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深邃的目光,都会邂逅上“红尘之眼”
↑↑↑关注我们哦~
「院子杂谈」
文 | 院子
编辑 | 院子
越弱的人,情绪波动越大。越强的人,情绪越平稳。
弱者通常用心情指导行为。心情好的时候,行动力或许会强一些,如果心情不好,行动力就大打折扣。
没有收拾残局的实力,脾气却非常大。这种人往往是眼神飘忽,将他内心不坚定的意志暴露无遗。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是无法承受太多压力的。
这一点婚姻很重要,男人没有承担的压力,必然会让女方来承受。
生活中很强的人,通常都是用深度的思考力来指导行为。
一般他们会坚持规律至上,同时不会干涉别人的因果。
批评、质疑、误解、恶搞,这些都不会让他们心神不宁。
在一些博弈的场合,他们敢于冷场,敢于停顿,敢于尴尬,敢于试探对方的实力。
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只在乎结果,只要是离目标更近的事,都会全力以赴。
在精神的节能减排方面,在减少内耗方面,强者会做得特别好。
这一点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反噬力量,比如,身边的敌对情绪会演化为你的反噬力量。
善于做精神上的节能减排,就能将所有精力聚焦在事情本身,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
不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人,统统不在乎。
人群中,有一种人永远是语速平和微慢,慢慢挥发出他深厚的底蕴与宽阔的胸怀。不管周围如何,他们始终波澜不惊。
他们的稳定状态是不动声色,将自己的情绪波动化解于无形之中。
解读事物的时候,更不会以情绪为基础,不让情绪带偏事实,静若止澜地洞察出事情的本质。
走到高位置的人,就特别能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地笼络人心,能在忍、等、稳中果敢决断。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会失去理智,一冲动,就容易掉入陷阱。一个人恐惧的时候,智商更是会断崖式下降。
很多时候决定你是否成事,就看你是否能长期保持情绪稳定。每种成功背后可能都有着一千次的失败,如果因为每一次失败都让你陷入情绪困境,那很难从失败中走出来进行一千次的再出发。
没有谁天生就能波澜不惊,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情绪随心,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察觉,行为都出自本能。
一个人最大的自律,是对情绪的自控,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
初期,会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做。时间长了,接纳越来越多触发情绪的事情,经过鄙视和不屑的重重洗礼之后,心态趋于平和,才会慢慢拥有稳定情绪。
长期的自我觉察后,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淡定。
情绪上的自律,要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试,让情绪介乎于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
每个人都处于无意识的饥渴状态,人分三种:投机者、攀登者、幸福的探索者,对应三种渴望:瞬间的结果、持续的过程、和远大的未知。
无论你属于哪一种人,都可以成为情绪的自律者,要调试自己的情绪在适度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功课是尽可能地做到让结果与自己无关。
当我们带着预期的时候,行动就会变形,容易搞复杂。“我应当如何如何”,这样的标签会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思考或者决策时,多多少少会受到束缚。
意识的惰性是比较隐蔽的,比如很多人无意识地试图追求安全感,实际上你的周围从来没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
真正的安全感, 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来自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正是你内心深处的归属感,才能把控你的命运,才能为你提供安全感,一点点增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就属于意识上的一种自律。
在思维上自律的人,一般都忠于自己内心进行独立思考,比如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唯心的,告诫人们在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也不要绝望,相信事情总会有转机。
其实这句话是唯物的,建议我们关注事情的变化,专注做有意义的事,得意和失意都无助于事,将感性深藏,将理性实化。
当然,保留一份洒脱,别让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观被职业带入另一个胡同。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内心越朴素,越能远离虚荣,他所做的选择会越实际而可行。
一个人,资质再平庸,如果保持心性的长期稳定,其实成事的路上并不拥挤。
长期稳定的平和心态,会让你屏蔽掉一切的干扰,几乎100%的精力放对在一件事上面,埋头干,豁出去干,熬死对手,最后拿到结果。
比如挣钱这个事,一部分人早早就意识到,钱是众多矛盾的来源,也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钥匙,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挣钱上。
事实上,大多数人85%的精力都放错了位置,能保持长期主义的人真的不多。
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信息时代的大洪流里,涌动着两种东西:幻象和情绪。只有长期保持宁静的心境,才能不随大流,摸清“局”的全貌,摸得着社会规律这把刀。
而社会规律这把刀,一般都是握在强者的手中,并伸向弱者。
全文完,您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点赞和在看,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