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本质:制造差距

文摘   职场   2023-07-13 19:46   广东  

全文 6000 字,彻底补足你对竞争的基本认知。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竞争几乎伴随我们整个生命:

小时候要拼命考试考排名;长大以后要拼命找工作;到了适婚年龄还要拼命和别人争夺配偶...

每一次竞争都伴随着输赢,每一次失败都让我们垂头丧气痛不欲生。

为什么我们经常遭遇失败呢?

为什么我们竞争不过别人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对竞争几乎没有了解。

想要更高概率地赢,只需要我们了解竞争的本质,掌握竞争的方法就可以。


一、竞争的本质

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一直强调一个知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永远有限。

这个假设并只是假设,而是千百年来科学界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根据人自身的有限性得出的客观结论。

举个例子:

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有限的:全球就 70 亿人,中国就 14 亿人,你所在的楼区或者村庄就1000 人。

再举个例子: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一天就 24 小时。

再举个例子:

每个人手里的钱是有限的:仅就2022 年中国人口薪资统计数据,全国老百姓的月收入中位数不足 3000 元,你没听错,连 3000 块都没有。

资源是有限的,而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在很多领域就会产生竞争。


1、资源有限导致竞争

由于资源有限所以产生竞争,由于竞争无处不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就是生态位现象。

什么是生态位?

这个词最早由乔瑟夫·格林尼尔于1917年首次提出,一百多年来它被广泛用在多个领域解释资源有限和生物竞争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工作职责”。

比如我爸是我们小镇的水利工程师,他所从事的这个工作就占据了我们小镇的一个生态位。

不止如此,这种所谓的「工作职责」同时包含这个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等各种方面。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它们通过互相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位现象的一个明显指向是:强者生,弱者死。

拿职场来举例子:

每个公司的不同岗位都是有数的,你也想当总监,别人也想当总监,那么你俩就会产生竞争,这就是生态位重叠了。

当生态位重贴的时候,就会产生竞争,如果你竞争失败,你就要面临失去资源的局面。

现在我们知道了竞争的大致流程是这样,但是具体的竞争到底是在干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竞争就是在制造差距。


2、竞争就是制造差距

竞争的本质就是制造差距,甚至就是制造不公平。

这和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截然相反的,要知道,小的时候学校教育给我们一个非常经典的观念叫做:竞争要公平。

但很可惜,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可以看到在真正的社会里,所有的商业巨鳄强调的都是差距,而不是公平:

比如比尔·盖茨经常说:“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或者更好的市场策略,那么你就需要变得更好,否则你就会被淘汰,你必须始终比你的对手保持某种优势。”

再比如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多次提出:创新是竞争的根本,你必须保持领先。

不管是保持领先、还是保持优势、还是比别人跑得更快,这些内容无一不在强调:你必须制造出某种差距,才能更容易在竞争中获胜。

比如:

同样是去找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制造学历方面的差距来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一个小学毕业和一个大学毕业的人同时找工作,一般大学生更容易被录取。

再比如:

同样是去做自媒体,一个本来就会写作的人,比不会写作的人通常会更快成功。

再比如:

同样是卖水果,我的水果进货价比你便宜,即便我们的定价一样,我赚的钱也比你多。

竞争就是制造某种差距的过程,当你在某个领域竞争中比别人展示出更强的竞争力的时候,你更容易得到你想获得的资源。

有人会说,这可能不一定,非得比别人强才能获得资源么?

那历史上那么多「以弱胜强」的案例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官渡之战曹操用 5 万兵打败袁绍20 万是假的?

难道马云当年穷的叮当响竟然能用阿里巴巴打败外国公司是假的?

难道...

这些关于「难道」的案例确实都是真的,但他们最后获胜并不是以弱胜强,而是以强胜弱。


二、为什么是以强胜弱?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非常多的「以弱胜强」的案例,但很可惜,这些案例的本质仍然是「以强胜弱」。


1、这个世界没有以弱胜强

我举两个例子来讲:

一个是古代的战争的例子,历史上很多知名的战役都被冠以以弱胜强的模范榜样,比如三国时候著名的官渡之战。

历史上曹操5万兵马,打败了袁绍的20万兵马,老百姓感觉曹操是天才,袁绍是草包。

我们复盘分析一下官渡之战:

参战兵力:曹操5万兵力,袁绍20万兵力。

伤亡情况:曹操8千兵力,袁绍10万兵力。

单从数字上来看,这绝对是一次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案例。但事实上真的是以弱胜强吗?

