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瓯江河口因灵昆岛分汊为北口和南口,近百年来,主流稳定在北口,而南口则日趋衰亡,低潮时大部干出。这里海、陆泥沙来源都很丰富,口外心滩密布,海涂不断生长,年平均淤积厚度3~10厘米。据1979年全国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温州试点,有海涂资源40.4万亩 (理论深度基准面上,相当于吴淞-1.50米):包括灵昆岛东“温州浅滩”6.4万亩,瓯江口至飞云江口边滩29.4万亩,洞头诸岛边滩4.6万亩。
瓯江南口工程梗概
(1971—2012)
文 / 王国俊
一、1971年提出“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初步规划报告”,坚持八年探索
温州市为综合开发瓯江河口资源,实现“堵塞灵昆港,围垦十万亩”设想,调集测绘、水利、港航、建筑科技人员,1971年5月27日“温州市革委会围垦海涂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成立(下称“温围指”及“温围指办”),市革委会主任毕庶璞兼任指挥,办公室主任张奇,继任卜策。提出《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初步规划报告》,在瓯江南口从双昆山至龙湾上荡修建堵江促淤大坝,连接灵昆岛和永强大陆。预计10年左右,在坝下东南海域从“温州浅滩”东北端至温瑞交界的“老鼠山”东促淤围海17万亩;堵支强干,促使航道刷深,有利温州港的发展。并提出洪水位壅高、进潮量减少、护岸等相关问题。本着“积极慎重,围垦与治港相结合,上下游、左右岸兼顾”的工程导向,前期先要搞清南口堵坝对瓯江泄洪、进潮量(高潮位)的影响,搞清南口堵坝对坝上河段(龙湾港区和航道)、坝下河段(北口七里港区和航道)、口外海区(黄大岙航道)的影响以及北口七里江岸的护岸措施,还有围海范围和工程布局(堤、闸、河、桥、路)及促淤效益研究。鉴于子课题很多,非短时可成,1973年5月“温围指”及“温围指办”撤消,前期研究移交温州市水电局继续进行。
温州市水电局(局长俞必清,继任潘建南)坚持八年探索,在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支持下,完成系列测绘、水文测验、坝址钻探、五次物理和数学模试、初步设计及《从“三条江整治工程”的成功实践看“南口围垦工程”》等专论,国家和浙江省多次科技会议予以评论审议,搞清各子课题。南口堵坝对泄洪和进潮量的影响问题有定性定量的结论,当百年一遇的洪水和大潮相遇的情况下,高潮位最大壅高值在龙湾~乌牛河段为19厘米。堵坝后集中北口通过的进出潮量,与堵前分从北南两口通过的总潮量十分接近;枯水期龙湾、温州的高潮位,堵后与堵前基本一致。南口堵坝对口内航道的影响问题,模试作出定性“总的有利”的结论。浙江省和温州地区交通部门仍然担心引起“航道的恶化”。
二、1978年启动试验性堵口,进行立堵施工
限于水利科学的发展水平,南口堵坝对航道的影响问题,模试很难作出定量的能让担心者放心的结论(口外暂无模试条件);而“南口工程”要堵的河汊已不通航,促淤多年才会见效,因此需要且有可能启动“试验性堵口”,先堵少部分断面,并跟踪监测试堵后河床(航道)及江岸的变化,为后续施工提供基本依据。这相当于在原型(1:1模型)进行“动床模试”,据原型模试数据直接引导堵口施工。
在浙江省委副书记、前兼任温州地委书记陈作霖支持下,1977年12月26日“温州市瓯江灵昆南口堵江促淤围垦工程指挥部”建立(下称“温堵江指挥部”,驻地黄山上岙),温州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韩公俊兼任指挥,调集全市人财物力,分黄山、灵昆两头组织试验性立堵施工。温州军分区和海军温州水警区大力支援。1978年5月20日~1979年1月31日,立堵抛石9.2万立方米,另用于施工道路4.4万立方米。大坝两端共延伸420米(从端点桩起算为465米),其中灵昆坝头240米,黄山坝头180米,坝顶高程5.5米(吴淞),坝顶宽8米,坝底宽25~35米。立堵后期,坝头坍滑日趋严重而暂行停工。
三、1979年启动试验性平堵施工,建成南口锁江潜坝
1978年,“浙江省海涂围垦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第三次协作会议”在雁荡山举行,浙江省委委托省农垦局,就地邀请与会专家召开论证“南口工程”座谈会,听取意见。温州市上报的《南口工程初步设计书》经温州地区革委会召集专门会议审查,1978年2月转报浙江省革委会,正待批复。温州市英宜之、陈辉等领导参与会议,温州市水电局提供三项资料,即《瓯江南口围垦工程资料汇编(1971~1978)》《瓯江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工程对口外主航道的影响》《对堵口大坝施工的几种设想》。11月4日凌晨4时,会议代表赶潮去南口现场考察,航渡中由温州市水电局与会代表系统介绍工程情况。当日下午在温州华侨饭店召开“技术座谈会”,地市主要领导全部到会,应邀与会的国内知名专家一致认为堵口总的有利于航道整治,赞同市水电局设想“先平堵至高程1米”分阶段渐进式的堵口施工方案。1978年11月28日,浙江省农垦局以(1978)196号文件《关于上报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问题座谈会经过和意见的报告》向省计委报告,表示同意举办该工程。1979年1月9日浙江省交通局以(1979)12号文件向省计委报告,表示对该工程积极支持;提出磐石至黄华一带护坡“必须采用适当的护岸结构,并与堵坝工程统一设计同时施工”。温州港务局领导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专家一起来到工地商讨,各方普遍认为“先平堵至高程1米”方案可行。温州市水电局立即委托南京水科所进行“瓯江灵昆北口护岸模型试验”,并在北口磐石至黄华江岸布设6处固定监测断面,不定期对江岸岸滩实施崩坍监测。
