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张曼菱,云南昆明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进入天津作协,1998年后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主要文学作品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国布衣》《北大回忆》《西南联大行思录》等,影视产品有《西南联大启示录》《西南联大访谈数据库》。
解开心灵的“缠足”
作者:张曼菱
趁着春回大地,重游江南,我去了绩溪。疫情过后,穿行在青堂瓦舍的深巷,有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幽宁。
进胡适家小院,月季开于墙头。院内有雕像,但还是一种居家气息,没有变成展览馆。胡适的书房不大,一桌一椅,对着格窗,一派深宅大院的幽暗。祥和的潜质在这里孕育。
五四运动有很多激烈的口号与主张,经历时间与实践的浪淘沙后,大概有不少是“夹生饭”,要反思和补课。而唯有“白话文运动”,浩浩荡荡,席卷百年中华,最终,使文言文和古体诗一起成为历史、审美与艺术的专用范畴。但凡有现实价值的文言文,无论儒道释,今天都被白话文重新解读。或者说,白话文也成了古籍行走的“脚”,并没有排斥和消灭古文,反而帮它走入现代,行得更远。
“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感觉到词不够用,一时无法表达,这就是古文太费斟酌的问题。白话文运动与当年的女子“放足”潮流,是一样的意味。文学与文化也如同后来的少女一样,天足矫健,任意行走起来。于是出现了生动活泼的诗歌、散文、小说、话剧的佳作,造就一批具有五四精神的作家。
“意态由来画不得”,白话文却可以画得。废名曾对学生讲鲁迅:
这种“不平庸”的韵味是“我手写我口”带来的。白话文的实质,是让自然的思维和口语进入文章。心口如一,这是五四时代散文魅力所在。鲁迅深谙其道,《狂人日记》就是白话文小说的杰作。故我认为,这“两株枣树”的写法,既是随意的,又是有意为之。
还记得初进大一,跑进北大图书馆的库本室,怀揣一个馒头,扑向那一卷已经成为“海内孤本”的《胡适文存》。初极失望,盛名之下,毫不精彩。但漫步似地进入,一篇又一篇,竟如饮水自知,而不能止。读了一天,不觉疲劳,反而神思清明,仿佛胡适先生就在眼前,亲切平和。于是始悟出“白话文”之“白”,有点像莲蓬的清香而无香,淡白却鲜和。我是奉父命去读《胡适文存》的,在那个时间点上,对我有洗礼的意味。在大学那个风生水起的舞台,有这点底蕴,让我“没有说那些自己不懂的话”,这很重要。
胡适故居的厅堂里有兰花雕板,据介绍,胡适家有十几块兰花雕板,这有点像是家族的图腾。我明白了:“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白话诗,原来是一首深度思家的诗。“山中”就是绩溪老家,而非台湾的山中。
不由地想起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写的海棠花来:
这种对异域风景的麻木,原因是“隔”,是思乡成痴。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地,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原来在季羡林家乡的院子里面,就植有两株海棠花,每年盛开。
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
而当在哥廷根的森林中与友人郊游时遇见一头鹿,他写道:谁又会想到,我们竟在这异域的小城里亲身体会到“叶干闻鹿行”的境界?
分明是异国风景,却联想出中国的意象。这是一颗文化游子的孤悬之心。胡适后来久居台北,并非异邦,然而与大陆、故乡隔绝,遗憾在他生前两岸未能交流。想来,他也是满眼繁花不知其名,却独见兰花而心动之,欢呼之,诗咏之。
我曾经评季羡林的散文是“无华之才华”,季不使用那些撩人的字眼,也没有夺目的景象,他会写许多难堪与无处交代的人之常情,还真就是人生的随意文笔。季是得了胡适真传的,难怪季羡林散文雅俗共赏。“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话从季羡林这真情流露的大白话里出来,就格外真切,他的文章气味也是一种“清欢”,这才是老爷子内心的渴望与价值观。
“我手写我口”,是对人的思维与创造活力的开发,也是心口如一的品质准则。而早在chatGPT出现之前,在电脑的速率面前,在商业与利益的推动下,我们就被异化了。所谓“码字”,我很恨这种说法,文字变成了板块,用各种解构蒙混读者。书写,本身就是一种诚意,出来的一行行不是文字长城,而是灵魂的河流。现在,有的教师是离了PPT就不能讲课了。而在西南联大时期,由于停电,由于轰炸等战争因素,教师们经常是靠记忆和口述讲课的。心、口、手的融汇贯通,使得知识与理解、与能力、判断力等同时被传递给学生了。任继愈先生对我说过“诗书丧,犹有舌”,是一种信念。郑敏则说,老师们自己就是一本书。
很久以前,有位家长给我看她孩子的作文,写小河的,孩子写道,曾经在这里当过知青的妈妈欢呼着赤脚冲向小河,而自己却感觉水凉石硬,折了回来。这很真实的对比,却被老师改成了“我也跟随妈妈冲向小河,一面欢呼:好美!”
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白话文运动”的初衷,多少有些伪美学的意味。五四的宗旨就是要恢复青年的青春,恢复大众的人性,要“活人”不要“死人”,解开文字的“缠足”,其实是要解开心灵的“缠足”。
想起很久以前的一部电视剧《渴望》主题曲——“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白话文运动,对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及至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怎么估量也难以穷尽的。
文图由作者惠赐本号分享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公众号社会科学报社首发
做号不易 贵在激励
新三届公众号奖金池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张曼菱:被放逐的少年
风云未淡定的怀念
我与张贤亮的交往
思享库
顾土:抓特务,我们玩过的
游戏与接受的教育
喜欢奴役与屈辱,这就是受虐狂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