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本质:选择共识痛点

文摘   职场   2023-12-06 12:57   广东  


2017 年过春节,跟着我爷爷给他家贴对联,贴到最后还剩一张「福」字时,老人节省的毛病犯了,非要把它贴在本已有一张福字的门墙上。

我愣跟他掰扯了半个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审美不同,我认为摆俩不对称的福字放在大门口,一点儿也不美观;他则认为两个福字非常好,可以提升家人今年的幸运度。

没多久我姑姑来送年货,只说了一句话「贴多了会破财」,老爷子立马跟听见瘟神上门似的,赶紧把刚贴的福字撕扯掉。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经历渐长,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框架和语言体系,想要说服或者吸引别人听你的话,必须先要挖掘别人大脑中的记忆痛点关键词,挖掘的过程,就是选题的过程。

上篇文章中说,今年 6 月份我开始研究小红书商业内容的生产逻辑,连续生产出 20 多篇爆款内容后,我尝试把我的选题思路复制给商业群的学员们。

不到 1 个月的时间,大概复制出了七八个千粉万粉账号,不止小红书,有人搬运我的内容到抖音起号,三五篇内容涨粉过万的也有一些案例:

基于这些数据,下文我分享一下对选题的底层思考,可能会对需要在互联网生产内容的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选题的本质

如果我们把人脑中的记忆点抽象成二维图像,每一个事物的概念词占比权重各有深浅,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副画面:

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对于不同的词语概念的记忆深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爷爷对于「破财」这个词的印象和恐惧度特别深,那么在他的大脑中,涉及到某些领域的沟通时,很有可能「破财」这个词就是最红最痛的那个大圆点。

如果一个人对某些词的记忆深浅图谱如上所画,那么你去统计一堆人的图谱,就能知道这个群体的记忆图谱:

数据量够大的时候,你就能发现某些关键事物、词语、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印象深刻、非常在意、有本能的想要了解和点击欲望的。

我们把「多少人在意」称为「共识度」,共识度越大的话题和知识点,内容写出来后能覆盖的人群就越多。

所谓选题,就是基于这种思维,去选择尽可能更大范围的共识痛点,或者尽可能精准的共识痛点的过程。

一个流程要承担一个流程的责任。

选题要承担的责任,是尽可能吸引更大范围或更精准的用户群注意力(具体是吸引更多人还是更精准的人需要取决你的目的)。

掌握了选题的底层方法,你可以让你的内容获得更大的基础阅读人群、或者更精准的读者群体。


选题的做法

我在《选品的本质》一文中说过,人之所以要做选择,是因为资源有限,这里也一样,内容的创作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围绕回报率高的共识痛点去创作,你才能快速做起来一些账号。

选题的做法主要分为 3 个环节:搜集案例、分析案例、实战测试


第一个环节:搜集案例

选择要基于大量的数据样本,没有数量,就没有选择空间。

拿小红书来举例子,你想在那个平台快速做出一些自媒体账号,就需要先了解某个群体的共识痛点,挖掘这些共识痛点最快的方法是先搜集一批对标账号和内容。

有一种简单的执行步骤:直接在小红书主页的检索框,输入该领域的关键词。然后在「综合」和「最热」里面,从前往后取20~50位博主,进行筛选搜集,爬取这些对标博主的所有笔记。

注意,这一步我在梨云的指导下学到一个很重要的知识:你搜集案例的时候,应该通过搜集对标博主的全部笔记,而不是用「标签链接」去搜集「优质笔记」来找你所在领域的共识痛点。

因为对标博主,通过以往发的内容,形成了垂直账号,帮我们验证了哪些是共识痛点,而直接爬某个话题标签的选题,你看到的当然全是爆款,根本不存在选择。

案例的搜集入口和方式有很多种,但最终的目的,是沉淀一套我在上篇文章《网感的本质》中说的选题库,模板如下:

当你搜集到了足够的优质案例,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共识痛点的挖掘。


第二个环节:分析数据

经常听互联网很多自媒体培训老师讲「爆款内容」和「爆款选题」,我习惯把「爆款」这个词换成「异常值」。

爆款透着玄学的味道,运气成分比较重,而「异常值」听起来比较科学,普通人只需要对比数据就能判断,容易落地执行。

分析数据的目的主要是挖掘「异常值」内容,通过对点赞量、评论量等数据的对比,筛选出那些数据高的内容,其中就藏着共识痛点。

痛点即是需求,具体的需求分析我以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当下你仍然可以用我在《网感的本质》一文中说的这套分析模板来分析:

当分析到一定数量,比如 50~100 个共识痛点,只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类整合,一个你想要做的垂直领域的选题库就出来了。


第三个环节:实战测试

这一个环节就一个动作:落地去测试

凡是涉及到改变别人的事情,都需要真实经历,才能拥有自信的体感,那种支配和掌控世界的权力感会令人着迷。

人是一种惯性动物,经济学有个效应叫做路径依赖,当你做一件事有正反馈的时候,你第二次做的时候还是会模仿第一次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事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如果不实战迭代,你就没有正反馈,没有正反馈,根本就无法坚持。

我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并不是说我能力有多么的厉害,而是表达了我对这个专业的热爱。

用力是不行的,得用心。


注意:开头的数据看起来很唬人,但别上头,那些账号的商业变现效果并不高,至于如何提高商业变现能力,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下次找时间写。


*附送本文知识导图:




本文来自徐宿的知识体系读者群精华分享。

如果这篇内容引起了你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兴趣,我的读者群将成为你最好的起点:

徐宿的经验书
东半球最棒的商业教育博主,每周1篇赚钱力相关文章,提高你赚钱的成功率。课程:《个人知识体系课》《商业实战私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