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翟光耀教授团队完成一例FIRESORB® 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

学术   2024-10-20 18:58   江苏  


2024年10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翟光耀主任率领团队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植入了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介入无植入”治疗方案之一,在3年左右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避免永久植入物在血管内引起的多种远期不良临床事件发生,从而减少患者再次入院就医的概率,尤其适用于65岁以下的年轻冠心病患者。据悉,FIRESORB®是近期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此次手术是其在北京区域的首例植入,代表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再上新高度。


病例信息


基本信息:57岁,男性,体重65kg,身高168cm。


患者主诉:间断胸闷1周。


现病史:患者近1周无明显原因间断出现胸闷不适,胸痛位于心前区,呈闷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无头痛、头晕、黑矇及意识障碍,无咳嗽、咯血及喘憋,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反酸、烧心不适,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以“冠心病ACS”收入我科。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双上肢韧带损伤、肌肉萎缩病史4年,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脑血管疾病,否认神经精神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式,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入院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无明显ST-T异常。


初步诊断:胸闷待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


患者冠脉分布呈右优势型,左主干LM无明显狭窄,前降支LAD中段有40%-50%的狭窄,回旋支LCX无狭窄。右冠RCA近段可见斑块,远段80-90%狭窄。考虑到患者较为年轻,术者考虑使用介入无植入策略处理右冠远段狭窄病变。



手术过程


首先,使用OCT确定斑块性质为纤维脂质斑块,未见斑块破裂、未见血栓和夹层,病变处的最小管腔面积为2.62m。对病变进行充分评估后,术者选择了一个3.0*10mm的切割球囊用14-16atm对病变进行充分预扩,之后植入一枚3.5*23mm的FIRESORB®。并用3.5*15mm的后扩球囊以16-18atm的压力进行多次后扩张。之后OCT评估显示支架充分膨胀,贴壁良好,且支架两端未见边缘夹层。复查造影显示病变处TIMI血流3级,残余狭窄小于10%,无夹层撕裂,无边支闭塞,无血栓,无心包积液。



专家点评


该患者属于右优势型,病变不复杂,而且患者较为年轻,所以优先考虑“介入无植入策略”中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可以提供适时的物理支撑,以保证术后即刻的效果,并且3年左右支架降解后不会有支架相关的风险存在,可以保证术后中远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手术植入的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壁厚仅100µm、载药量更低且能达到靶向释放、精准治疗的目的,其远期支架相关血栓发生率更低也已在多项临床中得到验证,使患者在该治疗方案中获益最大化。 


专家简介


翟光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导管室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3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人才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工作组委员,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分会常委,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共4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局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医管中心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等; 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治疗1000余例,擅长在腔内影像学指导下综合应用旋磨、准分子激光、震波球囊等预处理技术治疗冠脉复杂钙化病变;在国内率先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桥血管退行性病变、高血栓负荷病变、支架膨胀不良、支架内再狭窄、严重迂曲成角钙化病变等冠脉复杂病变,技术经验及手术例数国内外领先,在国内率先主持冠脉介入机器人辅助系统、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等新型技术的临床研究。



扫码进入微创医疗学术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微创医疗学术”专栏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