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走出的文化新闻战士》续闻
闪耀海岛的林氏家人
黄松光
本公众号曾于8月刊发《海岛走出的文化新闻战士》一文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尤其是许多读者十分关注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林环岛的家人。于是,笔者带着读者的关切,再予披露烈士家人情况。
爱妻陈淑静:坚强生活 教女育孙
在素有“百岛”之称的洞头区北岙街道,林氏家族是当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家族。每当提起林家的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林家是洞头北岙镇一户小商贩家庭,常年“上楠溪,下平阳,跑烟台,奔上海”。
提起林环岛妻子陈淑静,上年纪的洞头人记忆犹新。林环岛参加革命活动后,于1931年4月回到家乡与陈淑静举办了一场婚礼,然后双双离开海岛,奔赴上海参加革命活动。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林环岛以报社记者身份参加上海左联、社联的活动,并以笔名“林东山”为发行人,注册创办了革命刊物《现实周报》,揭露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陈淑静在周报社里帮助收集、剪贴资料,有时也跟着丈夫外出,到剧院佯装看戏,趁演出中途熄灯时散发抗日传单。《现实周报》仅仅办了两个多月就被当局查封,林环岛遭追捕,夫妇俩躲避到打浦桥打坊五号的一位老太太家三楼。
一个星期后,“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林环岛不顾已经被追捕的危险,和战友们印发传单、小报,呼吁广大民众支持抗击日寇保卫上海的斗争;又带领进步青年为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送慰问品、抬伤员。就在这时,陈淑静于1932年2月5日临产。因林环岛整天埋头抗战工作,没法照料妻子。在医院尚未同意出院的情况下,妻儿被接到房东老太太家。未料,体虚的她和衰弱的老太太无法护理好孩子,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儿子不幸夭殇。
陈淑静悲痛不已,整日流泪。此时,上海激战犹酣,林环岛安慰她:“不要哭。国家正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救国,要舍得小家。”为疗伤,她随丈夫返回家乡,小住了三个月。而她始终记住丈夫的话,成了日后坚强生活、教育儿孙的传家格言。
林环岛在越缅领导革命活动积劳成疾,于1940年12月26日在越南病逝,但因洞头地处偏远海岛,消息闭塞,党组织曾多次寻找他们未果。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陈淑静母女仍守着老屋艰难度日,以她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毫无基础的家。她们租住在大伯家里一间装满已故大伯母生前嫁妆等遗物的房间,母女只能搭个床位;堂伯林裕利拿了个破水缸,装上砖头砌个缸灶给她们;开南北杂货店的陈裕火哥送来一个火柴箱给她们作碗橱……母女盼望着黎明,盼望着亲人早日回来……
1951年,在洞头第一次解放战役前夕,陈淑静不幸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绑在汽车后面拖得奄奄一息。后来,当蒋匪军掳走北岙部分村民去台湾时,她昏倒在码头而没被掳去台湾。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器脏永久性受损,从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洞头全岛解放后,她仍然期盼丈夫归来。此后,她一边支撑家庭,一边积极参加工作,当上了村长、治保委员和玉环县人民代表。直至2017年,107岁的她安然离世。
林黎明获洞头褒扬
女儿林黎明:敬老尽孝 教子育女成才
林黎明出生于1939年11月,与父亲林环岛从未谋面。她参加工作后,便四处打听父亲的信息。1963年底,她开始认真地翻阅父亲留在家中的书信、报刊等资料,看到了父亲与著名作家艾芜等长辈的书信及与邓颖超的合影后,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发信后的五个月里,当年在各个时期与父亲结识、健在的战友纷纷来信慰藉她们。此时,才知晓父亲在她两岁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他国!此时才知道当时党组织曾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大小报纸刊登讣告并寻找家属。但因为她们生活在当时交通闭塞、通信设施落后的洞头岛上,她们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
尽管因多种原因为父亲申报烈士受到挫折,但后在温州市民政局调查并直接上报追认材料后,1964年5月国家内务部追认林环岛为革命烈士。这是对林黎明父亲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为党的新闻、教育和统战工作不畏强敌、不辞辛劳、鞠躬尽瘁的充分肯定。党组织认定她父亲是温州地区早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是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党员,是近代杰出的新闻宣传家,是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的教育家,是参加抗日救亡、挽救中华民族严重危机的爱国者,是缅越华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林黎明虽从小失怙,但非常懂事,年幼时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勤奋学习,两年半就完成了小学中学八年学业。为了照顾病中母亲,年仅13岁的她放弃学业,应聘到偏远的小岛三盘乡中心学校任教。她到三盘任教的第一份工资,就是先给家里砌个锅灶,好为母亲烧饭煎药。1957年她师范毕业后的第一个月工资,给家里买了个碗橱,留下原来用的火柴箱做纪念。自1958年她调到洞头中心学校总部(中仑)后,便开始包揽家中的洗衣、挑水、倒马桶等粗重活儿。每次要外出听课或出差开会,临行前夜哪怕是准备工作再忙,她通宵达旦也把家事安排妥当,尽量不让母亲受累。
1968年,林黎明母亲不时咳血,时值那个特殊年份,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医院连上班都不正常。洞头医院对她母亲的病症,无法诊断,她只好带着一个6岁的弟弟和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领着母亲,艰辛地跑遍了温州、上海、杭州各大医院,后来终于在温州雪山原地委机关医院找了一位能治此病的医生,开始了三个月的强化治疗。为寻购治病所必须的进口链霉素,她常利用中午下班时间,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到洞头各个码头的外来渔船上,一瓶一瓶地收购进口链霉素。每瓶售价是一元四角,三个多月90多瓶,再加上其他药品及其他费用,对当时月工资只有29元的她来说,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但她还是不假思索地去做了,心心念念要救母亲。只要能让病重的母亲减少痛苦,不管多远多累,她都要去寻找良药,想到母亲服药后病情得到缓解,她走在找药的路上似乎也充满了力量。经过不懈努力,她母亲的病终于得到有效医治。
林黎明数十年躬身教坛,为偏远海岛育桃李芬芳。同时,她教育子女勤奋学习,奋斗成才。她的孩子中有“双院士”称号的科学家,有医术精湛的医生,也有勤勉工作的公务员......身为洞头“红色讲师团”成员,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先后为部队、学校和机关讲课上百场。今年87岁的林黎明不仅成为百岛先锋之一,而且先后荣获浙江省“首届孝贤”、第二届浙江省侨联“十佳家长”“浙江百名新乡贤”“全国为侨奉献勋章”“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侨联侨眷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林家家风家训
林氏家训:传承精神,家风传佳话
在林家客厅里,悬挂着一幅裱好的家风家训。林氏传世家训·家风:“崇孝道,睦宗族,重教养,务读书,重忠义。”
正是林家的孝道家风代代传承,并成了洞头社会孝老尊亲的楷模。不管走到哪里,他们对长辈的牵挂始终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同时崇学爱国的传统美德,在林家的家风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分量。2008年,他们搜集整理了林环岛报刊、书信等资料,后移交给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洞头县委党史办公室,并编辑了《林环岛文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医外科工作的林海舵还自己动手,设计了文集的封面,他觉得,这是对外公爱国精神最好的纪念。他说:“小时候,每逢清明,妈妈带我和哥哥、姐姐到县烈士陵园,把我抱到陵寝的最顶层,给外公献花圈。那时我就隐约知道,我的外公和别人的外公不一样。懂事以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帮妈妈晒外公留下的书籍、报刊,知道外公是为国家、为抗战献出生命,是革命烈士,心里很敬佩。”
原载《华南作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