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本质:如何构建核心自信心?

文摘   职场   2023-05-11 19:00   广东  


过度自卑是阻止一个人成功的最大元凶。

在现实生活中,我时常听到一些朋友会说这种口吻的话:

因为学历低所以没有找到好工作...

因为长得丑所以找不到男朋友...

因为没钱所以女朋友跟别人跑了...

像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做不到B」类似的理论,大概率是一个人严重自卑的心理表现,这种自卑感会给个体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在学习方面,如果一个学生一直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如别人,那么他可能会更缺乏自信,更容易焦虑、紧张,导致他的学习成绩更加不理想。

在社交方面,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有魅力,那么他可能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拘谨不自在,从而影响到他与他人的交往。这种自卑会让他更加容易被拒绝或排斥,从而进一步加深他的自卑感。

更严重的情况是,当自卑感超过底线,就会导致你严重的焦虑、内耗、抑郁。

有些人一天什么也不干,但就是感觉很累,感觉根本提不起精神做事,就是自卑已经演变成了内耗循环,大脑内的脑细胞在混乱中思考着未来或者过去的各种事,能量消耗非常恐怖,所以没力气专注当下。

人为什么会自卑?「如何拥有核心自信能力」是我们本周读者群讨论的话题,今天的分享可能会重塑你的价值观。


1、自卑和自信的本质

先给大家讲个切身例子:

2015年的时候我刚出社会,月薪只有3000,当时我待的那家公司也是新公司,同期的员工一共6个人,薪水都一样。在那家公司待了2个月我因为成绩优异,薪资涨到3500,比大家多了500块,整个人感觉未来一片光明,很有自信。

2021年的时候我写文章说一个月赚了10万,但是当时感觉非常自卑,写文章都是咬牙写的,因为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以及待的圈子里不少大牛年营收都是以千万计的。

通过上面这个亲身感受的案例,你会发现,尽管我的赚钱能力远超当年的水准,但是后者时期反而不如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人更自信。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很简单,前期我的世界里牛人很少,对比样本小,处于局部优秀里,自我的价值感就能满足,就容易自信;后来我的世界扩大了很多,对比样本变大,知道自己在某个群体里并没有多厉害,就自卑。

这里我聊到一个核心关键词:自我价值。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过一句话:人是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的。

不论是自信还是自卑,都是我们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一种主观判断。

也就是,在一个时期之内,当你认可自己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时候,你就自信;感觉自己没有价值的时候,你就自卑。


2、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

答案也很简单,既然是主观判断,那么肯定来自于这个人的价值观。

什么叫价值观?

某人如何评价「外界」,又如何评价「自己」,把这些「赋予事物价值(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价值观,它会直接导致每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包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两种类别,有时候他的思维和行为是一致的,比如当他饿了想吃饭,认为吃烧烤更健康的同时也确实跑去烧烤摊吃烧烤了,那么他所思所行就一致。

人的思维和行为一致的时候就过得舒坦。

有时候人的思维和行为是不一致的,比如你很想跟路边走过去的美女帅哥搭讪交朋友,但是行动上由于种种原因迟迟迈不开步子,这时候所思和所行不一致。

当思维和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过得就痛苦。


3、为什么我们的思维会冲突?

很简单,因为我们从小至少被两种最基本的思维习惯操纵,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思维来应对生活,所以太多的人一直活在煎熬之中。

什么是原因论呢?

原因论是一种用原因来解释某一事物的成因的思维,即通过研究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解释某些难以理解的现象。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看透一些事物的本质,知道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让我们可以用更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什么是目的论呢?

目的论是一种探索某些事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思维,即通过给一些事物定义、强调一些东西的价值,让我们更愿意去为价值努力奋斗发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当下,为当下或者过去的每分每秒定义有价值的意义,让我们活得更加积极、自信、乐观。


这两种思维用在现实生活中,拿我一个身高155cm的女性朋友举例子来。

从原因论的角度思考:

我那位女性朋友的身高是155厘米,比周围很多的女生身高都低很多。她曾经说很苦恼自己的身高,因为长得太矮穿各种衣服都架不起来,影响美观,没有太多男生喜欢这么矮个子的。

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如果能拥有正常的身高,如果再长高哪怕10厘米,不,哪怕是再长高5厘米,一切就会不一样,就能被更多人喜欢,就能变得更漂亮,会有更愉快的人生。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原因论思维,「因为长得矮所以生活不太美好」。

但从目的论的角度思考:

