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老上海都知道,过去金陵西路、连云路、延安东路这一带被称为新城隍庙。为什么上海已经有一个方浜路的城隍庙,还要在租界的地盘上再造一个新城隍庙呢?
1947年新城隍庙和邑庙市场平面图
延中绿地未建时的连云路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江浙一带大批难民流离失所,逃奔至上海。11月上海沦陷,法国神甫饶家驹发起设立南市难民区,城隍庙成为难民收容所,出入难民区须凭通行证。此外为防止难民涌入,租界当局在与华界相邻的不少路段设置了障碍。在这种局势下,租界内善男信女去南市城隍庙烧香拜神,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难民如潮涌向租界,租界警察竭力用警棍维持秩序。
天主堂街、法华民国路口(今四川南路、人民路)铁栅门,北望四川南路。
马当路、徐家汇路)铁丝网和砖墙豁口。形同隔离墙的砖墙筑起后,市民只能从留出的豁口处出入法租界
当时吕宋路(今连云路)近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处有一片空地。八一三后,此处曾临时搭建几间茅棚,安置逃难儿童。1938年冬,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等筹集资金,打算在这里动工兴建邑庙市场,包括一座城隍殿和众多商铺。
关于邑庙市场的发起创办人,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明星影片公司导演张石川和中央大戏院经理卞毓英,也有人认为是黄金荣。然而1939年1月6日《申报》报道,“万墨林等所办邑庙市场”,又称“请由黄金荣董事以私人名义代表该会(指南市的邑庙董事会)向万墨林等剀切劝导”。
1939年1月6日《申报》
围绕此事,曾闹出了一场波折。南市的邑庙董事会闻讯,随即召开董事会议,声称不反对在吕宋路开设商场,但不能冠以“邑庙”二字,也不能在商场内塑城隍神像。会后黄金荣董事以私人名义向万墨林等劝导。
邑庙市场发起创办人万墨林
1939年1月5日,双方在黄公馆进行了磋商,吕宋路市场同意在“邑庙市场”前加上“公共租界”四字以示区别,磋商时未提及塑神像事。1月7日《申报》刊登上海公共租界邑庙市场启事:“本市场在公共租界赁地建屋招商营业,纯为振兴商市,与城内邑庙绝无关系。乃外间不察,有种种猜测,致引起邑庙董事会之误会。兹经黄金荣先生出为解说,群疑尽释。金荣先生爱护商人,不遗余力,此处一言解纷,尤所感佩!”
1939年1月7日《申报》刊登邑庙市场启事
由于时间紧迫,城隍殿各种陈设都因陋就简。来不及塑造神像,从别处移借了一尊小型城隍神像;一众判官、小鬼、皂隶大多是三夹板做的,也有用油漆画在墙上的;最可笑的是,还有用一块木板锯出轮廓,上面插一个泥塑的头,外罩一块黑布或红布。这般模样在全国各地庙宇中堪称奇观,然而租界民众总算有了一个可以供奉祭拜的场所。
新建的庙与南市城隍庙格局相似,但规模较小,仅在西北部有城隍殿一楹。殿门两侧各置一铁质香炉,中间有五只柏油桶,供香客焚烧锡箔;柏油桶前竖一旗杆,左右各设一口水井,以防火灾之用。庙内有庙祝一人,杂役七八人。数月后,补了一些神像,又弄来一些无锡泥人囡囡,放在案桌上让香客膜拜,城隍殿始具规模。人们通常称这个庙和整个市场为“新城隍庙”,南市的城隍庙自然成了 “老城隍庙”。
新城隍庙大殿
城隍殿只是邑庙市场的一小部分,庙周边搭建了210间房屋,出租给商贩经营。除沿街面为仿古建筑外,其余均为简陋木屋。正门悬挂近代书画家谭泽闿题写的匾额“邑庙市场”,地址门牌为“吕宋路四十五号”。
邑庙市场
1939年2月14日《申报》刊登邑庙市场开业启事
1939年2月15日《申报》报道邑庙市场开幕盛况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四日下午二时举行开幕典礼”(这天正是除夕);开幕典礼盛况空前,5万余人挤得市场内无立足之地,道路交通为之堵塞。军乐声中,上海闻人黄金荣、虞洽卿、袁履登、林康侯、金廷荪为邑庙市场启幕,王人美、周璇、王汉伦、童月娟、章遏云、王熙春、徐琴芳、袁美云、白虹等27名明星淑女剪彩。落款的主办者为“上海公共租界邑庙市场总管理处” 所云“十大特色”:地位适中、交通便利、建筑古丽、装潢美观、神殿庄严、邑庙风格、花厅宏敞、茶点精洁、百业总汇、货真价实。
邑庙市场广告
1939年2月16日《申报》报道邑庙神像开光
1939年2月15日上午10时,城隍神像开光,黄金荣、万墨林、陈福康主持仪式。《申报》报道:“善男信女纷纷拈香礼拜,一时香雾缭绕,宛然旧时邑庙风光,星相花鸟灯彩诸肆,均为邑庙旧时所有。”
新城隍庙的商业名称叫邑庙市场。看报纸上登载的大幅开业广告,内容丰富,大致上描述了新城隍庙的实况。
邑庙市场城隍殿
城隍殿前的香客
邑庙市场开设店面和摊档120余个, 除沿街面为仿古建筑外,其余均为简陋木屋。市场中部设有百花厅,上午开茶馆,下午和晚上为书场。