事实根本不是。

这里面的核心在于,士兵的数量并非竞争的“唯一指标”,越是思想简单的人,越只会盯着能看得见的地方,因为其他东西他理解不了。

拿官渡之战来讲,曹操只是在兵力上不如袁绍,但是在那场战役中,他的其他看不见的能力其实远远超过袁绍的:

我把双方的数据用对比图举例子的方法给你感受一下。

在老百姓和我们这种现代吃瓜群众看来,曹操表面三瓜两枣,咋就赢了呢?

可是当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多维度的竞争尺度来看:


曹操的强:

集中兵力: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类似企业的深耕细作)

名正言顺: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我是正当企业,而对方是灰色企业)

信息优势: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靠曹操,并给曹操带来了信息和计谋。曹操采用了许攸的建议,偷袭了袁绍的乌巢,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辎重,断掉了袁绍的补给。

敌将投奔:张郃、高览听闻乌巢被破,于是投降了曹操。

声东击西:曹操听从了谋臣许攸的建议,声东击西,分散了袁绍的兵力,致使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袁军溃散。(这一招类似企业的错位竞争,我深耕细作,而对方分散多元)。


袁绍的弱:

决策无能:相比曹操,袁绍在决策上屡次失误,他手下的谋臣,比如沮授,多次给他提出了极好的策略,结果都被他否决了。(在今天来说,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无能,企业的战略不行,虽然资本雄厚,但没卵用)

高管被挖:谋臣许攸投奔曹操,并给曹操带去了很多机密信息;张郃、高览听闻乌巢被破,也投降曹操。(类似公司企业高管被挖走)

大将被杀:颜良、文丑、淳于琼三位大将都被曹操用计斩杀。(类似企业高管纷纷离职)

补给被断:乌巢被曹操偷袭,粮草辎重被断。(类似企业现金流被断)

军心动摇:大将投奔的投奔,被斩杀的被斩杀,一战接一战的失利,粮草辎重还被烧了,导致军心动摇,失去了气势。(类似企业员工彻底失去了工作动力)


你看,发现没有,曹操只是兵少,其他方面一点儿也不弱。

这场战役,看似是以弱胜强,实际上以强胜弱,只不过,强大的一方把各种能力都隐藏在暗地里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竞争胜败,都是一个画面,一个水平线。

但是真正的竞争是很多水平线构成的,真正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结构和结构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一两个数据面之间的竞争。

这和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能赚到钱不是一两个因素决定,它是一连串的因素决定。只不过大家能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的数字。

如果说两方对战,所有的水平线你都拼不过对方,那么总分肯定也远远落后,这就是个必败的结局。


类似上面的例子,我再拿现代生活中,恋爱和婚姻市场来举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大街上那些长得也很普通,甚至是丑丑的男孩子,竟然能找到肤白貌美大长腿美女做老婆,感觉这男的真是撞了大运,那女的真是瞎了眼,真的是这样么?

当然不是,人家只是颜值不够,其他方面肯定吊打大多数人:

通过这张数据分析对比图,你可以看得到,人和人之间的较量从来都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的。

我经常跟我的朋友们说,绝大多数低认知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一个道理的:

上帝在给你发牌的时候,

发的是一套牌。

而你每次去出牌的时候,

只喜欢出一张。

然后你问上帝为什么你总是输,

你让上帝怎么回答?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时候只能看到一两个竞争面,但是真正的竞争,竞争的是系统实力之间的差距。

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所谓人的系统实力差距,具体包含哪些差距呢?


2、人和人主要有3大差距

经过多年的商业实战和社会经历,我发现人和人之间主要的差距可以分为 3 类,他们分别是:信息差、认知差、资产差。

这3 类差距代表着,当面对一个竞争情况的时候,你能不能看得到更多信息,能不能看透更多本质,能不能立刻投入更多资源。

所谓信息差就是,我能接触到的信息,你接触不到。

所谓认知差就是,我看得懂的东西,你看不懂。

所谓资产差就是,我能拿地出手的资源,你拿不出来。

这三个差距,直接决定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做事的效率,甚至直接决定竞争的胜负。

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制造这些差距呢?


三、如何制造差距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 3 类:信息差、认知差、资产差。


1、如何制造信息差?

