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今天看到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一项数据,是2023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数据,
主要结论就是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通过专项附加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咱就是说,看了昨天外逃的李副市长狂贪31Y的新闻之后,胆子也是越来越大了!
月薪三千的打工仔,年收入10个W以上的新闻居然也敢点开讨论了,
那以后去沙县大酒店用膳还不得多点个鸡腿?
玩笑归玩笑,这个通报的数据当中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数据的,帮大家提炼了一下:
一是根据个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超过70%的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无需缴纳个税。而在需要缴税的人员中,60%以上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缴税金额较少。
二是 高收入群体缴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但他们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五成以上。
收入居前10%的个人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九成以上。
三是2023年提高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减税效果明显。
约6700万人享受到政策红利,减税规模超过700亿元,人均减税超1000元。
用官方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个人所得税有效发挥了调高惠低作用。
还记得今年两会时,格力电气的董事长董明珠就再次提议将个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当时这个新闻还冲上了热搜第一。
但是看完上面这个数据,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知?
无需缴纳个税的群体占70%,而剩下30%中又有60%以上仅适用3%税率,也就是不需要缴纳的,或者3%税率适用群体,占所有人员的88%。
提高个税起征力度,看起来好像对劳动者有利,但是实际上和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无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
所以很多问题,不要光看表面,实际上一算账,发现根本就可能是南辕北辙。
此外也不难看出,这个数据的两面性:
一方面说明税收主要针对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发挥了“调高惠低”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低收入者还是挺多的。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观点:13亿中国人人均月收入不足5000元,当时很多人都质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
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来自2022年中金发布的中国普通人的月收入数据图:
将1-8级月收入的人数加起来,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有13.28亿,占总人口的94.87%。
中国总共有多少人?14.0967亿人。
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的打工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或者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月入5000以上,没有负债,你就已经完胜很多人了。
我想或许在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月入5000基本就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之前不是还有经济学砖家说,谁家没有50万呢?
但大家或许忘了一个词叫幸存者偏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算法为每个人构建了一个信息茧房,这加剧了我们的认知偏差,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所见便是世界全貌。
而那些低收入群体,作为互联网上的沉默大多数,他们的声音也往往被忽视。
这种现象导致了我们的认知与现实之间的断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算过人一辈子打工能挣多少钱?
我来给大家粗略算个算数,算的不对也不要喷,毕竟我月薪才3000。
一个人,按你一个月赚一万块钱。
二十五岁正式工作,六十三岁退休。
那么你一生工作时间是三十八年。
那么你一生能赚到的钱,1*12*38=456万。
(但其实,1万的月薪,还得缴纳社保和五险一金及税,按广州标准统计了下,1万月薪里大概需要支出1680元,即到手工资约8360元。)
其中,到手金额约0.836*12*38=381.2万
这就是你如果正常的工作的话,一生的收入。
再来看看支出,日常消费咱先不提,先说说人生三大消费:
1.买房子,如果是全款,暂按平均值150万,一个普通的一套三室两厅。
那么你在剩下的人生中还能剩下231.2万。
如果贷款的话(大多数老百姓),还30年,你的这套房子大概要240万才可能拿下。
也就是说你剩下的人生资金就只有141.2万。
2.结婚,按照30万算。
3.养孩子,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按照《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
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城镇家庭分别为93.6万元和101万元;
农村也不算便宜哦,一孩0-17岁成本36.5万元;
全国的平均值是 53.8 万元。(这是只算到17岁的,如果算到本科毕业那就是68万)
剔除人生几个大事件的花费,你”一生的薪酬“只剩下381-240-30-68=43万
计算过之后,大多数人都会有?????以及.......
估计有人会说,我这个计算有问题,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这个确实很难考虑,所以我用的是月薪1w来粗略计算,主要是也是为了帮助大家形成那么一个概念——人的一生赚的钱其实很有限。
而且再说一个冷知识,就是工资的增长是会停滞的甚至负增长的:
1995年的时候,台湾省的大学生起薪大概是2万多新台币在人民币大概是5000~6000。
日本1990年的时候大学生折合人民币大概就是1万多。
结果30年过去了台湾大学生的起薪现在无非也是不是7000左右。
日本大学生的起薪到现在还是折合人民币1万多。
工资不是永远增长的,经济也是有周期的。
也不能按照工资持续增长的来规划自己未来收入和支出的。
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一面要供养当下的退休老人,另一面是自己一个月三四千块的工资,还有即便是996也难保的泥“饭碗”。
在这样毫无归属感、安全感的生存状态,又如何让身心俱疲年轻人们成家立业、生娃养娃呢?
所以年轻人们索性开始摆烂、躺平、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现在还多了不冲动消费和不交社保。
作为对这个Gu化社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也不要批评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的人更自私了,只顾及自己的享受,他们或许自身难保。
现在的年轻人们早就想明白了,当牛马这件事,到我这里结束,我不想再生出个孩子,继续给别人家的孩子当牛马。
不婚不房不育不消费,都不利于整体,但却常常是个体的优选。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写得不错,不妨点个赞或在看,把文章分享出去~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和读者群,里面有我每天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已经被删除一些文章,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点击介绍链接看一下:大何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