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鹿城记忆 •家承风华》一书
百里坊马氏:300年文化传承如缕不绝
(上)
金丹霞
文化家族的薪火相传唯有学问和精神,它不以追求权势、财富为目的,而以学术砥 砺、精神创获为职志,以才学贡献于社会。一个文化家族的背后,不仅有“家”的含义, 有学术文化底蕴,而且绵延着杰出的学者、个人与家族群体和时代文化关联的历史。——题记 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年纪,只知道它就这么一直守护着这方水土。老枝干上的 气根纷纷下垂,细者悬空飘曳,粗者落地生根。纵横的枝丫诉说着一轮轮对生命的感悟。 百里坊是温州城区的一条老街坊,以名胜“百里芳”而得名。温州旧城河渠纵横, 四通八达,最长河道直至平阳县界,达一百余里。河中盛植荷花,清姿媚影,百里飘香, 人称“百里芳”。《瓯江竹枝词》有云:“百里风荷百里芳,拗莲作寸爱丝长。送郎直 到平阳畴,羞对花光卸晚妆。”明清以来百里坊为手工业集聚之地,尤以灯笼最为著名, 俗话说,“百里坊,大灯光”。 只是后来经过一次次的改建和扩展,河填了,桥拆了,百里坊早已不是昔日模样。 只有老榕树还静默着,站立成一道风景和一种标志,数百年栉风沐雨,愈加苍健, 根深叶茂,冠盖如云——一如百里坊的马家。 上了年纪的温州人多半都知道百里坊曾经有家“马银潢眼药店”。眼药店坐南朝北, 店门口立着那只 2 米多高的灰白葫芦标记。人们传说,马家最初就是靠那只葫芦发达起来的。 近代温州每年农历二月初到三月初,民间都要举行驱邪祈福保平安的大型民俗活动 “拦街福”,各街巷分段设醮禳灾,祈天降福。“春许冬还愿若何,家家齐唱太平歌, 拦街不用多祈福,但得平安福已多。”那时,骑街搭起花门竹,结上红彩,街头竖起一对高灯、一对头牌,头牌上刻着大字,一边是“春祈良愿”,一边是“闾里安宁”。街尾搭起高台,上供福礼,并陈列糕点,以祭神祇。全街店铺居户,在门口摆设许多祭桌, 放置鸡鸭鹅和其他山珍海味,作为祀品。 老辈人至今仍津津乐道:二月十五轮到百里坊时,街上各家商铺张灯结彩,演奏戏曲, 热闹非凡。与众不同的是马银潢眼药店,灯火辉煌的店堂里摆设花卉,张挂字画,尤其 是马兰笙老先生的那四巨幅龙虎图,真叫栩栩如生啊,一时间赶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来温州落户生根的马家此时已是第9代,在本地颇具声名。随着这支家族的崛起, 一个神秘传说也在坊间悄悄流传…… 他的目中是恨,是怅,是涩。心中一股尖锐的冰水急涌而来,顶住了眼眶。雪白的坐骑不耐烦,在石板上敲出嗒嗒的声音,急想飞奔而去。它满眼的迷惑,为什么不走? 孝陵前有一条南行的要道,通往浙江。他只能往浙江走。东面是海,西面已经沦陷, 从北面压来的清军势如破竹…… 他的包中有一尊木主,一个香炉,一只葫芦。那尊木主上满是新刮的刀痕,看不出一点字迹。葫 芦中是眼药和一张配方。这让他每日红肿的双眼始 终保持着凌厉的光泽。 他是一个人坐着舴艋舟来的。马家第 13 代孙、年轻的马伊想象着 300 年前的 那一幕,她脑海中一遍遍勾画着始祖逃生的路线—— 交通闭塞、依山傍水的永嘉郡从此来了一个异乡人。 说的是明末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宫内的皇 子皇孙纷纷逃难保命。为了将来有朝一日明室能够 恢复,作为日后重聚的凭证,便将宫中的玉制象棋 棋子,分发各系皇亲。分到了一只“马”的年轻人后来便改姓马,起名银潢。后人猜测, 这“银潢”二字莫不是“隐于市井的天潢”之意?古时皇室即被称为“天潢”。 马银潢孤身一人离京逃难,自北至南,辗转来到温州。他随身带的祖庙木主,也就是祖宗牌位,上面本该刻有的“先考”“先妣”字样都被刮去,而那只瓷葫芦里装的眼药乃宫中秘方。马银潢为了谋生,设摊卖药,也为人治眼疾。眼药很神,名声甚至传到了南洋。生意日益兴隆,后来就在百里坊开了家马银潢眼药店,那只葫芦也就成了眼药店的标志。 