市场内百业总汇,文具社、饰品店、百货店、鞋帽店、香烛号、星相店、牙齿科、书局、药店、烟纸店、旧货店、童装店、花鸟鱼虫店、糖果蜜饯店、水果店、瓷器店、碗筷店、铜锡器店、五金店、皮件店、皮箱店、布店、乐器店、雀牌店、摄影室、剪刀店、袜子店、药酒店、花边店、内衣店、橡胶品店、干货点、纽扣店……多有同行店家重叠,如书店(爱文书局、胜智书店、南开书店、文汇书局、新民书店、好古斋书画店等)、牙科诊所(同济牙医、福齿牙科、金九如牙医生等);还有比较特别的看相算命店家(杨玉仙星相、一小天星相、刘杏华星相、心灵学会等);至于小贩、地摊就算不清楚了,主要是杂耍、照相、小吃、花鸟虫鱼等摊位,花色品种繁多,无所不有。
新城隍庙(贺友直 · 图/文)
1940至1945年是邑庙市场人气鼎盛时期,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1941年2月12日《申报》载文对邑庙市场热闹无比的场面作了形象的描述:“一堆一堆的人头往邑庙门里乱钻,合成了像潮水般的人群,拥挤、蠕动、喧闹,同以前的城隍庙找不出不同”,“大殿上挤满了善男子与善女人,焚香点烛的迎神祝拜”。“点心店里的椅凳都坐满了人,吃客谈着笑着,一面更留意店外的热闹。一批未走另一批已预备抢座了”。“各式各样的灯,争艳竞奇的悬挂在铺内,连走巷也挂满了红的,绿的,互博游客的青睐。玲珑的玩具陈列在摊上和玻璃橱里,种类的多,更不得不藉绳子的吊悬,尽量的争取人家的注意。孩子们经过了卖玩具的店门,恋恋不舍的徘徊者,吵着要买”。“卖假首饰,也是邑庙市场的特征。单讲价值两角一只的戒指,镶式的多就够你耀目了。技巧的佳几乎乱真,有翡翠的,玛瑙的,钻的……可惜都是假的”。
1943年春节邑庙市场热闹场面
抗战胜利后,老城隍庙再度兴旺,这里香火渐趋冷落,但是上海人仍习惯把这一地区统称为“新城隍庙”。
1945年末某日,小贩在邑庙市场内向盟军士兵兜售爆竹,士兵试放时爆炸引起火灾,烧毁房屋10余间,烧死和踩踏致死3人,伤13人。
1947年5月,邑庙市场又发生火灾。由于市场内均为木屋,加之店铺里有许多赛璐璐玩具,火焰冲天,浓烟滚滚。时值半夜,店中人仓惶起身逃命。嵩山消防分处和中央消防处迅速派出大批警员,救火车呼啸而至,大火延烧约一小时始扑灭。
1946年,邑庙市场成了美军剩余物资倾销场所。大量罐头食品、奶粉、巧克力、药品、玻璃器皿、不锈钢餐具、服装、毛毯、胶鞋、雨衣、望远镜、肥皂、香烟等充斥店铺,一时人满为患。
1956年,新城隍庙停止香火,大殿改作玩具工场。邑庙市场进行店摊调整,共有商铺113户,其中玩具业40户,百货业、赛珍饰品业、文具业各10户,牙骨塑胶业、竹器业、照相业、剪刀业各3户,还有蚕丝、宽紧带、橡皮筋、棉纱线、料器、旧货等商户。花鸟虫鱼是特色摊位,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小孩子喜欢到这里买“拿摩温”(蝌蚪)和蚕宝宝,回家去喂养。
1956年2月12日(正月初一),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在新城隍庙买兔子灯。(《解放日报图释)
至1966年上半年,此处依然是小商品、旧货和花鸟虫鱼较为集中的市场。新城隍庙的花鸟市场随着四季轮换,可以一样样玩过去:春天有蝌蚪、蚕宝宝,夏天就多了,叫蝈蝈、金龟子、知了、螳螂、天牛,秋天的蟋蟀、金铃子,冬天则玩小乌龟。
卖金鱼的地摊
卖叫蝈蝈
蟋蟀摊头接二连三,集中摆在连云路、金陵西路的东侧转弯处。摊主面前都是着地摆放几十只蟋蟀盆,礼拜天时虫客蜂拥。摊主卖三类蟋蟀:第一类是上品,什么“玉顶”、“紫牙”、“大青头”,都装在精制的“天落盖”陶盆里,价钿靠谈;第二类是中品,几乎是摊主一口价,虫客若对某虫有意,摊主便给验货,把一根丝草伸入盆内引虫,蟋蟀便张开牙齿扑咬过去,不时地抖动双须、双翅,发出“瞿、瞿、瞿”的鸣叫声,很具观赏性;第三类是下品,这类货色数量很多,全都装在竹管筒里,两头用旧棉花塞住,随便堆放,价钿则便宜,5分1只,1角3只,算是“统货”,打闷包卖,不给验货。
摊主面前都是着地摆放几十只蟋蟀盆 摊主面前都是着地摆放几十只蟋蟀盆
1972年拆除庙宇和商场房屋,建造了四排五层楼的新工房,底层开设南苑饭店、连云食品商店、革新皮革商店等。
1972年新城隍庙旧址建起了新工房
1982年,连云路上开设小商品综合商场,沿街摆摊,销售服装、鞋帽、日用小百货,还有鱼缸、鸟笼、钓鱼具、金鱼、鸣禽、肉鸽、鱼虫、鸟食等。延安东路口有著名的洪长兴羊肉馆和新庙花圃店,靠近金陵西路口开设新城隍庙点心店。
1990年代初,这个地块动了市政手术,先是建南北高架,接着建“延中绿地”,新城隍庙由此消失,同时连云大楼和金陵大厦则拔地而起、东西对峙,由此留下了连云路、金陵西路的丁字路口。
延中绿地
新城隍庙原址已经成为延中绿地一部分,昔日香雾缭绕和商贩云集的景象已全无踪影。
来源:今日头条“樗栎qxl”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