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会降到什么水平?

楼市   房产   2024-04-15 16:37   广东  


本文共304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作 者李宇嘉

李宇嘉地产笔记出品ID:liyujiadichanbiji



01

 
近期,楼市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
 
一是,50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不设下限;
二是,30多个城市启动二手房“以旧换新”。
 
直接原因,新房卖不动了!
 
背后的原因是,二手去化不了,“卖一买一”的换房链条断了!
 
现在,新房供应大户型多,偏改善。多数买家要卖掉手上的二手房,才能有换房的资金。【首套房贷利率不设下限+二手房“以旧换新”】的组合,刺激刚需入场,消化掉二手住房。
 
于是,新房也能卖得掉了!
 
现在,阻碍楼市良性循环(刚需和改善、新房和二手房)的,一是刚需的“接盘”能力,二是换房的动力。从数据看,刚需确实嗷嗷待哺,比如深圳住房自有率仅30%,1000万人住城中村。
 
但是,潜力需求≠有效需求。
 
这两年,楼市不景气,但二手住房确实在回升,显示刚需(不得不买房)在入场。但剖析交易结构,发现成交的二手房,都是总价和单价都“可控”的房源,比如广州300万以下的二手房交易占比65%。另外,只有价格“跌到位”的房子才能卖得掉。所谓跌到位,或是跌到买家的心理价位,或是比小区同户型售价(或上一套售价)低的房源,才能交易得掉。
 
试想,“价最低者”才能成交,这个市场的规模很难放量。因为,浓重的价格下跌预期下,除了不得不买房的(比如结婚、学位等),最佳选择是“推迟买房”,因为明年价格可能更低。

数据来源:《2023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因此,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很类似,积累的刚需(不得不买房)消化掉了超低价房源,剩下的卖家不愿意降价,而刚需在短期内也被消耗掉了,市场就再次进入到低位徘徊的状态。
 
也是漫长的情绪消耗期!
 
目前,二手房交易周期约150天-400天。业主越来越撑不住。在来年的一季度,再次形成二手房“小阳春”。
 
改善型需求也很庞大。但从上一轮周期开始(2016年),随着房价上涨,刚需已被挤出去了,改善型需求开始主导。到现在,改善型需求已经释放了好几年了。当下,要么是因为房价不涨,不愿意改善(反正有住的地方),要么是因为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不稳,无能力改善。
 
数据来源:《2023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总之,市场体量萎缩的趋势很明显!
 



02

 
近期,国家不断强调,“用好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地产政策”!
 
当下,刚需主导市场,并成为了楼市的发动机。因为,只有刚需消化二手房,才能带动改善和新房销售。
 
面对疲弱的刚需,预计按揭利率还会持续下行!
 
很简单,尽管目前按揭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了,但明显高于银行定期利率或保本理财利率。现在,在银行想找到收益率高于3%的保本理财产品,已经很难了。但首套房的按揭利率最低也得3.75%(LPR-20)。拿一个高的利率,买一个价格下跌的资产,这是很不划算的。
 
因此,预计越来越多的城市,不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了。中期内,按揭利率或将会降到至少和保本理财利率相同的水平上,大约在2.5%-3%。这样,手上有一笔钱,买房的成本和理财是收益是对等的。“不买房,而是去理财”,这个帐没那么划算了,对买房是一个激励。

数据来源:wind

这可能还不够!
 
毕竟房贷还有成本。如果房价还在下跌,买房并持有还是不划算的。因此,当房地产从“单边上涨”的上半场转入“下半场”,挂牌卖房的倾向很难改变。未来,存款利率可能要降至1%左右了。只有这样,挂牌卖房才是不划算的,因为持有房屋并出租,还能获得1%左右的收益率。
 
这样,带来的效果是,卖房就没啥必要了,因为存银行也不赚钱,还不如继续把房租出去赚房租。
 
这个局面,很快就到来了。上面的图显示,2012年存款搬家到理财之前,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到5%以上。后来,金融创新风起云涌,存款大规模搬家到各种理财产品。现在,随着资管新规落地,理财净值化转型,理财出现“存款化”趋势,能获得的保本收益只有2%左右。
 
就当下的经济局面,存款利率继续大幅度下行,是必然趋势,1%左右可能就在前面!
 