▲潜坝全貌与北坝头、南坝头方向对景图
1978年12月15日,“温堵江指挥部”发布“关于瓯江灵昆南口全线永久断航的紧急通告”(同时要求“温州港务监督”发布),并立即组织有近百条民船的施工船队进场抛石,投入“试验性平堵施工”。1979年2~4月,平堵抛石9.2万立方米,建成锁江潜坝。南口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潜坝在灵昆与黄山两坝头之间,全长2320米,底宽约15~25米,潜坝平均高程0.80米(吴淞)。堵前河床平均高程为-0.81米,平均大潮高潮位(吴淞4.8米)的过水断面为15371平方米;经试立堵和第一次试平堵,此高潮位的过水断面减为9280平方米,现断面相当为堵前60% 。
两度试堵共投工25万工,其中1978年12月10日前由各郊区社队出工并负担给记工分计19.7万工,同年12月11日起实时按劳付酬计5.3万工。市财政部门共拨款98万元,已用85万元。
四、20世纪80年代,南口工程前期工作在艰难中延续
1980年前后,关于河口资源开发的国家综合调查和全国性科技会议接连在温州举办,审视、宣传、促进了“南口工程”及其试验性堵口。而浙江省和温州地区交通部门坚持“护岸应与堵坝工程同时建造”,提出“不可用丁坝,要用钢板桩护岸”。堵口潜坝一时难以大上,“南口工程”的观测、测量、保坝等前期工作在艰难中延续。
1979年5月15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温州试点工作”从瓯江口向南至浙闽交界岸段展开,调查队队长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教授,副队长温州地区行政公署王权副专员等五人,现场考察有40个单位436人次参加。温州市水电局2人参加考察并就瓯江河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创议。1980年1月16~24日在温召开汇报会,1981年2月出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温州试点区报告文集》等三项成果。该文集有队长和副队长联署《关于建立温州海涂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区的建议》;有土地利用组组长蔡清泉《温州试点区海涂资源合理利用调查报告》,述及南口堵坝与“霓屿连接大陆”“状元岙建深水大港”的开发远景。
1979年7月,温堵江指挥部精简施工机构和人员,建立工地留守组,委托温州市水电局代管,职责是保坝、观测、维护断航标志。“保坝”重点是潜坝,还是南北坝头?温州市水电局职能部门意见是保潜坝,但1979年11月16日在年终总结会上工地留守组施工员提出异议,认为“潜坝破坏了南口大坝的基础,应当继续立堵”,并称市委张冰痕书记在工地听取其汇报后已决定“在南坝头再立堵500米”。关系到南口工程大局的潜坝,内部亦面临存毁之争。
1980年1月8~13日,“国家科委海洋组海岸河口分组第二次会议”由陈吉余教授主持在温召开,温州市水电局人员应约到会汇报《“瓯江南口围垦”勘测情况与筑潜坝后半年来的变化》,结语述及“灵霓顺坝”“深水大港”等工程远景,并要求会议帮助解决“对潜坝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这次《会议纪要》中明确表述:“南口堵坝应采取平堵方式,现有缺口应抓紧在汛前修复;坝脚要采取防冲措施。堵坝施工应分期加高,边加高边观测,以利于北口的防护。”1980年3月3日,温州市水电局召开“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大坝施工问题技术讨论会”,达成与前述《会议纪要》基本一致的认识。温州市水电局经请示市委领导同意,3月中旬向工地留守组下达决定:“停止立堵,以利潜坝安全和南口河段促淤;立即填补好潜坝上还没有护底的缺口;视现有财力,对潜坝北段加宽加高,以减轻水流对灵昆岛南岸的冲刷”。在南坝头从上年12月起又立堵20米,1980年4月停止立堵,转入潜坝的平堵补缺,直至秋后资金不继而停止。
1981年4月23~28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扩大会议”在莫干山召开,审查“温州试点调查成果”。温州市革委会副主任韩公俊和市水电局代表与会,联名提出《关于要求在瓯江南口一带建立“海涂资源利用开发实验区”的建议》,列述“潜坝建后近二年来的变化及若干认识”,要求“在定期测量与观测的基础上适当加高潜坝,以进一步观察海区变化”。会上,浙江省交通厅发出(1981)浙交函55号《对“温州地区试点调查报告”意见的函》:关于南口工程“护岸应与堵坝工程同时建造,不宜用丁坝护岸型式;南口堵坝后,在下游出口将会形成新的拦门沙,其发展趋势可能引起航道的恶化。在以上两问题未郑重解决前,堵口工程仓促上马是不慎重的”。情况突变,开幕日主持人宣布“这次会议不讨论浙南三江河口方面的问题”。属“温州试点调查”范围内的“瓯江南口”竟也被排除在外。会议虽就“资源开发设想”组织了两个半天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一致赞同温州市建立“海涂资源利用开发实验区”的建议,但实质问题无果。
