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品的本质:选择解决方案

文摘   职场   2023-12-07 20:46   广东  


有一些糟糕的项目如果你能早点发现结局,那当下付出多大的代价舍弃,对于未来都是赚的,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经常听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比如拿做知识产品来说,下图中的知识产品是我今年参与做过的其中 4 款,前 3 款的销量明显比第 4 款多了至少 10 倍:

尽管我主观上认为,最后的这款产品要比前两者价值更大,但客观数据上看,大家更喜欢为前者买单(不考虑营销方式的话)。

我认同选择大于努力,但如果你把他看成一种技能,且不去下场失败多次,一个普通人是无法掌握这种技能的,创业新手在找方向这件事上,需要投入极多的时间去试错,成本真是高。

如何尽可能节省前期学习的成本,我下面给的方法论或许能够降低你早期投入在做选择上的时间成本。


一:选品的本质

我们去研究生活中各种事物本质,就是对那些事物做出概念界定。

所谓选品,简单理解是你要去做生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去卖,这直接决定你能赚到多少利润、你此后一段时间的人生方向。

人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你对事物了解的越清晰,总结提炼方法论的时候成功率越高。所以在思考方法之前,必须对「选择」「产品」这两个词做清晰的认识。


1、为什么要做选择?

逻辑简单,实操不易。之所以要做选择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体力有限、人数有限),但每个人的追求是无限的,我们总想要赚更多钱、积累更多财富、短时间做更多事。

资源有限,欲望无限,于是产生了冲突,从基因深处注定,我们每天的第一大本能诉求可能是:追求回报率

追求回报率就要做最优决策,选择,就是做这个「最优决策」的过程,如果你人生的选择很少,那么你其实就不存在做最优决策的机会。


2、产品是什么?

俞军在《产品方法论》中说「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解决方案」,这个定义非常清晰。

强调产品是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在说你做的不是一个单一的物件,而是一整套流程和系统。

比如:

你是卖衣服的,你不可能把衣服挂出来就能让别人买,你得标价格,你得有客服人员在顾客问问题的时候站在旁边解答,你得在网上做海报做宣传,而这些顾客看不到的成本,也是你产品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不妨把交付到顾客手里的东西叫做「商品」,自己在做的整个系统叫做「产品」,商品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是一套套解决方案。


3、产品来自哪儿?

说产品是解决方案,其实就说明了产品来源于问题或者叫需求,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才需要方案,没有问题也就不需要方案。

比如人类爱干净,需要经常洗衣服便捷省力,那么就可以买洗衣机,但如果说你不爱干净,你不需要洗衣服,穿多邋遢你都心安理得,那洗衣机作为一个商品,也就没了它的价值。

一个产品,要承担一种责任,责任承担的越重,这个产品越有价值,你赚的钱可能就越多。下文我会把「产品」这个词统一用「方案」来代替:方案 = 产品。


4、选品的本质就是选择解决方案

如上,我们可以知道:选品的本质就是选择解决方案,而且最好是选择已有的解决方案。

如果是要自创产品,那就不叫选品,那叫创品,这是两回事儿。

之所以要选品,是因为早期的创业者没有创造新品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惊艳方案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是一种自嗨,比如我开头举例的小报童数据。

想要提高赚钱的成功率,我们需要优先筛选市场上已经被验证的解决方案来确定市场需求,基于这些大概率正确的市场需求来复刻方案,获取基本的利润,赚到更容易赚的钱。


二:如何选择解决方案


1、收集方案

上文说做选择需要基于足够的数量,没有数量就不存在最优决策,因为你没得选。不少人早期创业比较难受的点在于,可选择的空间太小了,手里根本没有什么好项目。

所以选品第一步,就是要去市场上收集足够数量的解决方案,有了数量才能做选择。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 3 个落地点是:收集的标准、收集的维度、收集的方法


1)收集标准

标准来源于目的。

我们去收集方案第一个标准是:有稳定的交易量

也就是尽可能收集那些持续赚钱的方案。

比如:

