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原题
中央全会上
拒绝举手的女人
我儿童时代知道的第一个英雄是苏联女英雄卓娅,了解她的事迹是来源于爸爸、妈妈给学龄前的我读了一本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记忆中第一位中国女英雄是赵一曼,我们这一代人对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最初记忆是来自于艺术家石联星在电影《赵一曼》中扮演的英雄形象。
多少年来一直期盼能够看到另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搬上银幕。最近总算是得到一个好消息:大型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陈大姐》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刘源担任该片的名誉总顾问。该剧以陈少敏的传奇一生为蓝本,再现她在革命岁月中的事迹和信仰,共30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陈少敏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革命领袖的非凡历程。预计在今年12月开拍,明年将会与观众见面。
我幼时常听长辈在谈话中提及“大姐”的称谓,如在妇联工作的蔡大姐(蔡畅)、邓大姐(邓颖超)、康大姐(康克清),还有在全国总工会工作的陈大姐(陈少敏)、杨大姐(杨之华)等前辈。对了,还有一位曾经领导过妇女工作,后担任中组部领导的帅大姐(帅孟奇)。“大姐”不是我辈见到她们时的称谓,见面是要叫阿姨的。
1968年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震惊了每一个人。
1902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十四日),陈少敏出生在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她原名孙肇修,小名寰子,在家中排行老三。参加革命后改名叫陈少敏。她的父亲孙万庆参加过辛亥革命,当过连长,大清国向中华民国政权交接后,解甲回乡,一边租田耕种,一边教小学。
在缠足风气极盛的山东,幼时的陈少敏没有缠足,而是自小劳动之余在父亲的小学堂里读书,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和影响,13岁时到数十里外的后村一家小作坊和青岛日本纱厂当过童工。半年后因不堪老板虐待而回家。
在1921年至1923年陈少敏担负着家庭大部分劳动,维持一家生计。1923年在青岛当女工期间,加入中共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等人组织的秘密工会。
1924年8月, 她被母亲送到离家二十多里的黄家庄基督教牧师办的女子高等小学半工半读,用三年半的时间念完了小学课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一些科学知识。提前毕业后继续打工。
1927年2月, 陈少敏因参加罢工被厂方开除,于是考入了潍县(现在的潍坊)美国教士办的文美女子中学半工半读。文美女子中学是1883年一个叫狄乐伯的美国传教士来潍县创办的。最初在城东建立了乐道院,以后,乐道院发展为教会、医院、学校三部分。学校分男、女两部,男部为“文华中学”,女部为“文美中学”。
文美中学的校长李恩惠是个美国学者。她三十多岁,一对蓝眼睛,深邃而明澈,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是个“中国通”。允许交不起学费的陈少敏通过半工半读,给学校烧水、做饭,打扫校园,以劳动代替学费。
一天正在上课,同班同学张锦萼发现座位底下有一张油印传单,刚起来看,就被美国教师美道发现了。美道二话没说,拉起张锦萼的手,用戒尺打她。陈少敏见美国教师打中国同学,一怒之下,冲上去夺过戒尺,“叭”地一声,折为两段,并大声喊道: “不许打人!你任意打人,不怕上帝降罪吗?中国人就这样好欺侮,可以任意打吗?”其她同学也跟着喊了起来“拉她找校长评理去!基督让你打人吗?”。
校长来了,问陈少敏:“你为什么大闹课堂?”陈少敏回答道:“老师随便打人!”“为什么折断戒尺?”“因为它已不是教具,成了打人的凶器,课堂上不能有凶器!”“你知道学校的规矩吗?”“我知道,基督说,要真善美,不要打人!”少敏对答如流,寸步不让。少年时的陈少敏表现出独特的勇敢和无所畏惧。
1927年3月26日,陈少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1月7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组织引导下积极投入反帝、反军阀的工人运动,迅速成为山东地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
1930年1月10日,奉调到青岛。参加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领导工作,领导工人运动,改名陈少敏,从此走上职业革命者之路。此时,陈少敏只有28岁,也因老成持重被同志普遍称为“陈大姐”。
1930年6月26日,经组织批准与北京大学毕业生、职业革命家、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任国祯结婚。
7月组织遭受破坏,陈少敏被通缉。11月底与任国祯一同调到北平,在中共北方局工作。
1931年10月21日,任国桢因叛徒出卖被捕。11月13日,任国桢在山西太原小东门外惨遭杀害。陈少敏忍受着巨大的悲恸继续投入对敌斗争。
1932年年初,中央撤销北方局,在天津成立河北省委,陈少敏任天津市委秘书长。
1933年5月,陈少敏担任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长,为了团结更多的煤矿工人参加斗争,陈少敏化妆成男人去马家沟矿区下煤窑和矿工们一起背煤,组织矿工请愿团。
1935年陈少敏调任冀鲁豫沙区特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化名“老方”,以教徒、行医身份扎根沙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
1937年年初到达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5月,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在会上作斗争经历报告。
1937年12月陈少敏党校毕业后,被中央派到江西南昌南日地委任妇女部长,并参加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的领导工作,她提出了以抗日救国为中心任务的战斗号召,把妇女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结合起来的正确主张。
1938年7月至1939年4月陈少敏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负责培养训练抗日武装干部,同时兼任游击队政委,组织开展豫南游击战争。巾帼不让须眉,她文武双全,身骑战马,双手开枪,百步穿杨,就连败在她手下的日本人和汉奸也不得不称赞是“打你眼睛,绝对不打你鼻梁”。虽然是在战乱的年代,老百姓称赞她是“陈大姐一到,老百姓开门睡大觉”。