她身高155是事实,但这种身高有很多好处,首先就是在大多数场合都不会给人压迫感,很利于社交,非常容易让别人快速感觉到安全感,更容易高频次获得别人的帮助。


我们日常生活中之所以时常感受到痛苦,感受到过度自卑,就是因为我们即想追求美好的生活,脑子里又装着「过去决定现在」「不可改变」的这种原因论思维,所以我们一直活在痛苦里。

但问题是,我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站在个人主观的价值体验性上思考,人生中重要的从来不是先天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因论只能给我们的现在一个解释,一针安慰剂,可它其实对个人心理的主观发展和改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而目的论是可以给我们改变的勇气和方向的。

《人类简史》一书中有一个核心思想是讲: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虚构的力量上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我们自己去怎么定义。


4、造成不同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

这就是我在这篇文章中要说的最重要的一段内容。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无法脱离群体独自生存,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讲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关系,也叫支配关系;另外一类是横向关系,也叫协同关系。

在纵向关系里,下属会不自然的希望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就是这种由内心深处产生的需要外界认可的欲求,从一开始就注定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你一旦产生需要别人认可的心理,就注定同时会拥有可能遭受不被认可的预期焦虑,继而就会在各种比较中产生自卑,陷入自我内耗。

而在横向关系里,我们知道双方都是自愿合作协同,即便事情最后失败或者一开始就无法开展,那也只是不匹配而已,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并不是我们自己本身有什么问题。


关于理解横向关系,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社会现象可以作为例子:

中国传统社会里,有很多在外赚钱的男人会骂家庭主妇「又不挣钱!」或者「是谁养着你呀?」之类的话,也听到过有人说「钱随便你花,还有什么不满的呀?」之类的话。

这其实是标准的纵向关系思维,他们的逻辑里,只要享受某方面的权利就必然该承担另外一些责任,反过来说「我给你花钱你就必须给我洗衣做饭好好带孩子」。

但事实是什么呢?在横向关系中,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这种思维如果让在纵向关系里待久了的人初一听,大概率会觉得都是在放屁,长期处于单一社会价值)中活的他们难以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价值标准可以选择。

由于一直都走不出纵向关系思维,你的自信和自卑就始终需要在与别人的比较和被认可中获得,而这种途径获得的自信必然受他人的价值观支配。


5、是否还有其他的价值标准供我们选择?

从价值的定义角度思考,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种价值标准可以供我们选择,分别是:行为标准、存在标准。

行为标准是指:通过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从事情的价值上判断这个人的价值,比如乔布斯发明了苹果手机,他的价值很大,徐宿什么也没发明,徐宿没什么价值。

存在标准是指:通过看这个人在不在我们的生命里,从他到底「存不存在」本身来判断价值,比如我们的父母哪怕什么事都不用为我们做,我们也不希望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二老只要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心安。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思维里,他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价值就是按照行为标准去判断的,就是看别人做了什么事。既然你这么看别人,那么别人也会这么看你,最后大家就落到一个竞争比较的陷阱里面,有竞争就会产生胜负,胜利的人自信,失败的人自卑,人们总想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去追逐外在自信,持续循环。

可人生并不只有竞争,事实是,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活着,你根本没必要被所有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太多认可。

在生命的每一个黑夜里,如果我们可以把「行为标准」换成「存在标准」来思考自己的价值,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就像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躺在病床上,我们不会想着他不能再做什么事,所以他该死了,我们只会希望,他只要还能活着每天跟我们说说话,我们就非常满足。


6、应该如何梳理人际关系?

你可能已经发现,刚才我在聊人的自信和自卑时一直提及「人际关系」这几个字,因为不管是自卑还是自信都来源于烦乱的人际关系之中。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个体心理学》把它叫人生课题。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之所以时而自卑、时而自信、时而焦虑错乱内耗,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梳理这些人际关系。

对此有一个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梳理不同的关系,这个方法叫做「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简单来理解就是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看待。

举个例子:

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就打孩子让他好好学习。

这个例子里,用课题分离思维来思考,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还是父母的课题?显然是孩子的课题。

孩子自己不学习,父母想通过「打孩子」来让孩子「学习」,这就是父母在用纵向思维想通过某些手段支配孩子来完成某些事。

再举个例子:

男朋友天天打游戏,我通过把他的电脑砸了让他好好工作上进。

这个例子,用课题分离思维来思考,好好工作是男朋友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显然是男朋友的课题。

男朋友不好好工作天天打游戏,你想通过「砸电脑」来让他「好好工作」,这是你想用纵向思维通过某些手段支配男朋友。

如何确定某些课题到底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呢?

