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效果,到底怎么样?

楼市   房产   2024-06-07 08:39   广东  


本文共3626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作 者李宇嘉

李宇嘉地产笔记出品ID:liyujiadichanbiji



01


5.17楼市新政,到现在过去2周多了!

 

效果到底如何?

 

无论是新房和二手房,周度交易是有明显增长的。先看新房,新政后的两周——21周(5.20-5.26)和22周(5.27-6.2),统计了11个城市的数据,在5.17后的一周,11城新房环比平均增幅为3.9%,第二周环比增幅为25.9%。很明显,第二周的效果比第一周好很多。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好理解,5.17新政只是国家部署了“降首付、降利率”,这只能提振预期,看房会增加。但转化为买房,还得等政策在城市落地。新政后第二周,政策全面落地,百城首套和二套房利率,分别降至3.45%和3.90%,比4月下降12个、26个BP,二套房利率首次进入“3 字头”。

 

特别是,5.27-5.29,上海、深圳、广州落实了“降首付、降利率”政策,新房反弹力度会更大。

 

二手房也是如此!

 


大家看上图红色的线,在5月的21周(5.20-5.26)和22周(5.27-6.2),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交易明显反弹。

 

5.17新政之所以特殊,在于国家自上而下做了一揽子的纾困部署,而且自2016年以来再次提出“去库存”,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因为,过去几年一直强调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

 

楼市的“政策市”烙印一直很重,很多微观主体相信“ZF不会不管,不会任由市场下行”。因此,5.17及之后京沪深调整限购、超预期降低首付和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得到明显提振。这里要强调的是,就5.17及随后的京沪深新政,央媒积极解读,部分自媒体解读更加激进。

 

3月短命的楼市小阳春之后,4月份一直到5月上中旬,市场继续在创新低。但5.17之后,预期提振,加上降门槛、降成本,以及前期房价明显下跌,带动5月下旬以来的反弹,可谓淡季不淡。

 




02

 

有几个城市是表现不错的。

 

比如,上海、杭州、深圳。

 

先说上海,大家看上图,上海那根红色的线上窜更明显,自媒体卢俊的数比较靠谱,第22周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反弹80%以上,折月计算应该是超过了3万套,这是2021年3月才有的热度。


图:2023年1月-2024年6月上海链家每周二手房交易(注:链家占全市23%的分额)

数据来源:卢俊自媒体文章《新政后的二手市场变天了》


为啥上海火热?

 

这和上海放开非户籍(含单身、人才)购买门槛有关。非户籍人口社保年限5改3,可以买外环内二手房、非户籍人才社保年限3改2,可以买全市。不过,本质上还是上海的刚需基础太雄厚了。上海这样的城市,年轻人多,此前他们一直在观望,当房价跌到位了,就会进场买房。

 

深圳、北京、杭州都是如此!

 

现在,房子从资产属性回归到了居住属性。留在市场上的,就是真正的刚需,或一部分要换房的(比如生娃后换大房子、换学位房等,其实也是刚需)。此前,我经常听中介或开发商说,市场在观望,其实指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不得不买房,现在政策助推一下,顺势进入市场了。

 

总的来讲,年轻人多、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新政后反弹也明显一点。据悉,杭州在5月9日完全退出限购以后,一些外地投资客抄底杭州中心区的“老破小”,咨询了一下,属于个别案例,主要还是退出限购,释放出了资格,“新杭州人”买中心区的学位房、父母给子女买房等。

 

比如,6月是杭州家长们的“deadline”,不少人要赶在6月前落户,5月也会迎来一波学区房的集中成交。

 

本质上,还是杭州在过去十几年吸引人口的能力太强,背靠的浙江腹地较为富庶,这与上海和深圳二手房火热,是一个道理。所以,一个共性是,作为淡季的5月,杭州守住了8000套、深圳守住了5000套,上海更是突破了1.7万套,这三个城市二手房环比都在增长或持平。

 


成交量能保持,很难得,多半要拜政策刺激!

 

在整个二季度,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在不断出政策、频率非常高。近一个月,就有北京的4.30(现有资格外围增购一套)、深圳的5.06(松绑非户籍和外围限购)、杭州的5.09(退出限购)、上海5.27新政(非户籍限购松绑、降首付和利率)、深圳2.28新政(降首付和利率)等。

 




03

 

从价格来看,低价成交、以价换量还是大趋势!

 

以退出限购的杭州为例,尽管各路媒体报道,外地炒房客、看房团进入杭州。但我们看杭州贝壳统计的数据(上图),5月份杭州二手房价在下跌。5月份,二手房成交量TOP20的板块中,大量都是单价1-2万的区域,比如临安、大江东、东湖、临平新城、星桥、良渚、闲林……


5月份杭州二手住房成交量TOP20板块

数据来自《杭州贝壳研究院》

 

这些成交量靠前的区域,大部分的二手房成交价都在持续下降。而且,都是价格较低的区域(很多是外围区域)。说明什么,刚需为主导,对价格敏感,只有降价的才会成交,这和上海、深圳是完全一致的。试想,当二手房降价才能成交,怎么可能吸纳大量外地投资客来炒房呢?