潜坝建后二年来,据测量和观测资料分析,河床和江岸无明显的不利变化,本是再次加高潜坝至吴淞1.5~2.0米、作进一步观测的好时机。然而1981年8月温州地、市合并,温堵江指挥部工地留守组撤消,南口工程移交新建的瓯海县。前期工作仍在延续,探索者有政府部门和科协社团。
1982年11月13 日,瓯海县人民政府发(1982)71号文件报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拨款38.55万元填补潜坝北段缺口。1983年1月4日,浙江省农垦局复函(1983农垦围字第1号):“南口工程牵涉面大,有关单位意见未统一,有待于继续积累资料。请继续进行观测、测量工程。”1983年6月21日,瓯海县人民政府再就此事发(1983)84号文件报温州市人民政府。8月15日市计委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后表态:“按省农垦局‘复函’办,抓紧完成北、南口水下地形测量;填补缺口要先设计,报经批准后再施工。”1983~1984年,温州市海涂围垦处在温州海港测量队和海军37622部队支援下,完成北、南口水下地形测量和瓯江北口江岸固定断面第一、二次岸滩监测。1988年9月,瓯海县水利局委托南京水科院进行“瓯江灵昆南口围垦模型定床、动床试验研究”,研究南口不同封堵方式对航道的影响。
1986年3月~1987年12月,浙江省科协和温州市科协、丽水地区科协,联合组织一支64人的科学考察队,完成《瓯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考察报告》;“瓯江南口堵坝对港口航道影响的分析”是这次考察的第九个专题。1987年10月8日,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温州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召开温州市首次科学季谈会,“瓯江河口的开发和利用”是会议两大主题之一。
1980~1990年,温州市测绘人员在参加温州市地理学会、测绘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测绘学会、水利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的学术活动中,不断为南口工程鼓与呼!如1980年12月30日,在市地理学会年会宣讲《温州市城市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土地、港口、供水及环境保护》,提出“关于开发状元岙港并兴建灵霓海堤的创议和论证”。
五、1991年成立课题组完成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
瓯江南口工程从1971年提出之日起,都是温州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毕庶璞听取群众倡议,建立第一个“指挥部”;1973年英宜之深入南京模试工地,始终关注前期研究;张冰痕、韩公俊建立第二个“指挥部”,进行“试堵”。1983年即地市合并后的第二年,刘锡荣筹划“再次加高潜坝”。在温州举办的多次有关海岸河口、海涂资源的科技会议,与会的许多省内外知名专家都支持这项工程并赞赏前期工作的务实。但浙江省和温州地区交通部门一直持有不同意见,1984年温州成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口工程”更受非议。
1991年,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孔祥有再次把“老一号”提上议事日程,南口工程迎来“三上”。1991年12月16日 温州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市委办发[1991]57#),决定成立“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瓯江南口(灵昆)堵坝造地工程课题组”,后改称“温州市瓯江南口工程课题组”,由院长徐立任组长,冯光辉、王国俊、王玉虎、曾鹏权任副组长,成员来自水利、港航、城建等部门共23人。分为环境影响评价组、工程技术经济组、土地利用规划组、经济效益测算组4个专题组,从港口发展、围海拓疆、城市东移、海岛经济、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同时,再次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南口堵坝的定床、动床模型试验,委托杭州大学对瓯江河口泥沙推移质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委托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作瓯江河口航道分析,委托上海海测大队进行瓯江北口江岸固定断面第四次岸滩监测。
