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评价体系
发展核心素养
我校成功举办成都市菜单课程培训
11月29日,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建构”为核心主题的成都市菜单培训课程活动在我校成功开展。此次活动致力于加深教师对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的理解与运用,助力项目式学习在物理教学领域的深度拓展,推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素养培育进程。
活/动/内/容
Part 1
讲座篇
活动开篇,成都四十九中教务处主任何陈宁老师带来了主题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何评价 —— 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的深度讲座。何老师深入剖析项目式学习在物理教学的实践现状,结合大量生动教学案例,全面解读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他着重强调,评价应渗透于项目式学习全周期,从项目规划、落地执行到成果发布,均需设立清晰且具操作性的评价准则,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技能,更能有效培育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随后,学校教科室主任解蒸老师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何评价 —— 指向跨学科素养的发展”为主题展开精彩分享。解老师站在跨学科融合的宏观视角,深度探讨物理与多学科交叉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关键要点。他指出,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应聚焦学生整合多元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效能以及创新思维的进阶发展。通过对多个跨学科项目实例的深度解析,解老师为参会教师呈现一套完备的评价框架体系,涵盖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运用、项目协作中的角色效能发挥、创新成果展示等多元维度的评价方法与实施策略,有力引导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助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跃升。
LECTURE
Part 2
实践篇
讲座过后,我校机器人社团教练赵明和杨楚霜老师联袂呈现了一节巧妙融合物理学科知识的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课。活动中,学生们以小组协作形式,充分运用物理知识原理进行了机器人的设计,结合具体场景进行3D建模完成特殊零件的自主设计及打印,完成了机器人的搭建,结合编程相关知识设计了各个部件的控制程序,实现了操控机器人去完成特定任务挑战。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需要发现并大量的问题,例如,收球速率不高,如何改善?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学生决定使用功率更高的编码电机。这一实践环节生动展现了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成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体验中感悟物理知识与工程技术的深度交融魅力,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零距离感知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流程与评价重点的绝佳契机。
此次培训课程活动内容详实、实用性强,赢得参会教师们的一致赞誉。通过专家讲座与实践观摩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了深入探究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建构的优质学习平台,对推动中小学物理教学革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深远积极意义。
END
文字:解蒸
图片:解蒸
编辑:对外交流中心
二审:李蓓
终审: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