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岐鱼俗

文摘   2025-01-12 00:05   浙江  


 温州人 温州事 温州史 

   吴应旺

    蒲岐镇濒临乐清湾,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捕捞和海涂养殖业历史悠久。蒲岐人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鱼俗。

    在蒲岐好多鱼都有特别的土里土气的名字,这些土里土气的鱼名文字粗俗,可俗而特别,土而有味。鮟鱇鱼外形像懒蛤蟆,当地乡人就叫“亚麻鱼”(亚麻,方言,就是指蛤蟆);黑黑的海豚,在海里跳起来,好似小黑猪,就叫“海猪”;鳓鱼,通体白色,就称之为“白鱼”。

    蒲岐人给鱼的取名有自己一些土方法,就是依照鱼类的不同特点进行取名。稍探究一下,就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依外性特征叫的,如涂蜈蚣,它形酷似陆地蜈蚣;涂康凯,像蚯蚓(方言蚯蚓,叫“康凯”);纺车踏,海鱼一种,长长,两头尖,形像旧时纺车的脚踏板条;有种鱼形似铁钉,就叫“烂船钉”。涂里一种像鹅蛋似的软体动物,叫涂番薯;一种螺体长,头部大,尾部尖小,就叫“钉螺”;有种蛏的外壳光滑,就叫和尚蛏;织纹螺形体似老鸦,就叫“老鸦螺”(这里的“”螺,方言,念“lāì”)等等。

    根据色彩取名的,如涂滩里一种螺,外形有花点,叫花螺;鲻鱼,背部青色的,叫青背(音三声),通体黄色的,叫黄眼(念三声)。 

    依照其行为特征取名的,如招潮蟹,有一只特别大的红色的螯,就叫“大康丸”;一种似红蚯蚓的小动物,躲在涂泥,一旦碰人的脚或手,就会用头向人发起进攻,人一旦被攻击,局部皮肤就赤红一片,且感觉辣辣的痛,人们称之为“打拳赤”。依据其味道取名,如涂里有种螺,黄黑色,吃起来有点微苦味,叫“苦丝螺”(这里的“”螺,方言,念“lāì”);有种螺,它膏吃起来很香,就叫“香螺”。

    还有同一种鱼类,在不同阶段名称不同,如鲻鱼,幼小时叫“燕董”(音 ),中等大的叫“鲻鱼条”,长大了的才叫鲻鱼。

    跳跳鱼,叫阑胡,可阑胡里又分“马须”、花阑,长腰、亚龙、白鸽”四种,其实都属虾虎鱼科鱼类。只是外形稍有区别,“马须”,眼小,体灰褐色;“花阑”眼大,趵突,皮肤有斑点;“长腰”,体长,瘦;“亚龙”,眼突,体短,生在潮间带上部;“白鸽”似“长腰”,比“长腰”大而肥,不多见。

    其他还有更土更俗的鱼名字,如:乌眼猫(念三声)、红头七仑、烂仑、和尚头罗等。

    从上述的鱼名中可以看出人与鱼的关系,也从另一侧面看出当地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蒲岐人吃鱼很有雅趣,吃鳓鱼是时,能把鱼头的剔出来,拼搭成一只鸟,挺好玩。蒲岐南门街八十二岁王永乃老先生说,鳓鱼头部的骨头可以搭出两种不同形状的鸟,蒲岐人真是太有智慧了。吃虾蛄时,把虾蛄的尾部摘下来,套在手指头上,犹如一顶皇冠,有趣极了。还有一种大的螺,肉吃后,小孩子还将其外壳当做螺吹,这种螺叫“海螺”。蒲岐是全国著名鲨鱼加工基地,鲨鱼加工历史悠久,在加工鲨鱼时,渔民不仅把鲨鱼耆翅、鱼皮、鱼肚、鱼肉、软骨、鱼脑等加工成一系列的鲨鱼食品,还能将鲨鱼的头骨加工成工艺品,极具观赏性,产品出口西欧市场。

