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萧条与货币危机,哪一个更可怕?

文摘   2024-09-29 01:54   波兰  


所谓经济萧条,就是钱不好挣,但是通货紧缩,东西便宜。

所谓货币危机,就是钱很好挣,但是钱如废纸,恶性通胀。


经济萧条与货币危机,原本就是在两种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的结果。

如果过度紧缩货币,就是经济萧条如果过度滥发货币,就是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起因通常都是为了避免经济衰退,以放松货币来刺激经济。

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权在央行,在政府,归根结底是在人民手里


经济萧条与货币危机,你觉得哪一个更可怕?

如果你问美国人,答案一定是经济萧条。因为美国得天独厚,根本就没经历过哪怕一次货币危机

如果你问德国人,答案一定是货币危机。凡是经历过货币危机的,恐惧就会深入基因,代代相传。

除了美国,俄国、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等等,都至少经历过了一次货币危机。

1940年代,中国法币危机

1980年代,拉美货币危机;

1990年代,亚洲货币危机;

1990年代,俄国货币危机;

比较一下,假设你可以穿越,你愿意穿越到哪里?

1930年,美国经济萧条,失业率20%多,工作不好找,美元的确更不好赚,但是美元更坚挺,所有东西都更便宜。

1931年到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 25%的峰值,人们找不到工作,因而无法赚取收入。收入减少和消费减少造成了恶性循环。由于需求减少,商品供应过剩,物价暴跌。

从未经历过货币危机,美国人认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经济萧条,所以凯恩斯主义得以在美国流行并且实践运用。

1922年,德国货币危机,通胀率如上图,你上个月的全部收入马克,只够买一个面包,你所有的积蓄,或许够买五个。

1922年,一条面包的价格是163马克。到1923年9月,在通货膨胀期间,面包的价格一路攀升到150万马克,在恶性通货膨胀的高峰时期,即1923年11月,一条面包的价格竟然高达200亿马克。

一朝被货币危机咬,百年都怕滥发货币。德国人最恐惧货币危机,所以德国践行的弗莱堡学派非常反对凯恩斯主义。

如果你不喜欢出国的话,可以穿越到1940年代的中国;

你可以充分享受亿万富翁的感觉:你家的大额钞票,多得数不过来,必须用麻袋装,必须用秤来称。

你可以充分享受大把花钱的豪横:买一个馒头,豪掷一百万,过几个月就更豪横,必须豪掷一千万。

如果投军,记得一定不能选择国军,发的军饷,到明年连个馒头都买不到,更不要说退伍养老了。


1929年,美国为什么不多发美元给人民消费?岂不是可以避免萧条?

当时美国是金本位制,如果滥发美元,黄金有限,美元只会变成废纸。

1946年到1973年,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则是与美元挂钩

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如果此时滥发美元,美国的黄金就会被换光


1973年之后,美元虽与黄金脱钩,但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世界货币基准。

美国若滥发美元,大不了就是通胀高一点,而且加息就可以降低通胀;

其他国家,则类似于美元本位制,在国际上贸易和还债只能使用美元

没有足够的美元储备还滥发货币,这个国家的货币很快就会变成废纸。


从货币金融的角度讲,世界上存在着且仅存在两种经济体;

一种是美国这个独一无二的经济体,另一种是非美经济体;

经济学至少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美国经济学,一种是非美经济学

任何经济学家,如果对这两种经济学不加区分,都是伪经济学家。


降息到零量化宽松。美国经济学家,即使建议美联储以货币宽松刺激,那也算是爱国

一开口起步10万亿。其他国家经济学家,如果建议本国央行滥发货币,那一定是祸国!


最后,纠正一下,现在都电子化了,滥发的货币连废纸都不如。

墨钜宏观
北大,硕士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基于实证政治经济分析方法,研判资产价格。左右资产价格的经济政策,都是由政治体系选择的。通过从政治体系中寻找出确定性,来研判具备高度确定性的资产价格变动趋势。崇墨,讲事实,讲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