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靴子落地。
今天上午,央行举行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三项举措: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
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
事实证明彭媒的消息还是有点依据的,有时候谣言的谣,如果多次被证实了,反而会摇身一变,变成遥遥领先的遥了。
这也直接或者间接引爆了今年的股市,沪指收涨4.14%,创2020年7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创业板指收涨5.54%,深证成指收涨4.36%,为今年2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老乡,快回来啊,村里发金条了。
降低0.5%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央行此前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新发房贷利率已降至3.45%。
至于存量房贷利率,央行披露,去年有超过23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调整后加权平均利率为4.27%,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如果这次存量房贷利率再降0.5个百分点,它和新发房贷利率的差距就很小了。
而具体到每个尊贵的老房东们,假设100万贷款余额,按30年等额本息计算,房贷利率下降0.5%,月供大概能减少300元,一年减少3600元,30年减少10.8万元。
而央行的说法,预计本轮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
所以说,这波降息确实是实打实的利好咱们普通老百姓。
不过咱们也不用感谢银行,要谢就谢那些拼命提前还贷的大佬,以及一些没钱断了贷的苦命人。
具体原因我在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解释,大家可以移步看看(少赚还是没得赚?38万亿的存量房贷,或将迎来史诗级利率下调)。
结论就是,只有让银行肉疼了它们才会让利,否则银行这种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家伙怎么会吐出到嘴的利润。
从历史经验看,改革总是发生在危机之后,没有危机倒逼,路径依赖都会继续,时代惯性也停不下来。
事实也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呼声领导也是听得见的,只要你多还贷,贷款利率就能降。
那么,这对楼市又有何影响呢?
结合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同样调至15%来看,当前炒房现象已基本绝迹。
刚刚过去的八月份也是异常冷清,原来的金九银十如今也变成铜九铁十。
楼市的冷清,并非首套、二套的问题,而是成交量萎靡不振。
这就像现在很多人连一孩都不愿生,单纯鼓励二孩、三孩,实则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大家都停止了购房,就像内需持续低迷一样,是否意味着居民们手头资金紧张呢?
这会不会是他们呼喊收入改革的深层原因呢?
就如同养老金出现的缺口,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内外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
最后的改革负担往往落在普通民众身上,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削弱了他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再比如医保的缺口问题,如果没有对医院骗保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将医保个人账户中企业缴纳的部分划入统筹账户,让民众承担更多负担。
当需要民众买单的事情越来越多,仅仅稍微减轻一些负担,对于他们信心的提升,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所以个人并不太看好这个政策能给给疲软的楼市市场带去多大的利好。
我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
把存量高利率的房贷,转成低利率房贷,银行是少赚了点(它也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利率以维持利差),但这块资产(房贷)还在它手里,居民的存款也在它手里。
但如果不肯跟老百姓“共度时艰”让利于民,那么但凡老百姓手里有钱,就会考虑提前还贷。
而那些资金紧张的呢,恐怕只能无奈违约断供,导致坏账率飙升,进一步蚕食银行的利润。
以至于现在银行对于断贷的人群也特别宽容了起来,甚至还要鼓励你好好工作,不要躺平,只要你还承认贷款关系,那万事都好商量。
我们的负债对应他们的资产,相对于资产的贬值,他们更害怕资产的彻底毁灭。
所以哪怕银行再强势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降存量房贷的现实。
黄四郎们如果不愿意体面,那武智冲就有九种办法帮他体面。
但怎么说呢,我还是喜欢它们一开始桀骜不逊的样子。
因为历史并非未曾给予机会,过去的几年里,正是银行自己在一次次的观望与既要又要之中,错失了行动的最佳时机,如今才陷入了这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之前疫情的时候,居民与小微企业最需援手之际,我们屡屡呼吁,
鉴于大家无法工作,工资难以发放,房贷能否暂停片刻?租金又可否减免一二?
然而,回应却是冰冷的拒绝。
银行若少收两月房贷,房东若减免两月租金,便如同触动了他们的逆鳞,各种托词借口如泉涌般涌现。
无奈之下,众人只能咬紧牙关,动用积蓄硬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2022年全年,工商银行净利润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最讽刺的是那个时候A股把这个当作胜利的典型大肆宣传,不明所以的股民也是掌声雷动。
银行本可伸出援手,帮他们减轻债务重担,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果断让利,携手共渡难关。
可银行却偏偏等到民众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资产价格又持续下滑,心态已然转变之时,才恍然大悟,想要亡羊补牢,却早已为时过晚,羊儿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瞻前顾后,既要当下的超额利润,又要未来继续维持收益,最后证明到头来只会什么都抓不住。
而让众多商业银行纷纷迷失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过高地估量了中国百姓的经济韧性。
或许,他们瞥见了那超过145万亿的居民银行存款,便错觉民众皆富足。
譬如,之前就有清华大学的许教授曾提议,低收入群体可出租闲置房屋或驾驶私家车兼职以增加收入。
还有一位经济学家陈某声称,现今几乎每个家庭都应持有至少50万的积蓄。
有时候这种话说多了,说到最后,结果就是连他们自己信了。
然而,这些专家们却都默契地对于存款集中在少数人的现实视若无睹。
我和马斯克身家合起来是有2000亿,但我负责的部分是2000,可他负责的是万亿啊。
我想或许他们还幻想着,等疫情阴霾散去后,人们就会报复性消费,房价亦会再度飙升,到时候吃着火锅唱着歌,好不快哉。
却未曾料到,民众的负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早已逼近极限,且负债者与存款者或许并非同一群人。
于是扑通一下掉在水里,冷静冷静。
隐约听到一个霸气的声音在说,闹钟响之前说不出钱在哪就脑袋搬家。
哭?
不好意思,哭也算时间。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不妨点个赞或者分享出去。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和读者群,里面有我每天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已经被删除一些文章,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点击介绍链接看一下:大何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