 

上海和深圳也是如此。卢俊的网文中,近期上海二手房市场的议价空间确实在下降,从21周的7.9%下降至22周的7.1%。也就是,原来挂牌价平均下降7.9%就能成交,现在下降7.1%就可以成交。总价500万以下的二手房,成交占比为76%,买家议价空间从8.0%下降至7.1%,降幅最大。

 

其他各总价档次的(500-1000万,1000-2000万),也都在降价,只有2000万以上的小众产品没有降价。深圳也一样,根据最大中介机构乐有家的统计,5月深圳二手房成交价格为6.27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3%,全市超过9成的片区挂牌价环比下滑。当然,和上海一致的是,二手房交易量保持在高位,业主降价幅度(议价空间)收窄,但不降价是成交不了的。成交总价方面,5月份深圳二手房总价300万以下的占26.2%,500万以下的占比超过50%。

 

这只是静态的问题。新政后另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挂牌量继续在增长。

 

先看上海,今年1-5月上海贝壳平均每天的新增挂牌量只有900套左右,但5.27新政后的二手挂牌新增量,日均增加1400套,足足增加了56%。深圳也一样,截6月1日,根据房地产信息平台统计,深圳有效在售二手房源60958套,对比5月1日的60247套增加了711套。

 

 

广州也是一样的。近期,自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数据,目前广州贝壳内网约有18万套二手房源在挂牌出售。当然,其中有一些没有诚意售卖的挂牌,但新政后挂牌售卖的房源确实增加了。

 




04

 

这是很好理解的。现在,商品房已从资产属性,转到居住属性了。在资产属性下,房子多不是问题,持有多套房也不是问题,这是资产配置的需要。在居住属性下,就不需要那么多房子。

 

这就是为何,挂牌量增加了!

 

挂牌多了,需求没那么大了,就出现供大于求,或“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挂牌售卖的房源,很多是多套房持有者,目的是套现(也有换房的)。要套现,就得降价。而且,居住属性下,需求都对价格比较敏感,不降价也不行。因为,即便有业主抬高挂牌价,但同一小区或周边小区有多套同户型在挂牌,总有业主以更低价售卖,这就标定了“价格锚”。

 

当然,如果同一片区挂牌二手房源消化的快,也会出现业主不愿意降价,甚至抬价的案例,但这是极个别的。因为,刚需对价格敏感,信息也非常透明;再说,地铁四通八达,刚需可选房源和区位很广,可以东西南北大跨度,关键是性价比要高。另外,挂牌量会迅速跟上来。

 

其中,太多的投资客、做生意的想套现。

 

有人说,从2022年到现在,房价跌了不少,从租金回报率(有的城市接近3%)、房价收入比(重点50城降至8倍)等指标显示,楼市理性了不少,甚至有机构认为,楼市底部已经到了。

 

我认为,尽管房价跌了,收入匹配度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不管是租金回报率(国际标准在3%-5%)、房价收入比(国际标准在6-7倍),显示我们房价还是很高。另外,相对过去的资产价格来说,确实回调了不少,但相对居住属性来说,房价还是很高。这就是为什么,近期交易量增加了,但价格还在下跌。因为,楼市还处在从资产属性到居住属性回归的过程中。

 

总结来看,新政后楼市回升,乃政策改善预期、降低门槛(比如首付降至15%)加上前期房价下跌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结果在年轻人更多、刚需更密集的一线城市体现的更明显。

 

微观市场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比如,首付从20%降到15%,节约了10万元首付,有的小年轻能够得着了;比如,原来单身不能买房,现在可以买了,也释放一些需求,这类需求在京沪等城市不少;再比如,中心区的二手房卖不出去,现在放开资格后,卖出去了,老业主也可以换房了。

 

多方需求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说明,需求的潜力有,观望总比不care要好。

 

但是,相比庞大的挂牌队伍,相比更长的没有支付能力的队伍,相比更长的等待利率降至最低(比如,广州不设下限了,有深圳居民就在等深圳啥时候也不设下限)等,这些需求实在是太小了。

 

因此,当下的热点,即便有,也是点状的。不是看空楼市,而是要告诉大家真实的场景!

作者:李宇嘉

专注楼市政策观察与解读

进群,扫码或添加微信“jinglue999”(勿发广告)

政策咨询,添加微信“maighao

采访需求,添加微信“gzloumak”





特别声明:本文为署名文章,版权归“李宇嘉地产笔记”所有,如转载文章首部需注明“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李宇嘉地产笔记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TOP50地产公司战略研究中心总经理,《证券时报》《中国房地产》《南方都市报》专栏作者,《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人,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