据说马银潢北方口音,不会说温州话。而且他不苟言笑,神情严肃,连自己的祖宗、 父母、兄弟及其他亲属等有关情况也从不提起。直到临终时,他才拿出那块木主,悄悄将身世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永乐和永祚。 百里坊马家 300 多年无族谱,无宗祠,与别地马姓人家也无渊源关系。马家第 10 代孙、马兰笙之子马寿洛自邮局退休后,花费近 30 年时间,经过查考,陆续编成一套家谱。四大册的家谱掂在手里已颇有分量,其中三册为历代祖宗事迹著作,一册为世系图,都 是马寿洛亲笔工楷誊写。可惜这套珍贵的家谱,未及制成副本,在十年浩劫中被查抄损毁。 马家第 11 代孙、88 岁的马骅老先生也未曾亲见那传说中的香炉和木主,留在他儿时记忆中的只是每年清明他随父辈乘船去上坟,5 个长须飘飘的长辈一遍遍谈起家族旧事,在少年似懂非懂的眼神间,300 多年的时光就这么吱呀一声随风飘散,顺流而去……
“盖永嘉马氏自清嘉道以来,以诗文书画金石世其家者殆二百余年。香霞拔萃,蔚霞解元,梯如孝廉,兰笙明经,皆有声于时。逮孟 容、公愚益发扬而光大之,家学之盛,一时殆 无 伦 比。”1927 年, 寄寓温州的江西宜黄名 士符璋老先生为马寿洛 之子、马骅堂兄马公愚撰《公愚印谱序》中这 样写道。 蔚霞是马家七世孙,清道光八年高中解元,马家从此声名大振。蔚霞是马昱中的字,《清画拾遗》中记载他“善鼓琴,工书及篆刻,尤擅花卉”;他的 兄长香霞是拔贡,据载也“工诗,擅书,尤擅山水、花鸟”,从他仅存的几件书法作品看, 他的字写得滋润朗畅,功力独具之中颇见才子气质。 蔚霞之子梯如举孝廉;其孙兰笙也是拔贡。香霞、蔚霞、兰笙都被载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现在温州的马氏家族皆蔚霞公的后代。 马兰笙(1834—1909)是马梯如的遗腹子,书法篆刻绘画赋诗作文,样样精通, 尤擅古琴,自称“须知我是爱琴者,一生无日不弹琴”。50 多岁时,他刻了一方印章“琴 画传家二百年”,自得自豪之情不加遮掩。 马兰笙养育五子一女,经济上并不宽裕,因此他考虑到谋生问题。根据几个儿子的性格、天赋,他细细安排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大儿子马寿镇,文化程度不高,为人过于老实,就让他去学雕版、刻字;二儿子马寿洛喜读书,善领会,能写会画,应能继承马家的书画衣钵;三儿子马寿朴聪明能干,有经济头脑,于是被送到八字桥老字号的商铺 里去当学徒,后来果然就独立经商,开了好几家店铺;四子马寿炯对医学颇有兴趣,便跟在自己身边学医,后专攻中医内科,其子孙后来也都悬壶济世,世代从医。 马寿洛一生大部分时间供职于邮政部门,工余吟诗、作画、弹琴,著有《春晖堂琴 谱》,解放后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员。他善琴的名声很大,当地文士雅会,诗酒之乐, 必定邀请马寿洛弹琴助兴。《浙江日报》还曾刊登老先生耄耋之年抚琴的照片,长须白眉, 神清气定,一派仙风道骨。在外孙女郭蕊(1916—1995,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眼中, 身材魁梧、美髯飘拂、声如洪钟的外祖父马寿洛,既会弹七弦琴,又擅隶书,谈吐风雅, 简直就是历史小说里的人物。(未完待续)
鹿城记忆 •家承风华|永宁巷陈家:宁静而致远(上)
鹿城记忆 •家承风华|永宁巷陈家:宁静而致远(下)
蒲岐潮文化
浙南山水汽笛梦 ——胡显钦考察河南地方铁路归来访问记
浙江档案|1951年温州百好炼乳厂工业登记表
温州俚语里的“鬼”
徐光蘧回忆录 | 从海边山城到上海滩——我的学生年代
“浙南近代机械工业先驱”——李毓蒙
又是一年杨梅红 林秀慧
山水温州,孕育了多少国家顶尖水利电力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