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最重要的“隐形人”

教育   2024-11-12 10:01   北京  

‍‍

图: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家里有一个隐形的人,
你们从未在意过她的存在;
直到她说要离家几天,
之后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你们终于意识到她有多么重要。

她,就是妈妈。


最近打开手机,满屏都是有关“瑞士卷”的话题。倒不是因为这种小蛋糕滞销,而是有位自媒体博主发了个短视频,瞬间引爆全网讨论。

起因很简单,这位博主买了一盒8只装的瑞士卷,老公吃了2个,女儿吃了2个,儿子吃了2个,最后还剩下2个。

直到深夜,博主把两个孩子哄到床上睡着,准备坐下来休息,好好享用剩下的2个瑞士卷时,却遭到老公阻挠,说出来的话也是句句扎心:

“你吃饭就多吃点,对孩子也有好的影响,这(瑞士卷)是零食,不是饭,你知道吧!”

“你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呀!”

你看大家不都这样吗?把好的省给孩子吃,有错吗?

面对丈夫的指责,博主这边也是有力还击:

“你是说,我就不可以吃(零食)了吗?”

“你让我听你的话,做全职妈妈的,你连蛋糕都供不起了吗?”

“我已经为孩子做得够多了,我没有那么伟大!”

短短一条视频,将全职妈妈的卑微与愤怒诠释得淋漓尽致,引发大量女性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引爆全网热议。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质疑声。无论从视频的拍摄角度、对话、或是逻辑性,都能找出很多漏洞。到最后,当地网信办介入调查、博主将视频下架……现在基本可以断定,“瑞士卷”事件是一个有剧本策划的摆拍视频。

但是,为什么一个看上去制作粗糙而漏洞百出的短视频能引发这么大的反响?因为视频可以写脚本,可以摆拍,但视频所激发的群体情绪却是真实存在的。

当一个虚构的事物能够触动人心,并激发大面积的、强烈的情感共鸣时,这无疑是对现实中某种普遍现象的深刻映射,甚至能揭示出比虚构情节更加离奇且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重新审视“全职妈妈”的价值
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贝蒂·弗里丹曾在《女性的奥秘》里这样说道:“自1949年以后,对妇女来说,女性的完美,就存在唯一的一种定义,那就是主妇加母亲。”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似乎女性的处境变好了。然而,那些全身心投入家庭、照顾孩子和家人生活起居的全职妈妈呢?她们的处境有得到改善吗?

长久以来,当人们谈起“全职妈妈”(尽管也有全职爸爸,但数量远远低于女性)这个群体时,言语中会不由自主带一些轻蔑:

“哦,她没有工作,只是个家庭主妇而已。”

“她多享福啊,也不用上班,在家带带孩子,做个饭,全靠老公赚钱养活。”

这种社会舆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丈夫们的认知。久而久之,男人们会因为经济收入上的差距而对伴侣产生不满,反而忽视另一半对家庭做出的巨大贡献。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这些全职主妇的一日工作进行分解,会发现她们身兼数职:她们是家庭育儿师,是老人护理员,是保洁阿姨,是厨房钟点工,是家庭财务顾问,是专车司机,更是丈夫的私人管家。

尽管全职妈妈们兼顾了这么多工作,但她们的付出与价值却是隐形的;她们的工作不分昼夜,全年无休,却常常被丈夫和家人轻视;她们的劳动为家庭节省了难以量化的经济价值,却被常常被认为是“分内之事”,理所应当。

不仅如此,全职妈妈在选择照顾家庭的那一刻,也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兴趣、职业选择、继续学习的机会。她们本该有无数可能性,但出于对伴侣的分担、对子女的照料、对家庭的爱与责任感,她们放弃了其他选择。

全职妈妈承担了这么多,自己产生的消耗却是很低的。她们往往只需要一日三餐、吃饱穿暖即可。一旦有了其他需求,她们就要低声下气、手掌向上,去征求家中的经济收入来源——丈夫的同意。

这也就是为什么“瑞士卷”视频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因为全职主妇们看到的并非别人的一地鸡毛,而是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的付出不被认可,看到自己被丈夫和孩子嫌弃,看到自己想吃一口蛋糕都被说成是馋和懒……

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是:

“无论我怎么做都会被老公嫌弃。当全职妈妈的时候,他说我不赚钱只会花钱。当我重返职场后,他又说我不顾家、不照顾孩子。久而久之,连孩子都开始嫌弃我,说我没有爸爸有本事……我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女人来说,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什么?是拥有一个能洞察并感激妻子付出的丈夫,是一个充满爱、尊重与理解的家庭,是每一位家庭成员愿意尽其所能、互相帮助。

如果说鼓励女性实现经济独立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那么重新审视全职妈妈的价值,认可不同的角色分工,尊重她们的付出,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图: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想给孩子幸福而温暖的家庭
要把夫妻关系放在核心位置

现在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一旦家里有了孩子,整个家庭都要围着孩子转,放弃自己的需求,甚至强迫伴侣也放弃,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家庭关系其实是不健康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了,却以孩子为借口继续维系着,时常给孩子灌输:“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年幼的孩子就像小小的海绵,他们会通过成长环境不断获取信息,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父母之间的态度与交流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与情感能力。

倘若父母之间缺乏尊重与理解,那孩子也无法学会尊重他人;当夫妻之间频繁争吵,孩子便无法获取安全感,他们会认为家庭是随时可能毁灭的。这样的家庭状态,即便夫妻没有离婚,也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与自己有关,也很容易把父母之间的冲突归因于自身,会莫名地愧疚、自责。

长期处在负罪感的状态下,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卑、焦虑、脆弱。他认为父母的不愉快都是因为自己,自己是个很差劲的小孩。

这样的孩子既渴望爱,又认为自己不配被爱,这种感觉会一直伴随他长大成人,可能使其错失许多追求梦想、追求幸福的机会。

相反,当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时候,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变好。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了充足的安全感,就会与父母产生稳定而持续的情感链接,自然就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尊重伴侣、关爱伴侣的同时,也是告诉孩子如何尊重别人、如何爱别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这也将决定他们未来是否能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

正如维吉尼亚·萨提亚在《当我真的有爱时》中所说:

当我真的有爱时,
我会在你说话时凝视着你,
我试图理解你在说什么,
而不是在准备怎样回答。
我接纳你的感受,
听到你的想法,
看见你的灵魂。

在家庭中,任何以爱为名的命令、驱使,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应当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倾听对方的需求,尊重对方的想法。

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她们在意的并不是谁去吃最后两块瑞士卷,她们在意的是丈夫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付出的认可。

图: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或许,只需要一句“你辛苦了”,亦或是轻轻搭在肩膀上的手掌,传递着来自伴侣的支持与感激,就足以抚平她们心中的疲惫。

这份被对方看见、被珍视的感觉,才是妈妈们真正所需要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幸福就是爸爸爱着妈妈,妈妈也爱着爸爸。


· END·


北京伊顿家长大学
科学、严谨、免费的3--6岁孩子父母胜任力测评系统,及系统的育儿知识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