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判断某个课题谁来承担代价就可以。

比如你男朋友不好好工作天天打游戏,这个课题是谁承担代价?然是他自己。

这里面你的课题是什么呢?

如果男朋友打游戏影响到了你上进,你应该做的是和他分手,「选择是否继续和不上进的人过日子」是你的课题

课题分离就是这么简单又强大的方法。

利用这个方法你可以更高效更容易地厘清人生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那么课题分离以后,就结束了么?当然不是。


7、如何建立核心自信心?

在刚才的内容中我们基本把自信和自卑的本质理解清楚,这时候就可以从最根本处构建我们的核心自信心。

以我的视角来看,一个人的自信心构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核心自信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学会自我价值的确立、人生价值观的思维训练、以及重塑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结构。


首先第一步:选择价值标准

当我们以「存在标准」为价值标准时,我们自己的机制不证自明,我们的存在首先就是有价值的,别人无法定义我们人生的价值。这里应了李白的那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步:更换思维方式

在自我价值这个领域,我们需要以「目的论」思维来持续赋予自己的经历特殊的意义,因为没有人可以替你自己定义自己的价值,我们的经历有什么价值只有我们自己说了算。

人生是一连续的刹那,过去并不决定现在和未来,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你可以随时随地地改变,重新选择你的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为自己的生命赋予独特的意义,制定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的目标。


第三步:重塑关系结构

由于这个社会里竞争的无处不在,权力结构无处不在,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了非常浓厚的纵向关系思维,如果你想长久地拥有一颗核心自信心,必须逐渐把大部分纵向关系扭转成横向关系,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甚至,这需要被讨厌的勇气,因为横向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由,但你要选择自由,就得承受一部分人讨厌你,当有人讨厌你的时候,你的自由便得到了彻底的证明。

在重塑关系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难以摆脱那种支配关系带来的惩罚恐惧感。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学校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力主导者,他拥有对你的某种支配能力,一般学生就会觉得如果我们要违逆老师的一些命令,会遭受惩罚,其实这就是把自己完全带入了一个师生纵向关系思维里。

这时候怎么办呢?

个体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做「共同体感觉」,是说你在一个社会结构里天然扮演一个身份,这个身份给了你某种归属感,但如果这个关系并不健康,让你很不舒服,那么你可以站在更高一层级的共同体中找回横向关系。

比如教师的权利或权威只是通用于学校这个小的共同体的一种常识,其他什么都不是。如果上升在一个更大的共同体里,按照“人的社会”这个共同体来考虑的话,你和教师都是平等的“人”而已。这样思考的话,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绝,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以上三个步骤是基础步骤,多是考验理解能力,只要你能理解,核心自信心就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你心里扎根生长。


从下面开始,就涉及到更彻底的行动改变,它需要你日常的勤勉修炼。

第四步:树立人生目标

由于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之所以是个人,是因为有群体的存在,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有「个人」这个概念。所以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两个核心目标。

按照课题分离的思维,只有我们要追求自立、自由的时候,我们才能区分清楚自我,继而知道自己是有一些能力改变一些事的,这其实属于核心自信那个阶段;另外一个关于在群体生活中的目标「和谐」的本质意思是:自洽。

最终要修炼到的地步是,待在哪里都不感觉自卑,存在于哪里都圆融自得、自信,修炼方法还是上文说的「扩大共同体感觉」。


第五步:梳理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用课题分离的方式来厘清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自己」。同时我们还需要拆分清楚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广为流传的尼布尔的祈祷文中说到: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人们之所以一直陷在自卑的内耗里走不出来,就是他不知道他自己其实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是需要一些方法接受现实、厘清人际关系。


第六步:积累自信资产

所谓自信资产,就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接纳和认可能力,并不是你今天看我一篇文章就会彻底顿悟,立地成佛。虽然你可能会很有收获,但明天等遇到一个比你地位或者钱多的人跟你同场出席的时候,还是会多少有自卑感。

自信心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终究是需要逐步修炼的,我的文章只是给你一盏灯、种一棵火苗,在你以后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能意识到:

并不是自己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可能目前缺少某些条件没法完成一些事,继续梳理、改变、奋斗就行。

人生的意义就在你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


望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获取更多实用知识。


*内容摘于徐宿的读者群直播演讲系列,加入徐宿的读者群了解更多:

徐宿的经验书
东半球最棒的商业教育博主,每周1篇赚钱力相关文章,提高你赚钱的成功率。课程:《个人知识体系课》《商业实战私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