    蒲岐有正月闹灯的习俗。闹灯时,鱼灯是主角。鱼灯各种各样,有鲨鱼灯、鲳鱼灯、鲤鱼灯、鲫鱼灯、江蟹灯、花蚶灯、蛏灯、蛤蜊灯等,这些鱼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每一件都是了不起的工艺品。从这些鱼灯中,你会感受到蒲岐人的“蒲式浪漫”。

    鱼,谐音“余”。它与幸运和富裕相关联。在蒲岐红白喜事的宴席基本上都有鱼这道菜。尤其是年夜饭,一定有鱼这道菜,若缺了鱼就好像不成年夜饭。

    鱼,更是吉祥的象征。蒲岐乡间建房时,往往在房屋屋檐出水口有鱼的灰雕,直接功能是排水,其实蕴含深层次的文化含义——鲤鱼跳龙门。居民房屋内张贴带有鱼的画图更是很常见。

    在平时生活中,好多地方都有鱼的“身影”。过年捣年糕,制作年糕木印模中,就有鱼形的木印模。当地有句俗语叫“正月灯,二月鹞(风筝),三月麦螺吱吱叫”。“二月鹞”,意思农历二月放风筝。蒲岐乡间小孩会自己制作风筝,尤其会制作一些鱼形的风筝,如鲳鱼鹞等。

    “起人家”(走亲眷)是乐清农村乡间的一种习俗,逢年过节都要走亲眷,互相馈赠,如端午、八月十五、过年或春节等。可蒲岐人不一样,蒲岐人比别人多了一个“节”,就是“走鱼熟”。农历三四月间是张捕黄鱼鲳鱼的季节,这个时段叫鱼熟,这时蒲岐人就会给亲戚送鲜鱼。“走鱼熟”是蒲岐乡间很有特色的习俗。

    好多一些喜事必定要送鱼。定亲结婚送日要送鳘鱼,鱼是动物界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结婚送日送鱼,别有深意。女人生小孩送月里也要送鳘鱼,若买不到新鲜的,就用鳘鱼鲞替代。亲戚新房子落成乔迁要送鱼。喜事送鱼,其实有其特别的含义和寓意。

    蒲岐人对鱼有一种特别的情怀。鱼来源于大海,于是他们对大海始终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蒲岐民间将出海捕鱼叫“搝海”(讨海),称渔民为“搝海人”。在他们的观念里大海里的鱼本来就不是人们应得的,这是大海的恩赐,捕鱼就是向大海讨取,我们应该感恩大海。有一件事很有意思,1948年,蒲岐仓下渔民捕到一条2万多斤重的大鲨鱼,蒲岐西门街几位村民给买下,在蒲岐西门外屠宰。屠宰前他们请道士搞了一个特别的仪式,专门摆设香案点香烛等,仪式结束后,让一位脸上涂上彩色的村民,给大鲨鱼下第一刀。这样之后才正式开始宰杀。鱼虽然是人们盘中餐,口中食,可是吃鱼还有讲究的,开始吃时,忌先把鱼的眼睛挖掉,应该从其他部位开始吃。宰杀鲨鱼前的仪式,吃鱼不能先挖吃鱼眼,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无聊,其实不然,这也体现了人们对鱼的一种特别的情愫。

    蒲岐人生活离不开鱼,生活中的鱼俗反应蒲岐人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关注温州情公众号
  
关注温州情视频号
公众号编辑:丁乙


往期选读
王氏五代接力: 续写教育世家精彩(上)
南宋温州人周去非——超前的世界地理学家
西郭华里坦余家: 风采依旧
红十三军筹建史钩沉
江心屿的七口古井
纸山烽火——回忆纸山暴动      作者:郑之光
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我以诗情助公益
汪廷汉先生现场书写“厚德载物”四个字
怀念马锡鉴学长
《船行瓯江》——原载“中国三峡”杂志

温州情
瓯越情怀 高端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