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在《小红书商业知识体系》提到,商业的第一原则是价值互换,但是具体怎么挖掘到别人的需求,让别人心甘情愿的用钱买你的服务和产品,这是很多人研究不明白的地方。
有一个关于赚钱的小故事是这样讲的,话说兔子钓了一周鱼,居然一条都没钓到。它正在郁闷的时候,鱼从水里跳出来,生气地说:“可恶的兔子,再用胡萝卜钓我,我揍你!”
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如果你不是为解决客户真实需求提供价值,不仅赚不到钱,还会遭致客户的厌恶和咒骂。
如果你既想赚到客户的钱,又想让客户赞美你,那么第一步一定是挖掘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需求的本质
如果我们理解不了人的需求到底是怎么产生的,那几乎不可能掌握稳定挖掘需求和提供价值的方法。
想要知道需求产生的真相,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有需求?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自带使命。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有着各自的目的!
我把这种出身即有的使命/目的称为:原始目标!
什么是原始目标?
我们可以从「基因存续」和「自我存续」两个角度来洞察它的起源。
首先是生物学的角度: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曾说,人作为基因的载体,从始至终都带着两个核心目的:生存、繁衍。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到现代进化心理学,都强调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的基本驱动力。我们可以确切相信人的许多需求,比如对食物、安全、健康和性的渴望,都可以归纳进这个基本的原始目标中。
其次是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
无论你翻看哪个门派巨擘的知识遗产,都能发现同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认为每个人大脑中必然有一个「自我」存在着,这个「自我」的第一目的是维持「存在感」。
基于这两个角度,我们可以知道,人从出生起,就自带两种目标:基因的生存和繁衍,自我思维的存在。
而它们最终又都指向一种倾向:永生。
这就是我所说的原始目标,每个人出厂自带的基础使命!
人一旦有目标,就会有需要实现的过程。
为了实现基因和思维的永生,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进化出了很多能力,看得见的比如:进食能力、观看能力、奔跑能力、繁衍能力等;看不见的比如: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
原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有目标,也有能力去实现目标,应该是慢慢悠悠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的。
但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在于,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无限的时间和功夫去实现目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进化出了各种能力)。
于是,为了实现原始目标(或者基于原始目标产生的无数欲望),我们的人生经常处于一种谋利状态中,这种谋利状态是需求产生的根源!
什么是谋利状态?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谓谋利状态,就是一种想要获取利益实现自身某种进步的状态。
这个状态并不是每分每秒都出现,但会始终伴随我们的一生,他的运行过程主要会经历四个大环节:情景刺激-产生期望-价值判断-实施行动。
1、情景刺激
人的需求不可能凭空出现,一定是在某个场景下,接受到了某种刺激才会进入那个状态,体验到那种「很想要满足」的感觉。
比如生物性需求里,一定是肚子饿了才会产生「需要充饥」的期望,这种感觉会驱使我们的身体去寻找食物「解决饥饿」;
再比如自我存在感需求中,一定是看到或者感受了什么有启发的好文章和经历,这些经历会让我们产生某种对自我和他人的期望,驱使我们对外进行一些表达,比如我们的父母经常在朋友圈转发一些他们认同的鸡汤道理。
2、产生期望
当有人基于我们的原始目标(或者衍生的各种欲望)设计情景刺激的时候,能对我们造成冲击的那一部分刺激,会令我们产生一种「下一刻」可能会获得某种进步的期望。
这种期望主要分为两种:能让我变得更好,不要让我变得更差。
比如,当一个小女孩在刷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大姐姐在进行化妆技能的直播,非常漂亮,这个场景刺激可以让小女孩产生「我学了也可以变得更美丽」的期望,这是关于「能让我变得更好」;
再比如,当我妹妹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个同龄人说因为熬夜脸上长了一堆黑斑,她会产生「我不想长黑斑」的期望,这是关于「不要让我变得更差」。
有了对下一刻的期望,我们就很想行动去满足自己的期望,在这种时候,人就真正生出了「我很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需求的本质。
3、价值判断
