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成、王超俊在鹿城区历史学会年会上的发言

文摘   2025-01-19 00:05   浙江  

沈克成:读白鹿城历史,赞温州人精神

沈克成老师的发言

引语

记得去年在藤桥举行的鹿城区历史学会年会上,我发了一通牛论。上星期遇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燕伟,他说自己是藤桥人,听过我关于为什么要把老鼠山古人类遗址改为曹湾山的言论?他说深有同感。

我还呼吁过藤桥要保护好本地乡贤。后来,他们镇领导就邀请我去刘景晨的故乡看了看,那儿有一座七间平房,离刘的居住地很近,想将其辟为“刘景晨故居”,这当然是好事,可惜我年事已高,没有能力跟进了,今后的事要靠在座你们年轻人了。

这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我们肯叫,一定会有响应。即使叫晚了,成了马后炮也没有关系,因为历史是写给后人看的。

温州人的前世今生

温州人的祖先是越人,我们是东瓯国的子民。这一段历史,在陈瑞赞的《温州前史》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家应该找来好好看看。

从历史渊源上看,温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越人的血,但是占比多少,谁也不知道。这说明温州人是越、汉族的混血儿,比较聪明,那是肯定的。

温州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火了一段时间,到了汉代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汉武帝时两次内迁,温州被抛荒了300多年。温州的文化从此断层,直到吴越国,到宋代才慢慢好起来。

温州的历史沿革

西汉时,我们这里是东瓯国,东汉时是东瓯乡、永宁县,东晋时是永嘉郡,从唐代起,才有“温州”的建制。

所以到2025年,温州有2217年建制史,有1702年建郡史。

温州曾三度辉煌

纵观温州历史,曾经有过三个高峰期。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温州都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个高峰期在南宋时期,是温州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得益于大批高素质北方移民迁入温州。

第二个高峰期在清代中晚期,是福建移民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这是温州历史上学术文化鼎盛期。

第三个高峰期在民国中期。由于抗战爆发,大批温籍人士选择回乡避难;也吸引了大批外地的仁人志士来温经商创业,于是把温州的经济和文化都带动起来。当时的温州,有人称小上海。

近代温州名人辈出

温州历来是一个被视为“出读书种子”的地方。清末民初,省内流传一种说法:“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做学问靠温州人。

特别是民国以来,温州出现了一大批文化人,形成了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精英群体。如:

△数学: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

△诗词:夏承焘、王季思、王敬身、刘景晨

△戏剧:董每戡、陈楚淮

△书法:马公愚

△美术:马孟容、张光、郑曼青

△金石:方介堪、谢磊明

△考古:夏鼐

△国学:南怀瑾

△文博:郑振铎、梅冷生

△金文:戴家祥

△文学:朱自清、林斤澜、琦君、唐湜、叶永烈、金江

△历史:刘节

△外文:陈守庸、周任辛、吴景荣、樊祖鼎

△曲律:郑孟津

△医学:缪天荣、林镜平

△音乐:缪天瑞、樊承武

△实业:吴百亨、王纯侯、李毓蒙

△教育:金嵘轩、谷寅侯

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当时温州人的骄傲:

1、北京大学曾云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温州学人,当时胡适称道:“那时北大有个温州学派”(按:南宋时期,温州有个永嘉学派)。

    如:陈黻宸、章献猷、许璇、陈怀、孙诒棫、马叙伦、林损、孙宣等学者。

2、在中山大学官网中有这样的描述:“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了三十多位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其中竟然有十位是温州人,占三分之一。

如:姜立夫、陈功甫、李笠、伍叔傥、郭心崧、薛祀光、刘节、王季思、董每戡、连珍。

3、这些著名大学的校长,全是温州人!

△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陆善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缪天瑞

△南京邮电学院院长郑薇薇

△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徐贤修、徐遐生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

4、温州曾是数学家的摇篮。(略)

温州人的“四千”精神

21世纪初,温州流传着四句话: 

说尽千言万语——求人;想尽千方百计——谋生;

走遍千山万水——拼命;吃尽千辛万苦——挣钱。

那是在特殊年代,温州人为改变生存状态,谋求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温州人这种四千精神,要看你怎么用。如果引导得好,可以把温州人的正能量发挥出来,那温州人就不得了;如果你引导不好,那温州人就变成了过街老鼠。

温州模式的今与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曾经出现过“温州模式”,带动温州的经济着实火了一把,温州成了民营企业的发祥地,全国各地都来温州取经。