▲瓯江“南口工程”各规划大坝位置纵断面图
1992年6月16~17日,举行“瓯江南口工程课题研讨会“(此前,再次把“老一号”提上议事日程的市委书记已经调离温州),与会人员有课题组成员和陈文宪、陈荣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有关各部门代表。先听取各专题组汇报,再分组讨论。重点研讨南口潜坝堵后十余年来对航道与江岸的实际影响,核实数据。研讨会达成如下共识:“潜坝堵后对瓯江口内外航道有一定影响,既有好的影响(如口外),也有某些不利影响;而不利影响通过整治,能保障航道和港区不致恶化。潜坝堵后,据北口江岸6处固定断面的4次监测资料,江岸岸滩无明显变化。”
研讨会赞同工程专题组关于围海范围和工程布局的汇报:“围海范围共17.11万亩,分为两期。首期工程要建造灵霓海堤西段、续建南口西坝、兴建南口东坝和东海一号大坝,这四条坝与永丁工程围区北部边界所围成的区域共7.11万亩,其中南口西坝和东坝之间为2.10万亩的南口水库美名‘灵湖’,余5.01万亩为土地。二期工程要建造东海二号大坝,灵霓海堤东段。二期围区就是东海二号和一号大坝、灵霓海堤东段、永丁工程围区中部边界所围成的区域共10.00万亩。首期围区共需建坝20.8千米,平均每万亩3.0千米;二期围区共需再建坝34.0千米,平均每万亩3.4千米。还要建设灵西闸、河,灵东闸、河,灵霓塘河等。”
工程专题组的汇报还附有规划理由说明:南口为何要堵?若南口不堵,南口下游海域不能促淤成陆,灵昆东“温州浅滩”和“瓯江~飞云江滨海边滩”要分两片开发。首期只能围海2.67万亩,要建坝17.8千米,平均每万亩6.7千米;二期只能围海8.10万亩,建坝37.8千米,平均每万亩 4.7千米。不仅围海面积减少,而且每万亩围堤加长,费用增大;围区南北临海,今后抗台保堤的难度和风险增大,南口水库亦化为乌有。南口堵坝是实现大面积促淤的最佳选择,所得连片土地为温州城市东移带来巨大效益。
南口河段为何作为水库,1971年“初步规划”是促淤南口河段成陆?就“南口工程”整体言,这有利于在南口东坝下游早促淤、多促淤;投入少量资金,就得个中型水库,造价很低,又无移民问题;提高环境质量,水库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多;有利于永强现有主要水闸蓝田陡门改造为内河控制闸;维持机场跑道主轴线北部净空的良好现状;修建船闸、开挖运河,可以实现从瓯江经水库、内河直达飞云江的通航;今后利用库区内泥沙吹填,仍可变部分水域为土地而不致减少库容。
灵霓海堤应力争先建,这是一着会使全盘皆活的好棋。有利于南口整片海涂促淤;有利于水流归顺和集中,刷深瓯江口外航道水深不及5米的过渡段;可以造就15千米长的新岸线;为洞头实现“大岛变半岛”解决最大的难题;为今后在状元岙建5~10万吨级港口码头并实现“海铁联运”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瓯江“南口工程”工程规划示意图
1993年5月,“温州市瓯江南口工程课题组”完成《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10月7~9日,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接受评估委托,在温州组织召开“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会”;1993年11月9日,向温州市人民政府送达《关于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1994年5月,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上报《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涂工程项目建议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上报的《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涂工程项目建议书》突然无声,瓯江南口工程面临第三次下马,被称为无声的“三下”。1995年,原属瓯江南口工程子项的“灵霓海堤”和“温州浅滩围涂”改在“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和“温州浅滩工程”名下进行研究和开工建设。1995年3月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前期研究课题组,在“瓯江南口工程研究”和“洞头五岛联桥工程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可行性前期论证报告》。1995年8月,温州市土地管理局依据《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温州市瓯江河口一期土地开发项目建议书》,同年12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接受委托,完成《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9月完成《瓯江口“温州浅滩”一期围涂促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和工程项目名称都避开“南口工程”四字。
