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深邃的目光,都会邂逅上“红尘之眼”
↑↑↑关注我们哦~
「院子杂谈」
文 | 院子
编辑 | 院子
经济不仅要看GDP,更要看人均GDP。
譬如,1700-1890年,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的GDP都是全球领先。1820年,经过了康乾盛世,清朝占据到了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
但这种领先是低水平的领先。因为当时的人均GDP实际就在600美元左右,这是更为核心的指标。
清朝的GDP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土地这些资本,肌肉力量成为能源的主要来源。
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主要是陷入了这种贫困陷阱,GDP增长依靠的是人口的增长,全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GDP增长而提升。
因此人均GDP长期在600美元徘徊。
1820年,清朝GDP达到顶峰的时期,西方真正的工业化时代开始启航。工业化时代的真正意义是技术增长超越了人口的增长。
西方社会的GDP,不再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土地这些资本,而是不断投入科技。
从那时候起短短100年,美国占到了世界经济版图的百分之27.6,而中国退到了5.2%。
1820年之后,能抓住世界大势的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工业国行列,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国家GDP在全球中的占比都大幅提升。
科技的不断投入,主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一个国家靠资本堆积来推动GDP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想要可持续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952-1976年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全部依靠资本的投入和人力的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0。换句话说,GDP增长,靠的是勤俭节约和多生小孩。
但在这期间,9年义务教育在最难的时期都没有受到影响,识字率大幅提升,婴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男女平等,妇女参与劳动的比率大幅提升,这形成了45年前的基本面。
2008年,到了高光时刻。也就在这一年,外需驱动到了尽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由正转负。到2010年,人口红利也走到了拐点。
可以反推最近几年的大国经济增长率,这么高的资本投资,这么多人力的投入,结果只有百分之7,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0。
GDP要超过美国,靠的应该是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资本和人口的堆积。
长期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资本以外,更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靠技术进步、教育和培训。
转型经济就是从单纯的GDP增长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当然,任何的事情都有成本。委内瑞拉曾经很富裕,但是过度的关注公平搞平衡,经济不好的时候,滥发货币,积重难返。
经济实用主义者而言,东方的三大优势非常明显:
1、规模经济,应用成本会被极大降低;2、范围经济,这会带来供应链的完整,完整的供应链会带来创新的机会和创新的低成本;3、速度经济,东方的文化就是追求效率。
东方的人口数量、结构和质量都是不太乐观,更关键的是人口活力。
展望未来,有可能是一球两制,开放的区域制度,中间的国家就是会两边站,两个区域,两种制度互相竞争。
或者是一球两区,两区依然是开放的,中间的国家,就像鱼一样可以自由穿梭于两个自由贸易区。
现在就有了几种自贸区:TPP是大学水平的自贸区,CPTPP是高中水平的自贸区,RCEP是小学水平的自贸区。
卡脖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学是一个公共产品,美国不可能垄断。美国可以垄断的只有技术,也就是专利技术,受到专利法的保护。科学和技术有一个时间差。科学是基础理论,但是技术到应用需要时间。
如果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未来,最重要的变量就是预期!
乐观预期的关键变量包括:和平的环境、宽松的税收、基本的法治。目前是中期企稳,那么长期看,如果预期扭转,2027年会是一个拐点。
全文完,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请点赞和在看,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