由于满足期望需要实施行动(投入成本),当我们产生了获取某方面利益的期望,我们的大脑会快速进行对获利效果的价值判断。
价值的判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判断,一种是感性判断。
理性判断也叫显意识判断,就是:我需要用大脑进行思考到底值不值得投入行动去满足我的期望,获取这笔利益;
感性判断也叫做潜意识判断,就是:几乎不用过脑子,这件事一定有价值,且我能承担的起成本。
拿赚钱来举例子:
我自己在做小红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我在小红书卖收费产品的时候,评论、和下单的人每天不会太多,因为所有人的大脑中对钱都特别敏感,一提起钱就会激发理性判断,一理性就容易降低期望(他知道要付出不少成本)。
但当我在文章中说免费送资料,评论区必然有一堆人咔咔评论,因为后者的获利效果明显高于行动代价,毕竟敲两个字就能获得一些东西,太赚了。
4、实施行动
有情景触发,产生期望后,当我们评估行动很值得,我们会尽可能的采取一些行动去获取期望中的利益。
不论是否能成功,这个经历会重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认知发生迭代,继而在下一次获利过程中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就是人类谋利状态的运行机制。
日常的赚钱行动中,我们说挖掘客户的需求,就是去挖掘在什么场景刺激之下,用户会进入获利的状态,产生那种想要拥有的感觉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愿意做出行为时,需求才真正产生!
两大特性
基于对需求产生的整体研究,我们会发现需求有两大特性:主观感觉、藏于状态。
主观感觉
需求本身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基于原始目标的存在,虽然每个人都会有需求,但每个人由于所处阶段、所有资源、所持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个世界上千变万化、繁杂多样的需求类型。
很多时候我的需求和你的需求不是一个需求。
藏于状态
人的需求必然嵌套在他的某段谋利状态中,没有一种需求是单独出现的,他必须经过某种情景的刺激和引发,不论是你被动的被抖音短视频吸引、还是主动的去阅读某本书,你只有看到一些可参照的信息,才会进入那个状态,产生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在营销领域中,所有大师的心法里都强调「无场景不营销」。
所谓场景,就是去设置一种可以触发客户期望的环境,让他带入情景来唤醒内心的期望。
比如:我们在朋友圈看别人的营销广告时,有些人的广告是以自己或者别人的生活故事开头,这种我们不仅不反感,反而很容易下单购买;而有些持续发各种赤裸裸的广告,我们就很想删掉他。
如上就是人类需求的运行机制,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针对这种机制去设计方法,落地行动,找到真正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奋斗的事业方向。
需求的方法
需求的应用主要分为三大环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满足需求。
这其中,「收集和分析」属于挖掘方向的阶段,而「满足」属于提供方案的阶段(也就是生意人可以赚钱的关键环节)。
收集需求
想要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来做生意,我们需要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产生机制有基本认知储备,这种认知储备怎么来的?
当然是通过持续的收集和分析训练得来的,看图理解:
收集需求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用以下 3 个步骤来实现:
1、确定主题
2、选择场景
3、阅览记录
首先要确定主题。选择一个你想要持续挖掘的生意主题,比如你想做两性恋爱市场、教育市场、电商带货等等。
然后选择收集的场景。
上文说过,只有当一个人愿意做出行为时,需求才真正产生,而人的行为必然是在某种支持发生的场景下发生的,比如线上平台中,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的评论区,这些地方人流汇集,每天会留下非常多的互动痕迹。
最后你可以通过持续的阅览和记录来沉淀需求库。
如何记录需求呢?
既然需求的产生必须依托于情景刺激,那基于情景刺激,你可以从「亲身经历的交易」和「他人交易的痕迹」两个方面来收集记录。
下面分享一个收集模板的参考:
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我再拿小红书评论区需求的搜集过程来举个例子↓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刷小红的各种职场和好物种草类笔记,我发现很多笔记下面用户会齐刷刷的评论「已关注求分享」「哪里买」等关键词:
由于这种词是直接指向消费的,我就持续搜集了 100 多个同类笔记,记录的模板类似下面这样:
在我逐渐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主动评论那些词,是因为用了一种很强大且简单的行为驱动方法(下文会分享)。
后来我自己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内容,几乎篇篇都是爆款笔记,才深刻体会到了我这套思维的威力。
另外在搜集需求的过程中,我们要基于交易来搜集。
为什么要基于交易来收集?