六、2001年无意间南口锁江潜坝又加高0.42米
南口潜坝的高程和纵横断面,是“南口工程”的关键数据。据胡方松著《半岛梦圆》记述:“2000年6月8日~2002年12月30日,在灵昆大桥”和“灵昆连接公路”施工阶段,为解决建材运输问题,灵昆大桥工程指挥部对南口潜坝又加高2米,变成一条“漫水公路”,在每天半潮时段作为临时性的运输通道使用。”为查明“加高2米”的准确性,龙湾区农林水利局提供“浙江省河海测绘院于2008年12月完成瓯江南口测量,潜坝在图上有高程点-0.6米和-0.7米(黄海)”的数据。据此整平成“漫水工路”的潜坝可取平均高程-0.65米(黄海)、相当于吴淞基面上1.22米。南口潜坝原平均高程吴淞0.80米,事实是“灵昆大桥工程指挥部无意间在此完成一次加高0.42米的试堵”。
七、新世纪里南口工程再次被温州市政府列入预可研究的重大项目
南口工程“无声“三下”匿迹十年之后,2004年9月温州市政府组织专家对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编制的《瓯江河口综合规划报告》进行初审,审后《纪要》指出:“南口封堵可能是再造一个新温州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原则上同意南口封堵的规划方案,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瓯江口门内外要进行较大规模水下地形测量,为南口工程专项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005年4~7月,浙江省河海测绘院受温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完成瓯江口内至梅岙1:1万水下地形图和水深图各5幅,瓯江口外包括乐清湾、鹿西岛、洞头半岛、瓯飞边滩海域1:2.5万水下地形图和水深图各4幅共971平方千米。而在此前,受温州市水利局、省水利厅委托,2001年10月~2002年7月测量瓯江口内至梅岙1:1万水下地形图13幅×3次;2004年4月~2005年12月测量瓯江口内至温溪1:1万水下地形图14幅×4次,瓯江口外1:5万水下地形图2幅。
八、关于南口工程的新建议(综合2011年群众给温州市委提出的有关建议内容)
2010年7月~2013年6月,时任市委书记陈德荣在全力拆违建绿建公园美化温州环境的同时,迎来“瓯飞工程”起步。2011年,长期投身而且痴迷南口工程40年的老人们从《温州日报》得知喜讯而相告,立即给市委发函建议,有《关于瓯江“南口工程”的建议》《关于“瓯飞边滩围垦与灵昆南口堵口工程结合起来搞”的建议》《建造“南口堵口工程”在温州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等,皆情切言实。因此,综合这些建议的内容殿后。
“南口工程”从提出之日起,内涵陆续扩大,从初时“小南口”长成“大南口”,按实应称“瓯江河口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其内涵(工程子项)有温州浅滩围涂、瓯江~飞云江边滩围涂、灵霓海堤与洞头半岛工程、状元岙大港、南口水库(灵湖)及其下游十多万亩可促淤的土地,大都已经建成或者在建,只有末项尚不明朗。这末项的关键即“南口封堵”,南口工程预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直在此。封堵工程难度和所需资金都不大,主要是搞清封堵对港区岸滩和航道的影响。
“南口封堵”无疑是再造一个新温州的重大举措,效益是空前的 !以往,因为建制、温港布局、科研水平、经济能力的制约,完成那么多测量(监测)、模试、专家研讨咨询,仍无法憾动港务部门过度的担心。现在这些制约条件已经基本消失,正是难得的机遇。
“南口封堵”应考虑采纳“分期分层平堵建坝”的分阶段漸进式施工方案,并监测试验性平堵的效果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近40年来,已经委托科研单位完成大量而有些是重复的模试,今后不要局限只依靠试验场内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同时更要重视实地原型(相当于1∶1模型)“动床物理模试”的结果。南口堵坝因处于已不通航的河汊,有进行现场物理模试的条件。1979年4月的首次试堵结合堵后的跟踪测量,就是一次持续10多年的现场动床模试,1992年“南口工程课题组”已经核实这首次实地试验得出的数据。
2001年无意间潜坝从0.80米加高至1.22米,应视为再一次现场模试,完全可以依据自2001年至今的许多测量资料,核实有关数据。可惜这项重要工作还没有人去干。
为大力促进“南口封堵”,建议再加高潜坝0.78米、即达到吴淞高程2米,同时做好跟踪测量工作;如航道、江岸无明显不利影响,则表明南口工程完全可以上去。
最后的现场模试,可加高潜坝至吴淞3.0米;那时,南口的过水断面在平均海面下早已断流,而在平均大潮高潮面下过水断面为4176平方米(大潮高潮面相当于吴淞4.8米,此时过水深度1.8米×河宽2320米得出),仅是1979年堵前全断面15371平方米的27% 。
南口工程——《温州日报》称之“温州市的‘三峡’工程”,实行科学“封堵”正当时!
