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454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作 者丨李宇嘉
楼市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宏观上,房地产继续下滑,拉出单月新房交易数据,发现从8月份开始“放大招”以后,除了9月份的量微微冲高以外,其他月份死水微澜。注意的是,这是在包含一线城市都祭出“大招”后发生的态势。从全年来看,销售回到2015年的水平,开工回到2006年前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除了市场下滑趋势难以逆转,还有两个新情况:
一是,循环的动力开始疲弱。
改善型需求,被认为是新动力。但现在看,刚需被挤出,改善型需求也转不动了,只有富人买房还比较稳健。但靠一小撮富人,根本撑不住楼市,近期改善盘内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深圳新房交易量,创下2011年以来新低,二手房交易量,至少是2008年以来的新低。
其他城市也一样。从户型交易结构来看,根据克而瑞的统计,早在2019年,194个城市两房户型的新房交易,就已降到30%以下了,而三房交易量占到52.2%、四房交易量占到18.5%。
也就是说,改善型需求,释放了很多年了。上一轮房价上涨之后的2016-2017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到了高位,刚需被挤压的同时,换房需求开始主导。那几年,房子在涨价,也容易卖出去,被大势裹挟也好,被中介建议也好,还是被亲朋同事示范也好,很多人换了房。
当下,换房潜力没那么大了;想换的,手上的房子卖不掉,也换不了;收入、就业和预期等基本面,普遍感到冬天的寒气,剩下的都开始主动或被动收缩、减少负担,不愿意换房了。
二是,越来越强调性价比、承受力。
留在市场的购房者,不再像过去那样亢奋,动不动就要超出自己购买力或拼命踮起脚去买大House。
还以深圳为例,过去的2023年,即便退出了二手房参考价、降低了首付比例,但新房市场还在历史低位徘徊,去化率只有30%左右。但是,市场价6折的人才房,即便有10年“禁售”的限制,也挡不住火热。17个人才房项目,占新房供应1/3还多,大多数实现“100%去化”。
为何“10年禁售、禁租”的人才房大热呢?很简单,价格低(商品房价6折)、总价可控(平均面积70平米左右)、政府主导下,人才房的学位等公共配套一样不差,为何不选呢?
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当商品房的资产属性褪去,涨价预期没有了,年轻人消费趋于保守,更强调性价比。而且,“两房户型”的人才房更热卖,基本100%去化。充分说明,消费更保守和现实。
这与调低未来预期后,导致消费收缩是一致的,比如近期麦当劳在中国加速开店,优衣库热卖,拼多多市值创新高,甚至军大衣取代羽绒服。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消费降级或反消费主义,而是他们正在掀起一场对消费主义的祛魅,或更高消费的代价,在他们眼里,不划算了。
只不过,他们是“价格敏感型”,要求商品价格更低,但依然要求较高的品质,或者叫“质价比高”(品质高、价格低)。这就是为何,衣食住行领域诸如麦当劳、奶茶店、优衣库、汽车租赁、体验游等等,更加受欢迎。因为,总价消费不算高,但体验感好、品质高。
价格不高、品质还好,这是很难的。所以,佩服优衣库、麦当劳。针对年轻人的高“质价比”需求。
近期,越来越多的餐饮大牌开始搞“品牌卫星店”,只做外卖,没有堂食。比如,长沙高端湘菜的代表品牌之一的冰火楼近,年就在全国率先推出外卖子品牌——“冰火楼·外膳”。
数据来源:网络图片
另一个知名湘菜品牌农耕记也在搞品牌卫星店。不在繁华地段、店面不用太大,服务员少了很多,成本直线下降。堂食,冰火楼人均客单价要去到120-200元,外卖人均客单价大概在30-50元。至于卫生状况等,互联网能解决,全程视频监控,这就是低价格、高品质的案例。