我们要去小红书、抖音平台选品,那必然需要去看那个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如果一个商品卖了半年都没产生什么交易量,那估计就是这个方案没有市场,数据在多数时候不会骗人。

交易数量可以确定市场需求量;交易频次、稳定性,可以确定这个需求是不是可以长期做。

这个标准的缘由在于,大多数人做生意核心诉求是赚钱;而从顾客的角度看,只有能解决他真实问题和需求的商品他才会付出真金白银。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收集,可以筛选出持续稳定能够赚钱的方案。

但这还不够,这个世界上能持续稳定赚钱的方案太多了,但大多数和你没啥关系,因为给你你做不了。


收集方案的第二个标准是:那些方案特别差,你感觉你上你也行。

这是个违反直觉的逆向思考,通常人们认为需要收集那些尽可能成功的方案,但更多时候,这些方案收集回来,我们做不了。

之所以要「选品」,是因为我们自己资源少能力小,必须选软柿子捏,具体的逻辑以去看《竞争的本质》一文。

如上两条标准可以确保我们收集到足够的自己能做、且市场已经验证有交易量的方案。


2)收集维度

有了标准,你需要有一些更容易着手的落地点去收集,我这里给你提供 3 个主要的维度:从商品、人群、需求出发。


从商品出发

从商品出发,是最简单的收集方向,商品是一个解决方案最直观的体现,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淘宝做生意,你可以直接去搜想做的行业的各种商品交易数据:

这些平台上商品的交易量,是直接可以看到的,你可以尽情的去收集有交易量、且你能力范围内能做的方案,这里每个平台具体的收集方法以后找其他机会聊。


从人群出发

这个角度相对较难,但如果你长期混在一个圈子里,你可以清晰的理解某个群体的一些痛点需求。

比如我有个朋友非常热爱运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徒步都特别喜欢,他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呆久了,非常知道同类们喜欢什么东西,隔三差五约我打羽毛球。

我当时做知乎带货的时候,偶然间想起他的爱好,决定基于这个人群去做选品,然后泡在百度贴吧、中羽社区和他的几个网聊群,泡了三四天后去写带货文章,发现流量特别凶猛,一个月卖了几千单货。


从需求出发

最终,我们仍然要回到用户需求的角度。

如果你能精准的判断你想要做的市场,用户到底有什么需求,其实可以直接从这个需求出发来选品,这里有两个方式可以切入:

从自己身上找:

比如我父亲自己喜欢养花养草,于是他经常刷抖音上的绿植类视频,某一天我去查看抖音上这类商品的市场空间发现非常大,去生财有术一搜,已经有人靠做这个赛道赚了 100 多万。

从别人身上找:

比如以前我有一个学员,她在月子中心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发现孕妇妈妈整个孕育期会有非常多的需求,于是3 年后,她自己开了一家服务月子中心的小公司,就专门解决她收集到的几个核心需求。

关于各行各业的各种需求等级图谱,后续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帮大家衡量判断。


3)收集步骤

收集的主要步骤只需要 3 步:

第一步;确定关键入口

第二步:用人工或工具

第三步:录入电子表格

首先,搜集方案需要一个搜集入口,对于线上渠道,下面 5 种关键入口可以作为基础入口经常利用:

然后,可以利用人工或者工具搜集的方式进行搜集。

比如我自己在某些阶段,为了不丧失对异常值需求的敏锐度,会固定让自己每天刷淘宝/抖音/小红书等能看到市场需求的软件 1 ~2 小时甚至更多(用数据工具搜集以后单独写文章分享)。

最后,你需要把你搜集到的各种解决方案录入表格,我推荐一个新手表格模板给大家:

按照这样的一套流程,你可以相对容易的,为下面的选择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数量。


2、分析方案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做判断,判断我们能不能用这套方案、做这个市场。


1)分析核心需求

上文我说,解决方案来自于需求,没有需求也就没有解决方案。所以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每一个解决方案解决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

比如:

上文中说的绿植市场,我一开始认为我爸爸或者其他父母喜欢养花养草,但深入思考我发现,其实他们喜欢的并不只是花草本身。

他们真正的需求其实是「自然事物和环境带给他安静生长的感受」,他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某一自然物件「养成的过程体验」,这和小孩子喜欢搭积木的逻辑一样,过程会给了他们内心某种宁静和舒适。

了解了核心需求,有利于你后续做更准确的判断以及测品,具体核心需求的确定方式,要回到需求等级图谱中,后续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帮大家做衡量判断。


2)分析成功因素

一个方案能实现最终的变现赚钱,不是一个环节做好就可以,我们需要找到它整个流程的关键成功因素或节点。

举个自己的例子:

年初的时候做过一个信息产品叫做「知乎案例库」,当时一周卖了 1500 多份,累计产生了 10 万左右的销售额,后来有几个朋友跑来说他们也想做类似的产品,但是结果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为什么同样的方向,结果相差这么大?

因为造成结果的因素并不只由方向决定,这个小产品能卖到一个数量,更多靠的是我以前有基础影响力积累、同时更有运气邀请到非常有影响力的朋友帮忙推广。

商品可以复制,背后的供应链、推广渠道并不容易复制,有就是有,没有很难开展,只有分析清楚成功因素,才能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复制。


3)分析供需市场

查理芒格说,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当你确定了一个解决方案,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需要他,但事实是,并没有那么多人。

分析供需空间,就是分析某个市场的商品供应方和需求方数量,判断到底有没有你的参与空间,目的是为了确定你想要参与的这个项目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每家每户都需要洗衣服,不看数据的话我们可以确定中国人今年需要 14 亿台洗衣机,但实际上按照家庭为单位计算,只有3~4 亿家庭用得到,再抛除家里已经有洗衣机且不打算更换的,2022 年中国的洗衣机交易数字是:3600 万台。

实际的市场和拍脑袋猜测的市场,差距可能是 100 倍,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出那些求大于供、尚未被垄断的市场。这里具体分析供需市场的方法,以后写文章分享。


3、判断匹配性

分析清楚大概每个项目的核心需求、成功因素是否可复制、市场是否有空间够我们参与,我们就可以来做判断。

判断什么呢?

判断自己的资金、精力、人手是不是匹配做,有很多项目看起来非常好,但你没有时间、钱和对应的人才,就没法落地去做。具体的判断流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目标

第二步:筛选配对

第三步:匹配就做/不匹配更换


首先确定目标:比如你有一个明确的赚钱目标,人生的不同阶段,能力、欲望都不一样,20 岁的时候,一年的目标可能是想赚 10 万,这是个具体的目标,有很大概率实现,但到了 30 岁,你一年的目标可能是赚 100 万,这并不容易实现。

其次筛选配对:从所消耗的资金、拥有的时间、人脉、货源等等,做配对。

最后落地测试:如果匹配就进入测试项目环节,如果不匹配重新去方案库中走上面的流程。


4、测试方案

到这一步,我想说的是,前面的所有步骤,都属于假设

只有真正的实操去测试,才能知道行不行得通。

1931年,数学家阿尔弗雷德·科日布斯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思维模型,叫做「地图不等于疆域」,意思是说,所有的文字理论、数据调查,只是对过去时间发生的一种抽象统计,并不等于未来依然如此。

一个解决方案到底能不能变成钱,最终需要你动手实操去卖,这是没法用文字和思考解决的事。

测试方案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你需要像素级模仿市场上成功的解决方案,真正的赚到钱、跑通流程后就算确定了它的有效性,剩下的是就是复制+创新了。


看到《财富流》一书中说: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或投资者,在遭遇生意失败后,都能东山再起,因为他们掌握着了解他人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他们知道这种能力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佳的工作保障。

如上,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掌握需求和提供方案的启发。


*附送本文知识导图:


这篇文章后续的细节迭代版本会更新在读者群。

如果这篇内容引起了你构建个人知识系统的兴趣,我的读者群将成为你最好的起点:

徐宿的经验书
东半球最棒的商业教育博主,每周1篇赚钱力相关文章,提高你赚钱的成功率。课程:《个人知识体系课》《商业实战私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