一个人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类:主动搜集和被动灌输。

而就信息本身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分成 3 种:

①能解决认知问题的信息:

如果一些信息让你对某些东西有了新认识,也就是给你的世界观增添了新的扩展边界,那么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

②能解决做法问题的信息:

如果一些信息让你对以前或者当下遇到的某些困难有了解决方法,也就是给了你方法论层面的执行步骤,那么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

③能直接获得资产的信息:

如果一些信息可以直接让你获得精神&物质资产,比如有人说送你一套房子,有人说他很爱你,那么这些信息对你是有价值的。

不论你是要主动搜索还是被动接收,你首先需要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

具体要如何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呢?

我会在读者群创业课的第 4 节给大家分享。


2、如何制造认知差?

人的认知和大脑有关,我们在之前《认知的本质》一文中说过,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需要靠知识系统有效提高。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

我们是通过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的。人类认识和理解新事物的过程,是通过和旧事物做联想对比来理解的。

也就是,没有人可以平白无故认识一个新事物,他必须通过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来实现认知迭代。

一个人以往的知识体系越完善、健全、强大、涉及本质,那么他理解新事物的速度就越快。

影史巨著《教父》中有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句话精准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理解力带来的人生差距。

如果你自己大脑中原本的知识体系混乱不堪,甚至从来都不知道知识体系的概念,那你的理解力几乎很难提升。

在我们的系统研究和商业实战中,一个人想要高效提升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两大方法是:

一方面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必须亲身实战。

为什么必须要亲身经历呢?

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最深刻提高理解力。

生成学习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说过: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要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

中国有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亲身体验的威力,如果一个东西你没有亲自触摸过、体验过,你无法完全感知那东西的全面。

那么为什么既要亲身经历也要构建知识体系?

因为经历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你要去七星级酒店住一晚,那你是要花钱的,比如你去海底捞体验他们的服务,去吃饭,你是要花钱的。

普通人并没有太多的资本支撑你去经历各种不一样的人生,我在《创业的本质》中说过,目前国人的月薪基线连 3000元 都没超过,哪有那么多钱让你去体验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大脑中的知识和真实的现实又确实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著名电影《心灵捕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深刻的揭示过知道和做到的区别: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

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以上这段,你应该能感受到亲身经历和只有知识框架的区别。

某种层度来讲,构建知识体系的最大价值是为你降低经历成本,因为虽然知识体系无法让你直接触碰到某些东西,但是可以让你迅速在大脑里构建出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的框架和认知。

这件事可以提高你去经历的成功率,这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但一定不要忘记,我们构建知识体系是为了更好地改变现实,更好的知行合一。

知识体系和亲身实战几乎是一体两面的动作,就像是一个探险家手里拿着地图在周游世界,所见所得是一致的,知行合一的。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呢?

我会在读者群创业课的第六节分享给大家。


3、如何制造资产差?

单有信息和认知差,并不能证明我们的竞争力很强,虽然他们非常重要,但也只占 20%的重要比例。

剩下的 80%在哪里呢?在资产差距里。

我小时候经常听我们村里一堆老头时不时谈事情,虽然这些老头儿各有各的认知,但一到做某件事涉及决策的时候,我发现仍然是家里最有钱的那个家伙拿主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非常简单,跟别人讲道理、聊事情是不需要太大的成本的,但是如果要涉及到资产投入,这就不是一般人敢承担的。

在现实中人们是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理解力或者认知水平呢?

其实就是衡量他基于理解力敢付出的成本,以及付出以后收获的回报,只有持续能做正确判断的认知才是真材实料的认知。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高,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条件、精神能量绝对不会太差。

因为好的选择必然带来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必然使我们更有能量。

一次次的选择和收获结果,就是积累资产的过程,不论是知识资产还是物质资产,都必须能够换成真金白银才算是资产。

我们读者群以积累轻资产(也就是知识资产)为主题,具体的积累方法,我会在读者群创业课的第 8 节给大家分享。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课程内容,让我们做个总结:

1、资源的有限导致竞争

2、竞争就是制造差距

3、人和人的差距主要在信息、认知和资产 3 个方面

4、可以通过构建信息/知识/资产系统来增加竞争力

我的偶像王尔德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年轻的时候以为金钱很重要,到老了才发现,确实如此。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共勉。


本文来自徐宿的知识体系读者群精华分享。

如果这篇内容引起了你构建个人知识系统的兴趣,我的读者群将成为你最好的起点:

徐宿的经验书
东半球最棒的商业教育博主,每周1篇赚钱力相关文章,提高你赚钱的成功率。课程:《个人知识体系课》《商业实战私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