除了冰火楼,农耕记、木屋烧烤、老乡鸡、真功夫、西贝等,知名餐企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衣食住行领域,都有这样的趋势。在房地产领域,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凡是体验感不好、品质差的房子,即便价格低,也很难卖出去、很难租出去。比如,老破的房子,即便降价也很难找到买家。
上海链家2023年成交的二手房数据显示,500万以内的二手房,买家议价空间是最大,首次挂牌和最终出售的价差,很多超过10%。再比如,城中村之前很受打工人喜欢,但这两年,广州、东莞、佛山的城中村,出现明显的空置情况。新一代打工人,不愿意住这样的房子。
数据来源:真叫卢俊公众号
近期,热点城市二手房交易年底翘尾回升,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是“以价换量”。每一个大城市,前几年都涌入了很多青年人群,刚需和换房人群嗷嗷待哺。当价格跌倒一定程度,单价和总价都可控、居住氛围好的二手房,就是他们的选择。从区域上来看,中心区交易量最大。
以广州为例,11月二手房交易量今年以来首次突破“万宗”,同比增长近90%。但是,11月份广州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3%、环比下跌1.0%。如果看交易活跃楼盘TOP10,发现基本都是各个区价格低(2万多均价的楼盘就有4个),配套成熟,卖相还不错的楼盘。
近期,重要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前缀是“加快构建”,而非之前的“探索建立”。显然,形势已经形成了倒逼,解房地产之忧,唯有新模式了。对于旧模式,对于要“破”什么,业内是清晰的。比如,破除“卖地-建房-卖房-卖地”的简单要素投入,破除“高成本、高周转、高杠杆”,破除“商品房独大、保障房弱小”的供给局面等等。
但对于什么是新模式,业内也好,管理层也好,一头雾水。现有的理解,也是盲人摸象,比如现房销售,租购并举,保障性住房,打造“好房子”等,无法具象成轮廓清晰的新模式的样子。
新模式,这是个宏大叙事,很难把握,我们就从中微观的层面入手。近期,国家特别强调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是一个好的“小切口”来分析。为啥这样说呢?因为它很匹配前面讲的居民的新需求。
那就是“质价比高”(品质高、价格低)!
新一轮配售型的保障房,主要特征是:
土地划拨供应
保本微利销售
封闭流转(只能卖给政府或符合条件的人群)
针对工薪阶层和各类人才
注意的是,各地房价在下行,有的较高点跌幅近半,加上市场上房屋供应量大、部分难以交付甚至烂尾,买房决策延后,长租已然形成。除了价低,还要有吸引力,即品质一定要好。
所谓品质好,并非是打造豪宅,而是要看齐周边商品房品质和配置,及时交付、交付品质与宣传的一样,公办教育、医疗等都具备。当前收入就业、楼市预期双双弱势,市面上房子大把,还跌跌不休,这类房子还有封闭流转的“硬伤。品质没吸引力,即便房价低,估计也难卖出去。
深圳人才房热卖,绝非仅仅价格低!
所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要想成为新模式的一个抓手,就必须要有品质好的优势,甚至品质还要略高于周边商品房。只要品质好,不管怎么限制流转,都不会影响热卖。因为它契合当下的需求。
这么推演的话,就看各地主政者重视与否了。笔者一直呼吁,这类房子要参考去化率高的刚需型新盘的特征,一定要在中心区或可通勤范围内的次中心区划拨供地,才能实现动则必成。
现在,各地还是重视不够,担心影响商品房、冲击土地财政。如此一来,可能不会把好地块拿出来,品质也难匹敌商品房。如果出来的项目,没有让大家看到应有的诚意,或陷入传统保障房印象:品质乏善可陈,后续得不到维护,低收入集聚,就会领教什么叫用脚投票了。
重要的是,会错失这个“小切口”撬动新模式的机遇期(这一点在保租房部署已有先例)。所以,新模式不缺好设计,缺的是执行,这才是新模式的关键。新加坡组屋,之所以成功解决了新加坡的住房问题,就在于品质好、价格低,而背后则是动力、魄力和执行力。
图:新加坡达士岭组屋(Pinnacle@ Duxton)
位于市中心、售价2万元人民币每平米
李宇嘉地产笔记 出品
专注楼市政策观察与解读
进群,扫码或添加微信“jinglue999”(勿发广告)
采访,添加微信“gzlou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