03

 
让我非常疑惑的是,貌似房子越卖越多!
 
比如,一季度开发商新推盘的去化率只有31%。2019年,新推盘去化率为68%,2023年为38%。
 
房企在售项目,55%以上的房源是2022年及之前的“旧库存”!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狭义库存方面,一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在25个月左右,25个城市消化周期超过18个月的警戒线;广义库存(未开工+在建)来看,全国的消化周期51.5个月,很多城市在5年以上。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二手房方面,无论供给还是需求,目前已超过新房,成为楼市的主导。挂牌方面,热点一二线城市普遍在15-20万套,重庆二手房在售量超过40万套,每月新增2万套,库存是新房在售量的5倍以上。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也大致如此。这个挂牌规模,消化周期估计得数年。
 
过去20多年,楼市处在“上半场”,似乎多少房子都不够卖,大家都在“做多”(All In)。现在,市场进入“下半场”了,都出来卖房,除了小业主挂牌卖房外,之前被开发商捂着惜售的房子,政府手上的房子,上市公司手里的房子,国企/城投的房子,都拿出来卖了。
 
说白了,过去20多年,房子被整个社会当成了最重要的财富载体,于是千方百计想扩大供应。都说地产有地段性(Location),即核心地段的房子是稀缺的,从而具有价值保持或增值的特性。比如,上海新天地、杭州西湖。但这个地段性、稀缺性在国内被最大限度地捋直、拉平。
 
什么意思?就是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创造一些稀缺性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片区,比如各种CBD、功能区、新区等等。同时,开发商、金融机构配合这种“人为规划”,大量资金进入,给市场一种“规划兑现”的错觉,微观群体跟着入场。于是,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
 
比如,过去都说中心区土地资源匮乏,但这个道理近年来不成立了。因为,中心区大规模旧改、土地功能可以调整(比如工改住、商办改住),极大提升了供地弹性。在广州,这几年中心区新盘供给非常内卷,不仅新盘内部打起来价格战,而且与周边二手房也打价格战。
 
以笔者所在的广州CBD天河为例,2020年在售新盘只有5个。现在,在售新盘高达30个,基本上集中在有新增供地潜力的天河东片区。根据目前公示的楼盘数据,已取证还未售的房源6800多套(不包括还没开盘,或没拿预售证的)。2023年,天河共销售2820套新房。

数据来源:公众号“广州房产”
 
这意味着,天河在售新房需要约2年半才能卖完!
 
过去,大家都认为,天河区是中心区、是CBD,地少、房子少,房价长期升值。于是,地方政府顺应这种需求和看法,做各种各样的规划、大量卖地和供应房子。于是,本来稀缺的东西,也不稀缺了。这就意味着,本具有区位价值、不可扩大的不动产,也可以大批量供应了。
 
比如,优质的学位房,本来可以保值增值。但现在,“教育均等化+出生率下降+教育内卷+高等教育经济回报率下降”等,导致学位房神话被打破。近几年,一线城市学位房价格跌幅居前。当然,很多父母也在想,投入巨额资金和精力、情绪价值,赌上孩子的童年,到底值不值?
 
同时,各个新盘,基本上都实现了名校加持,或特殊景观打造!
 
无法扩大供应或稀缺性,才是财富的载体(比如黄金)!
 
一旦这种属性被磨掉了,可以扩大供应、不再稀缺,财富载体的特性不再被认可。于是,过去,大家“做多”(All In)的情绪开始逆转。这就是为何,突然之间,就出来那么多主体要卖房子。

作者:李宇嘉

专注楼市政策观察与解读

进群,扫码或添加微信“jinglue999”(勿发广告)

政策咨询,添加微信“maighao

采访需求,添加微信“gzloumak”





特别声明:本文为署名文章,版权归“李宇嘉地产笔记”所有,如转载文章首部需注明“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李宇嘉地产笔记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TOP50地产公司战略研究中心总经理,《证券时报》《中国房地产》《南方都市报》专栏作者,《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人,公众号“李宇嘉地产笔记”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