1939年6月,陈少敏率200人队伍从河南确山竹沟出发,向鄂中挺进。6月11日,组织召开养马畈会议,成立中共鄂中区委,陈少敏任区委书记。部队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队,李先念为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
鄂豫边区新四军五师的三位领导人,由左向右陈少敏、郑维三、李先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她任副政治委员。1943年1月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为建立豫鄂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斗争,做出了很大成绩,是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她是新四军中唯一的一位女政委。
1940年1月,陈少敏和新四军五师的其他领导合影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如今在延安杨家岭七大会址礼堂外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未出席七大而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名单,上面刻有陈少敏的名字。陈大姐为什么没能如期出席会议呢?
据本文作者了解,进入1945年,侵华日军进入垂死挣扎阶段,为了更有效打击在华中地区的日寇,大悟山是中原抗战前哨,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及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先后移驻大悟山区。大悟山区成为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战争指挥中心。
根据上级指示,陈少敏从1月开始在此等待王震、王首道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干部大队到达大悟山与五师会合,集中兵力消灭日寇。到了2月,积极支持配合南下支队渡江挺进湘鄂赣边区。战事紧张陈政委不能离开部队,陈少敏在缺席会议的情况下,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七大当选的只有三名女委员,另外两名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和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
未能出席会议的不只是陈少敏,一共有28位当选中央委员没能出席此次代表大会,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那块大石头上,他们是罗荣桓、粟裕、黄克诚、张云逸、宋任穷、王震、陈潭秋、饶漱石、李立三、王若飞、 郑位三、邓小平、曾山、邓子恢、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 廖承志、王首道、黎玉、陈少敏、程子华、刘长胜、李葆华、万毅、曾镜冰、马明方、刘子久。
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前刻有所有中央委员名字的七大代表名录纪念石
在名录纪念石上可以看到未能出席代表大会的罗荣桓、陈少敏等委员的名字
前几年和老同学罗荣桓元帅的女儿罗宁将军饭后闲谈中就得知罗荣桓没有出席这次大会。未能出席大会的委员有多种原因。如: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谭秋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他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中共召开七大时,他已经牺牲一年零九个月了,由于中央尚未得到他牺牲的确切信息,按照大会规程选为中共委员。大部分委员都是和陈少敏一样坚持战斗在抗敌第一线。
10月,成立中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陈少敏为中原局五常委之一,并任中原局组织部部长,后改任副书记,负责中原局党政及干部管理分配工作。
1946年2月,天寒地冻,国民党组织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军事进攻,陈少敏遵循中原突围的命令,组织部队干部、家属及伤病员数千人成功实现中原突围。
8月,陈少敏回到延安,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和慰问。毛泽东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1947年1月,延安召开中原局会议,认真总结中原突围斗争的经验教训。3月,陈少敏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到达山西晋城,与中原主力军会合。到了1948年初,中原主力部队改编为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陈少敏受命组建南下干部大队,李雪峰为大队长,陈少敏为政治委员。2月,陈少敏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陈冲、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小花》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故事
1949年3月,陈少敏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后,陈少敏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进入北平。
鉴于陈少敏有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6月,中央安排她参加全国总工会工作。陈少敏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组织工人大力恢复和发展纺织生产,对棉纺织工业进行生产改进。
1950年陈少敏任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全国纺织工会主席及分党组书记。全国纺织工会随着纺织工业部搬入了正义路4号原日本正金银行的那座二层楼的西洋建筑。
1956年6月1日位于北京东华门大街34号的北京食品供应处正式营业(34号供应部),负责领导干部特供任务。国家为照顾高级干部,发给一张“特殊供应证”。陈少敏不要。她说:“我从小过惯了穷日子,又是从战争年代打仗过来的,吃点儿苦,心里更坦然。”她让秘书把“特供证”退回去。
在广州调研时,陈赓来看望她。几句寒喧之后,自然谈起了“大跃进”中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问题严重,认为应及时向中央反映,力争及早解决。