参考文献
1.《瓯江南口围垦工程资料汇编(1971~1978)》温州市水电局1978年汇编,铅印本,共15篇资料:《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初步规划报告》《一九七一年八月瓯江口水文测验报告》《瓯江灵昆南口围垦堵坝后对瓯江水位影响的计算》《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垦定床模型试验》《浙温市革(74)45#关于印发“瓯江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讨论会纪要”函》《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垦模型补充试验》《瓯江灵昆南口堵口潮位、潮流量计算成果》《瓯江河口潮汐水力计算》《浙江省瓯江口黄大岙航道的变迁情况——1937~1973年水深比较资料》 《坝址地质勘查资料》《灵昆岛上吴淞0点的确定方法与精度及瓯江河口的平均水面问题》《从三条江整治工程的成功实践看南口围垦工程》《瓯江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工程对口外主航道的影响》《潮汐河口模型试验资料水位部分的内业整理》《在筑坝汊道上过坝水流的全潮过程与水力计算——“割线插入选代法”的提出、证明和应用》《瓯江南口工程资料续编(1978~1994)》。
2.温州市瓯江南口工程课题组工程专题组汇编,共30篇资料:《瓯江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技术座谈会记录》《瓯江灵昆北口护岸模型试验报告》《浙农垦(78)196#关于上报瓯江灵昆南口堵坝促淤围垦问题座谈会经过和意见的报告》《关于“瓯江灵昆南口全线永久断航”的紧急通告》《瓯江北口江岸岸滩的崩坍监测》《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勘测情况与筑潜坝后半年来的变化》《国家科委海洋组海岸河口分组第二次会议纪要》《关于“瓯江南口围垦工程大坝施工问题技术讨论会”的情况汇报》《瓯江口外滨海区的滩涂测量》《关于要求在瓯江南口一帶建立“海涂资源利用开发实验区”的建议》《1∶5万〈瓯江河口图〉编绘提纲》《在全国海岸帶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扩大会议“资源开发设想”讨论会——有关“瓯江南口工程”的发言记录》《瓯江河口的开发和利用——在温州市首次科学季谈会的发言提纲》《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对港口航道影响的分析》《温州市委办发[1991] 57#关于成立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瓯江南口(灵昆)堵坝造地工程课题组的通知》《关于瓯江“南口工程”课题更名和增补课题组成员的请示报告、批复》《依靠各方支持搞好“南口工程”研究》《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垦对航道影响模型试验研究》《瓯江灵昆南口抛潜坝后航道变化情况介绍》《南口”抛潜坝后航道实测情况和对堵口的利、弊初析》《瓯江“南口工程”围海范围和工程布局》《城以港兴 港为城用——珠海市高栏港建设前期工作经验专题调研报告》《瓯江河口近期河床演变》《灵昆南口堵坝工程对港池航道水深影响的初步分析》《瓯江灵霓海堤工程可行性定床水流模型试验研究》《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瓯江灵昆南口堵坝围涂工程项目建议书》《浙经院基评[1993]18#关于瓯江“南口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状元岙—苍天赐给温州的潜在特大型港》《洞头“半岛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效益初析》。
· 龙湾•永嘉场编委会 ·
责 编:菲菲
监 审:潘伟光 张微
总监审:丁欣华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