因为我们收集需求的目的是与别人发生交易(互动),或者更直白点,是为了赚钱。
只要我们持续去收集自己和别人的真实交易数据,一旦达到一个规模量,我们就能分析出这些交易行为背后的共性,继而确认某些需求具有很大的共识性、很多人都认为它值得花时间或者花钱解决。
关于更多收集需求的方法和案例,我后续会写一篇实战文章分享给大家,其中涉及一些关于数据分析方法论也可以看这篇文章《数据分析的本质》。
分析需求
分析需求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需求产生的底层机制,评估它的价值,判断是不是能够去提供产品赚钱。
这个环节主要考虑两个步骤,一个是「分析因果」,另外一个是「验证价值」。
1、分析因果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个需求背后的因果关系,看透因果就能针对机制提供对应的价值。
仍然拿上文「搜集小红书评论区需求」这个案例来举例:
当我发现很多人在同类型笔记下面评论「已关注求分享」的时候,我也想要这样的效果,我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上文说过,需求来自于情景刺激,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看成是他「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案」,那么到底是什么情景条件促使他们集体去行动呢?
基于这样的分析思路,我很快就找到了他们集体评论的原因:
当时我发现,这些博主的笔记之所以评论区爆火,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笔记结尾提供了「送资料」的信息,同时专门安排小号去评论区置顶评论,给读者做行动示范(提供方案)。
这个「做示范」几乎是灵魂级别的骚操作,是心理学的经典行为驱动模型:羊群效应。
如上是关于如何分析需求的方法,核心就在于思考清楚每一个需求(背后的谋利机制)的因果关系。
知道了因果关系,我们既能通过复制原因来实现相同的结果,也能通过改变原因来破坏结果。
这种能力一旦掌握,你就会拥有让别人不知不觉按你设计的规则行动的魔力。
如何快速的思考清楚事件之间关系,是我们读者群的课程中重点教的内容,你可以看这里《知识体系读者群·2024》。
2、验证价值
想要验证某个需求的价值,我们需要知道「价值」到底是什么,这部分内容我后续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当下有个最管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去看有多少人愿意为解决这个需求付出真金白银。
如果一个需求,没有人愿意付出代价去解决,那么他多半是假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决定要做一个产品来赚钱,最好不要去问别人愿不愿意买,而是直接去卖,看他们是否愿意花钱来消费,人的嘴会说谎,但兜里的钱不会骗人。
满足需求
关于满足客户需求,涉及的是「如何做营销」和「如何做产品」,我会在以后单独写两篇文章。
当下如果你想理解产品到底是什么,可以参考《选品的本质》一文。
本文写到这里已近尾声,突然想起乔布斯老爷子当年的一段话:
翻译一下,大概是说:
“
有人说要给顾客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纯属扯淡。我们的工作是在顾客自己意识到之前就弄清楚他们一定喜欢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告诉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人们在你展示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依赖市场调研。我们的任务是阅读那些尚未出现在纸面上的东西。
”
我想,今天这篇文章中涉及的需求挖掘和分析方法,或许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
重点:关于人的原始目标衍生出的很多核心欲望,比如安全感、表达欲、优越欲、自尊欲、认知失调等,我后续会制作一张需求分类表发到读者群,到时候大家可以直接对照需求表来分析需求。
正文完
邀请:学点有用的东西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或投资者,在遭遇生意失败后,都能东山再起,因为他们掌握着了解他人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他们知道这种能力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佳的工作保障。
我的知识体系读者群想要强调和传递的,正是这种挖掘事物因果,寻找真实问题,并创造解决方案的能力。
如果这篇内容引起了你构建个人知识系统的兴趣,我的读者群将成为你最好的起点。
扫码加入2024 年的读者群,带你掌握最本质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