当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有十大专业市场

△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虹桥综合农贸市场;

△苍南——宜山再生布市场、钱库综合商品批发市场、金乡徽章市场等;

△平阳——水头兔毛市场、萧江塑编市场;

△瑞安——仙降塑革市场、塘下松紧带市场。

△鹿城区也有五个商贸商场,它们是妙果寺小商品市场、矮凳桥灯具商场、木杓巷服装市场、黄龙商贸市场、浙南农贸市场。

可是到今天,情况有些不然。这是什么原因?值得每一位温州人反思,特别是我们搞历史的,更应该引起重视。

关于千年商港

这次在朔门发现的千年商港遗址,是南宋时期的。

其实,早在两千年前汉代东瓯国时,温州就已是全国九大港口城市之一:揭石、转附、琅砑、吴、会稽、句章、东瓯、冶、番禺。

到了宋代,温州港成了当时江南四大港口之一,还能造军舰。据记载,朝廷每年指派明州府和温州府各造600艘兵船。

这次在朔门挖出来的古迹就是那个时期的。所谓千年商港,说得没错,我们温州港和泉州港,当时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但要注意,这是先人创造的伟业,是曾经的辉煌,现在呢,温州港的现状怎么样了呢。

刚改革开放时,温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港过去四千吨的船还可以到麻行码头,后来淤塞了,不得不迁到龙湾。因不是深水港,又迁到洞头状元岙。又因为无法疏港,几乎成了一个死港。

结束语

今天是我们鹿城区历史学会召开的年会,大家难得有相聚的机会。为什么我提出这么沉重的话题,其实也是良苦用心。我们在座的都是搞历史的,至少对历史感兴趣。读历史的目的就是鉴古论今。

我们的家乡曾经多次辉煌过,也曾经多次沉沦过,这固然有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何去搞清事情的真相,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的身上;只有把曾经发生在温州大地上的一桩桩事都梳理清楚,才会找出问题出在哪儿,就有可能进行反思,就可以防止重蹈覆辙。

只有这样,我们的鹿城,我们的温州,一定可以重铸辉煌。

2025年1月10日

作者:沈克成,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字学家、方言学家、汉字编码学家,音形码输入法发明者。


王超俊:共同努力,让古城焕发新机

非常高兴参加参加鹿城区历史学会年会,去年以来学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挖掘历史文化、整理出版书籍、受委托做重大科题等等,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今天,历史学会年会又在西坑召开。早年我在鹿城区工作时曾来过这里,这是2002年区划调整从瓯海划过来的村镇,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从山上到山下到处是一片诱人的景象——山下有朱下村,村中有金溪,水质清澈,是城市不可见到的生态,沿金溪拾级往上有百年老街,再往上有大峡谷、水库、西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再往上东侧还有东坑古村。

西坑早年是一个非常古朴、原汁原味的古村,建筑风格独特,有不少历史文化遗迹;西坑再往上还有原始森林,西坑一带的独特环境,正是习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值得历史学会的同志去挖掘与研究,很可能会走出一条山区致富的路子。

鹿城区西部条件很好,除了东坑、西坑外还驿头,驿头仍存在史前文化、程氏文化和永嘉学的渊源,希望大家重视。驿头还曾获得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出过不少知名人物,二十届联大主席让平是驿头人;驿头还有不少明代建筑,古村保存完好,值得进一步挖掘。

再则,重视鹿城历史文化研究,助推鹿城历史与文化实力全面提升。鹿城历来是温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因此,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古城焕发新机,我们一起做些贡献。

鹿城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的,基础条件是有的,因为我在鹿城有过较长时间的工作,且有很深的感情。今天参加会议,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作者:王超俊,原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文化学者,摄影家。

编辑:蔡榆
责编:周晓明
审核:李岳松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为鹿城区历史学会官方平台。欢迎有涉鹿城区及相应辖域的人文历史类题材的文章。
2、来稿请注明原创,文责自负,本号不承担连带责任。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删除。
3、投稿邮箱:406864497@sina.com.cn,或直接发主编微信(微信号:13587422944)。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投稿+姓名+标题”。请写明实名、笔名及手机号码等,以便交流。20天内未见回复,请与主编联系。
4、随作品提交5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电子照片。
5、凡投稿者,即视为授权对来稿进行删改等编辑行为,同时也视为同意结集出版,如有异议,请在来稿中注明。


温州情
瓯越情怀 高端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