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到期末成绩时,
除了分数还要看些什么?
静待花开
合理期待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本学期已悄然结束,我们又携手走出踏实的一步。期末考试既是对过去一学期学习生活的总结,也是一次新的开始,借此机会我们可以调整学习策略,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关于期末考试成绩,我校心理成长中心有些话想对家长和学生们说。
家长篇
切记“二做”
1
做冷静的倾听者
无论成绩好与差,家长都要保持平和、冷静。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汇报各科成绩,切记,不要将分数高低与亲子关系挂钩。我们可以这样做:承认孩子的难受和失落,孩子之所以难过,是因为真的很努力过,说明他有进取的精神。如果孩子想哭,想要倾诉,在开始的时候就先陪伴,先听他说,给他发泄的时间,当好的听众;不要急于让他调整,不要急于提建议。
2
做温暖的鼓励者
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时,孩子自己内心就已经够失落沮丧了,他们最怕听到的就是指责、批评、埋怨、唠叨。孩子总难百分百的达到家长的预期,家长也总能揪出孩子的不足,因为很多人心里,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多去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坚持、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是最重要的,这比嘱咐孩子“一定要细心”、“下回继续努力”要让孩子舒服的多。
切忌“三不做”
1
不盲目攀比
孩子最怕、最不想听到的话就是“你看**家的孩子考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行?”这样的话特别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与天赋所在,学习成绩只不过是一个侧面。拿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片面的比较,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亲子关系,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2
不随意发泄情绪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瞬间怒火中烧,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借机一股脑发泄在孩子身上。一顿责骂或许能让家长暂时解气,却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恶。长期处于这种高压氛围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被严重破坏,成绩反而更难提升。
3
不袖手旁观
在拿到期末成绩后,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状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剖析,同时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协助孩子合理规划假期时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孩子学业进步。
学生篇
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戒骄戒躁,重视总结经验
01
保持谦逊与感恩
认识到好成绩是努力与机遇的结合,对付出努力的自己,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和家人表示感谢。
02
客观分析
分析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这有助于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优势并不断进步。
03
设定新目标
基于当前的成绩,为自己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
04
保持动力
成绩达到预期目标是努力的回报,但也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
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保持积极心态,从失败中成长
1
接受现实,调整心态
首先要正视成绩,不要逃避或自责。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成长。
2
深入分析原因
仔细分析试卷和平时的学习过程,找出导致成绩不佳的具体原因,如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当、时间管理不善、其他外部因素等。
3
制定改进计划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调整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等。
4
寻求帮助
不要害怕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他们可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帮助你更快地走出困境。
5
保持积极态度
宣泄考试失利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虽然成绩不理想,但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这是暂时的,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通过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绩只是评价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非全部。它反映了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某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并不能完全定义学生的能力、价值或未来。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兴趣点、学习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成绩的高低并不能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共同理性看待成绩,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自主、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温馨小贴士
家长朋友们如果在假期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情况且不能很好调适时,请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也可以拨打以下电话,寻求专业援助!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
12356
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
96111
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
96008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热线
962028
成华区中小学心理援助热线
18008051331
END
文字:学生成长中心
图片:学生成长中心
编辑:对外交流中心
二审:母利
终审:刘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