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艾青诗选》 以项目式学习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 ——我校举行2024年成都市秋季初中语文菜单课程培训活动(三)

文摘   2024-12-24 19:39   四川  



走进《艾青诗选》

以项目式学习探索

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

诗意相伴,寒冬不寒。12月19日上午,我校如期举行2024年成都市秋季初中语文菜单课程第三次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学习探究——以《艾青诗选》为例”。我校语文教师参加了现场研讨,市内其他初中语文教师也通过网络在线观摩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谢佳宏老师主持。






培训活动




培训伊始,由谢佳宏老师执教《艾青诗选》鉴赏导读课。谢老师从艾青的“大形象”导入,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了解艾青生平。接着,让学生浏览目录,通过抓高频词,让学生通晓诗集内容。由此引领学生品读诗歌,在鉴赏中认识这位土地的歌咏者和太阳的讴歌者。最让学生受到启发的是,谢老师一边引导学生品鉴诗歌,一边总结解诗密码。在方法总结过后,又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品鉴。本节课通过《我爱这土地》《旷野》《太阳》《太阳的话》这四首极具艾青特色的诗歌,学生们水到渠成地走进了艾青,领悟到艾青诗歌的特色。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是一个选择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选出哪首诗是艾青的作品。学生们情绪高涨、解读精准而丰富,很快就选出了正确答案。



随后,潘敏老师以说课形式呈现了一堂诗歌写作指导课。初中学生习惯了写记叙文,诗歌创作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潘老师以品带写,以写促评,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诗歌创作天地。她先让学生品味诗歌意象,从意象的特征到内涵,由形及神,领悟诗歌创作中的意象选择和建构。接着,再从手法、语言、抒情方式、诗篇结构等角度,带学生从内容到结构,学习现代诗创作的要点。最后,给了学生四个熟悉而又典型的意象,书、月亮、河流、梅花,让学生进行创作尝试,来表达对生活或社会的思考。又以原创诗歌的分享展示反哺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整个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




接着是郑小红老师的专题讲座。郑老师围绕《艾青诗选》展开多方面阐述。在教材学情上,其是九年级上册必读名著,教材诗歌特点鲜明,课标对其阅读有要求,学情上却存在阅读兴致低等诸多问题。郑老师结合本校开展整本书项目式阅读研究的情况,总结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等多方面的成果。又点评前面两堂课例:谢佳宏老师的阅读探究课善于激趣,归纳读诗方法,重视朗读且教法多样;潘敏老师的写作指导课以品带写,学生兴趣浓、创作能力初显,教师指导有效且课堂驾驭力强。两堂课为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范例与经验借鉴。



最后,贾敏老师以本次《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为例,为大家带来题为《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分享》的专题讲座。贾老师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境等角度,介绍了本次项目开展的背景和意义。又从核心素养目标的设计、“点—线—面”立体阅读路径、教学设计维度、实施策略和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方面,分享了本次项目式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尤其着重介绍了专门为本次菜单培训开发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艾青诗选》‘读·创’模式”:从学习艾青诗歌,到理解艾青诗歌的精神内核,并把这种诗歌创作的源动力和技巧方法,转化激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的资源。整个项目以“读·创”模式为基础,以“点—线—面—体”为设计思路,以“读”学习“创”的技巧,以“创”推进“读”的深度,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们在美读中真正走进诗歌的世界。




对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是我校关于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与研究的一部分。依托市级菜单培训平台,我校初中语文老师深耕教学一线,将教、学、研有机结合,正努力在漫漫语文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END】


文字:贾敏

图片:贾敏

编辑:对外交流中心

二审:李蓓

终审:钟巧

成都四十九中
成都四十九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