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蕴含的历史故事——红十三军摇篮永嘉五尺乡革命一家

文摘   2025-01-03 00:05   浙江  


凡平     

    我们的记忆中,总有一些抹不去的符号,恋过的男孩女孩,初为人父人母,职业的变化……家风无疑更是一个抹不去的符号。我不妨用家庭成员的一组照片,来讲述家的历史,家的故事。照片一:

解放初期的胡国洲同志

     这是家父50年拍的。父亲生于1920年,1938年入党,十余年的战争岁月中,大多时间是永嘉县党领导人之一。1947年曾被国民党小将吴万玉签发的通缉令进行缉捕。(下见当年缉捕训令照片)

    敌人多次追捕没抓到父亲,恼羞成怒之下,抓了我大伯母、大舅和父亲的老师胡卜熊,投入大牢,严刑拷打。1949年父亲任双溪县(永嘉县前身)建国后的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29岁当县长无疑是我的家,我的家族,我的家乡的骄傲。照片二:

    这张土的掉渣五兄妹的照片,摄于1955年,当时父亲任温州中院院长。从这照片可看出下面四个兄弟姐妹之间年纪相差仅一二岁。唯有大哥和二哥相差10岁。大哥和二哥之间还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战争年代,母亲躲避敌军追捕四处逃难,无法养育,有病亡,夭折,还有二个病重送到温州育婴堂不知所踪。仅剩长子与母亲风餐露宿,相依为命到解放。大哥发表在温州日报《三进尼姑庵》便是母子逃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51年大哥考进了温州瓯海中学。需要学费16元,温州市法院院长的父亲拿不出这么多钱。无奈之下,大哥就到了永嘉济时中学上学。该校教导主任说:“难得如此清廉的官员”大哥后来也争气,56年考入华东师大,88年评为正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也算是我家的一面旗帜。照片三:

    这是父亲80年代在党史座谈会上。父亲天资聪慧,记忆力惊人。他为温州尤其永嘉党史工作提供了宝贵史料,也留下多篇纪念文稿,更为许多受不白之冤的干部和一些为革命工作出钱出力的群众写证明材料,使他们改善了生活和待遇。照片四:

    父亲一生坎坷,一生辉煌,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写本自己的回忆录,后因生重病逝世无法完成夙愿。在二哥提议并主持下兄妹们众策众力,历时多年编成这本《苍山如海》胡国洲纪念文集。80高龄原浙南纵队括苍支队政委邱清华为文集作长达二千字的长序;原浙江省副书记陈法文为文集题词;原红十三军军长夫人彭猗兰为文集作序;胡家五兄妹各自写了回忆文章。若父母上天有知,当含笑九泉。照片五:

    这张胡家五兄妹摄于永嘉老家。五人均为中共党员,大哥是华师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老二工程师,67年新疆支边,现任永嘉新四军协会会长年逾古稀忙得不亦乐乎;姐温州日报编辑,69年支边黑龙江并在那入党,84年考入温州日报;我中学高级教师,69年到黑龙江支边,我家三兄妹支边也属罕见;小弟是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79年考入温州医学院,当年在机关大院也风光了一把。五兄妹均凭自己努力,事业有成,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家庭!照片六:

    这张四妯娌亦摄于永嘉老家。四人均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大嫂华东师大幼师学院高级教师;二嫂是永嘉中医院副主任医生;三嫂是建设小学高级教师;弟妹是中医院康复主任。四人均事业有成,无愧于胡家儿媳!

2025年元旦 

关注温州情公众号
  
关注温州情视频号
公众号编辑:丁乙


往期选读
刘锡荣书记在温州工作了整整10年
1700年,温州与永嘉的一脉千年
百里坊马氏:300年文化传承如缕不绝(下)
“路远饭白”与瑞安同乡会
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林白
“包产到户第一人”走了——追思百岁老人戴洁天传奇人生
温州的“红旗渠”——雷峰引水工程
王十朋与史浩的恩怨纠葛
王超俊纪实摄影作品欣赏——《东门旮旯的晒鱼人》
陈汉元走了,留下《话说长江》《收租院》《河殇》都是经典之作

温州情
瓯越情怀 高端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