敏锐地察觉到你根本不是真心想了解他的想法。

如果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说话,那么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非常担心,以致把认识的小朋友都忘光了。你现在觉得聚会不好玩,和小朋友玩也没意思,其实那只是因为你现在有点紧张。”

只要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了联结,所有事情都会变得顺利起来,而认可孩子的感受就是建立联结最有效的途径。



15秒劝解原则

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如果当时的劝解有用,它便会立刻奏效,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中还留有一条通道,让劝解的话顺利到达理智脑,“安全系统”做出了理性评估,并成功发出了“解除警报”的信号,最终使孩子平静下来,不再紧张。

但是,如果这一切没有在瞬间发生,那么说明那条通道已经关闭了:即便再多花15秒、15分钟甚至两个小时,也不会奏效。

如果你有一个过度焦虑的孩子,那么你很可能有过多次“长时间劝解无效后,最终只能在沮丧和焦躁中不欢而散”的经历。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会高估自己的影响力。

“15秒劝解原则”来自另一个“15秒原则”——15秒洗手原则。自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了“洗手,15秒就够”的建议后,我就告诉那些有洗手强迫症的人:“头15秒钟你是在洗掉细菌,但是再洗就是为了洗掉‘焦虑’了。”


“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
进行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

你无法代替孩子完成“安全系统”的工作,尽管你会忍不住去这样做,因为孩子的“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机制运转不良,因此你的做法肯定无效。

如果你一味坚持说“你很安全”,那么孩子就会把你所有的话当作耳旁风。这样的话,对于孩子紧张不安的强烈感受来说,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相反,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说:“我就在这儿!妈妈就在你身边。”那么,孩子就有可能顺着想:“是啊,妈妈在这里,那么我不会有事的。”这样,你就能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完成理性评估,最终自己发出解除警报的信号。


End
内容节选自《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作者劳伦斯·科恩。家长大学诚意推荐,欢迎分享!


北京伊顿家长大学
科学、严谨、免费的3--6岁孩子父母胜任力测评系统,及系统的育儿知识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