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网络热梗,叫city不city?
这出自一位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和妹妹的对话,由于语调魔性洗脑,吸引了许多网友模仿。
这个梗的意思大概就是洋气不洋气,后来也可以引申为刺激不刺激,震撼不震撼。
比如说在乡下喝茶,那就是不city,走在深圳市中心,那就是很city。
所以如果有人问:“无锡的这家医院,City不City啊?”
我可能会告诉他们:“好CT啊!”(取震撼的意思)
近日,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实名向总台中国之声反映,自去年以来,医院系统里竟冒出不少“幽灵病历”。
简单来说就是出现了一些根本没在他们科室做过影像检查的患者病历,他们既没在医院拍过片子,也没有放射影像科归档的影像号,但是病历记录里却有“根据影像做出的诊断”。
而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拍一张片子的价格在300元至600元不等,再加上这些“患者”在院期间的其他治疗费用,放射影像科的医生怀疑医院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
此外媒体还披露更多相关细节,比如72岁的杨某某、62岁的邱某某与25岁的叶某,这三位患者的影像资料竟然如出一辙,相似度惊人。
据相关医生提供的放射影像记录显示,三人的片子几乎一模一样。
而通过医院系统查询还能看到,有的患者在完成正常的核磁共振检查后,仅仅1分钟之内,竟又有另一名患者“光速”完成了检查。
要知道,正常的核磁共振检查至少需要10到15分钟。
记者之后还随机拨打了20份病历中留下的患者联系电话,结果也令人大跌眼镜:四分之三的号码要么是空号,要么无法接通;
但即便接通了,也大多表示并非患者本人。
据举报医生反馈,他最早是在今年3月就将没有影像号的病历拍照留证,向医院上级管理部门实名举报。
但神奇的是,在实名举报之后等待调查结果时,他意外发现这些病历居然又有了影像号和片子,但还是存在多名患者和他人影像高度相似等问题。
种种怪象似乎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医院可能存在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的行为。
但是直到7月份,医保局才给了一个回复,意思大概就是线索涉及人员众多,问题距今时间较长,很多问题无法核实,已将相关线索提供给公安部门协助调查,后续若有明确反馈,将及时告知。
再到后来,这些问题病历就被设权限已无法查看。
怎么说呢,有可能确实线索太多,一下子核查不过来。
也有可能涉及的人员和覆盖面太广,有关部门一下子拿不准主意。
但是也有可能是玩了个拖字诀,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
然后在9月21日,事件被中国之声全面报道之后,无锡市医保局凌晨紧急发布了情况通报,对此事回应称:
前期已根据举报线索受理调查、初步查实,并于8月30日行政立案。目前,医保局正会同公安、卫健等部门进行全面彻查,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有些事啊,不上称没有四两重,可要上了称啊那一千斤都打不住。
这事根本就禁不起仔细琢磨,因为一看时间线,这事能叫骗吗?
是把大家都当成傻子来骗么?
新闻中的医生,3月份就已经举报,等到7月份才给了第一个回复。
然后又过了3个多月在舆情下才发了第二个公告。
距离举报已经过了大半年了。
不仅回应拖拖拉拉,而且他举报的项目居然偷偷在后台修改完善了。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倘若你们觉得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就是这般拖沓,那可真是对医保部门的能力严重低估了。
不妨向临床一线的医生打听打听,医保部门的审核流程是何等迅速,何等频繁,又何等严苛。
况且,医学影像检查近年来一直是医保审查的重中之重,即便没有举报的风声,他们也会追溯数年之久的记录进行彻查。
而今,当一线医生实名举报的实锤落下,半年多却未见丝毫动静。
直到媒体曝光,舆情汹涌,这才连夜发布了一纸公告。
你们猜猜,这背后的缘由究竟何在?
再说眼下,居民医保的年费逐年攀升,对于众多农民兄弟而言,每人每年四百元的保费已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国家还需补贴更多的银两以资支持。
医保基金,那可是咱们缴纳时的“心血钱”,用时则成了“救命金”。
每一分都凝聚着民众的汗水,每一厘都是病患的救命良药,岂能容忍丝毫的挥霍?
不然,即便征缴再多,也难以弥补那漏洞百出的缺口。
因此,这样的状况究竟还要绵延多久?
如果骗保的行为属实,而最有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现实中,是雷霆整治还是轻拿轻放,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所以我特别注意到通告中,无锡医保局用的字眼,是行政立案,这又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报道的另外一家虹桥医院。
我刚看到这个虹桥医院这个名字,我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特意去翻一下月初写的一篇文章。
果然,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而是踩着相似的韵脚。
这里引用一下那篇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苏州有家医院叫昆山虹桥医院,这家医院在自己的服务大厅前,赫然写着“诚信敬业,厚德仁医。”
据网民发布的一张群聊名为“HQ医生群”的聊天截图显示,一位名为陈某某的人员发消息,“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
上述消息发布后,有网民留言询问是哪家医院,发布者回复的,正是上面图片中“诚信敬业,厚德仁医”的昆山虹桥医院。
更讽刺的是聊天记录截图曝光出来后,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小插曲。
起初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声称这是莫须有的事,是对医院的恶意攻击,质疑截图的真实性。
紧接着是发布上述内容的账号上,爆料内容神秘消失。
结果由于记者继续收到爆料以及调查,该医院又回复称“发布要求患者不低于7000元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并表示该工作人员“陈某某”不是医生,只是在医院里工作而已。
感情对着11个医生口出狂言的陈某某就只是个临时工,出现事情马上离职就没问题了。
一口一个“消费”,难道患者到医院来就是消费的?
以前去医院是给病患看病,现在去医院,看上的却是病患的钱包。
根据当地的官方最新的通报内容来看,问题属实,调查组已经完成了调查取证,下一步就是对医院做出行政处罚。
但仅仅是行政处罚就够了吗?
经过查询企业征信发现,虹桥医院可是一个惯犯,过去有过多次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的记录。
屡罚屡犯,行政处罚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当屋子里出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可能暗处早已有一窝蟑螂存在。
但如果橱柜里边已经出现两只蟑螂了呢?
我估计你可能看错了,那并不是一个橱柜,那根本就是个蟑螂窝。
所以,在某一领域突然集中爆发多个舆情,那一定是已经烂透了。
另外,我也很担心这个实名举报的医生,我很佩服他的一身正气,但在医疗体制内,这属于掀桌子了,参考上次江苏清华马翔宇举报局长事件。
最后再来猜一下这件事情的最终发展。
我现在好奇的是,最后调查结果会怎么糊弄公众。
是又一次肆无忌惮地践踏众人的智慧,来个“故技重施,侮辱升级”;还是勉强牺牲些微不足道的底层小头目,象征性地侮辱一下大众的智商,聊表“诚意”?
这个就只能看后续的通报情况了,不过我倒是可以帮忙想几个像样的借口,比如说是后台系统故障,导致一些录入信息重复,后面问题病例无法查看,那是在进行系统维护....
你看,甚至都可以不用一个人来背锅,系统就可以。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这问题最终的解释可能就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不过这类事情在互联网时代也已经习惯了,很多热门事件最后都会不了了之,新的热点事件会前赴后继地把我们淹没,过一段时间,就无人在意了。
比如有些事查了几年也没有结果,比如有些考试三个月了都不公布名次。
时间呐,它本身也是答案的一部分,而没有答案,也是答案的一种。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不妨点个赞或者分享出去。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和读者群,里面有我每天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已经被删除一些文章,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点击介绍链接看一下:大何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