1960年1月26日,她坐火车北上,因发高烧不得不在长沙下车治病。农历正月初一,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早早地来给她拜年。她问张平化,生产安排得怎样,群众生活遇到什么困难? 张平化不忍让这位革命战争中久经苦难的老大姐为他们操心,便笑着回答说:“陈大姐,您放心吧,我们会尽量安排好的。您安心养病吧。” 陈少敏说,“我不信你说的。我要下乡,去看看老根据地的父老们,到底困难到什么程度。”
她不顾劝阻,忍着病痛直接到普通农民家里去访问。她发现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了。现在人们都吃野菜、地瓜干之类的菜团子了。可见粮食严重不足、肉类奇缺到何等地步了。3月初她回到北京,急忙将在广东和湖南两省了解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送中央,还专程到谭震林家里,详细谈了去农村所见的具体情况。
当时北京市场上食品供应也很紧张,人民普遍营养不良。“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的报告,她果断地告诉秘书:“从今天开始,每顿饭只给我一个菜,不许有鱼、有肉”。
在定量供应的商品粮中,细粮比例减少了,陈少敏有胃病,不适于吃粗粮。护士小朱想到医院去给她开个有病的证明增加细粮的比例。于是对陈少敏说:“陈大姐,我请刘大夫给您开个证明,增加点儿细粮吧!”“不行,你别胡来。我小时候有个糠饽饽吃,就美的不行了。确实,现在吃玉米面,比糠饽饽好吃多了。别人能吃玉米面,我怎么不能吃?”“您不是有严重的胃病吗?吃了窝窝头,就胃疼嘛!”“别人能克服困难,我更能。我是穷人命。”
1968年陈少敏参加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10月31日,大会讨论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复查报告》,在决定要举手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错误决议时,陈少敏坚决伏案,拒绝举手,以无声的方式表示对大会决议的反对,成为整个大会唯一投弃权票的参会代表,以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的党性和原则,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情操和品格。
事后,康生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说“不举手是我表决的权利,党内表决应该有民主。”
1969年,陈少敏身患重病无法行动,也被迫下放到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病情迅速恶化,只能被转送到河南信阳铁路医院进行治疗。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陈少敏得以重新回到北京,住进北京医院进行治疗。曾给她当过秘书的李文去看她时说:“陈大姐,您躺在床上还这样挂念工作,如果能挂个职务,工作就方便了。是不是写封信给周总理或先念同志,提出这个要求。我给您起草,您如果同意,就签个名,行不?”“不行!你别胡来。我从来不伸手要官,你不许背着我写信!”李文见少敏发火了,只好作罢。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9月陈少敏参观故宫博物院留影,这是她人生最后一张照片
1977年12月14日,陈少敏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五岁。
陈少敏追悼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 《中共党史人物传(十四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3.于溪主编《陈少敏百岁诞辰纪念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李文,陈石著《陈少敏的故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5.李树高著《陈少敏》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6.朱金明著《文韬武略陈少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7. 政协寿光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陈少敏专辑>》1992
8.《山东妇女运动历史大事记(1919~1949)征求意见稿》山东省妇联妇运史编辑室1985
10.陈志凌著《中共党史人物编撰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1.《李先念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金冲及著《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2 苗伟东著《陈少敏》中国工人出版社
13.《李先念传》编写组,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李先念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历史资料》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15.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新四军第五师抗日战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16.《新四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0
17呙玉临著《陈少敏传》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18 张李文、陈承模著《杰出女性陈少敏》纺织工业出版社
19 陈少敏百岁纪念册
来宾合影与剧组合影
早年从大悟山根据地出来的刘华清在2002年1月为纪念陈少敏诞辰百年的题词
出席发布会的各方代表亲切交谈,缅怀革命前辈陈少敏
文图由作者惠赐本号分享
原文近万字篇幅有删节
王骥专列
王骥: “小平头”刘迪,
“四五运动”名动天下
王骥:什刹海冰场的“江湖时代”
王骥:男女同学爬城墙,
北京和平门的记忆
王骥:班长曹明,
李辉:晚年郭沫若,太阳下的蜡烛
郭沫若文革遗事与他留下的几首诗词 叶永烈:我是怎么采访到陈伯达的
穆欣:陈伯达和江青的明争暗斗 缪俊胜:我给陈伯达做秘书
王广宇:我所知道的陈伯达 陈伯达告诉周扬: 我垮台主要是因为和江青发生冲突 鲜为人知的中央政治研究室, 因陈伯达倒台被撤销 是是非非说周扬: 他像摇荡的秋千 夏衍谈周扬: 有些事,他得告诉毛主席 周艾若谈父亲周扬: 他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人 李辉:姚文元如何走到政治前台
李辉:寻找潘汉年下落
李辉:陈寅恪先生为何归葬庐山?
李辉:念念不忘梁思成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