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组的春夏秋冬

文化   2024-09-11 00:01   上海  

           忙碌的冬天

     为了改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团里建立了科研连,各连建科研班(小组)。我们连也成立了三结合科研小组,老连长李长海任组长,老职工沈向林任副组长,我也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被吸收为组员。从此开始了我三年多的科研生涯。

     冬天为春耕做准备,备耕工作很忙。秋天收下来的试验田小品种处理不完,冬天接着干。我们实验田的水稻、玉米和黄豆小品种有100多个,都是用手工脱粒的。水稻要用手一穗一穗捋下来,右手大拇指甲与食指对掐住稻穗基部猛地一刮,一个稻穗就脱净了。每个小品种各自灌进小布袋,标签上写好品名、序号、日期并记录在案。我连一级水稻田有15亩,稀植高繁插单株。秋冬我们和场院排用六联打谷机脱粒,一麻袋一麻袋称重入仓,平均亩产980斤!实打实的准确数字,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

     有一年上面号召搞三零实验:920(赤霉素),702(白地霉),5406(放线菌)。我们选定5406,这种菌肥能抗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我去团科研连实验室取经,经过半天培训就匆匆返回连队。白手起家,困难重重。需要接种室恒温箱加试管烧杯整套设备,伸手向连里要?我们科研小组的陈姐,是“智多星”,关键时刻她轻声提醒:“后勤酒坊那儿有。” 酒坊师傅总是埋头干活,不拘言笑。之前,我几乎没和人家打过交道,这次硬着头皮张嘴向人家借,借地方、借设备、借个全套,原以为挺难,不想酒坊师傅痛痛快快,就一个字“行”。试做5406菌肥,从试管接种烧杯液体培养,一级级扩大到拌土长成菌肥。流程很长。最后做完交给机务排,春耕播小麦时当种肥一块播进地。据他们反馈,菌肥用量太大,和麦种一块播不好掌握,我们这一冬白费劲了。选项错误,当初怎么忽视了大田的可操作性呢?教训是:搞农业科研既要前瞻,又要考虑大田实用。

      查哈阳的春风

     查哈阳属平原,树少,一年四季,风是常客。冬天冷风刺骨是常理,春风该暖和些吧?咳,那凶猛的春风更让人发怵,打埂子、挖树坑,搓起一锹土,还没扣上去,先刮走一半土。春天最怕大烟泡儿,转圈刮起来,刮起的黑土搅浑了天,完全遮住阳光。知青白嫩的皮肤哪经得起这般大风刮?一到春天,脸上皮肤发黑,裂成一块块干皮。

    那一天,我们科研班准备分头去别的连采种时,刮起了大烟泡。我从老职工家借了一辆老式自行车,刚骑上砂石路,就开始领教大烟泡的厉害了。路颠车沉,大烟泡又层层包围,也不知风向,往哪走都顶,哪骑得动?骑了一会,推一会儿,好不容易拐上去二营的路。人乏得厉害,喘气困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摘了口罩,一只手遮住口鼻喘大气;一手扶车把,身子几乎趴在把上,向前顶。不一会儿,一个人来到我面前,喊着打招呼,见我木木的,便抓住车把替我推车。困境遇救兵,我才反应过来,是十连科研班的小秦。他们正平整自己的实验田,见我艰难便来帮忙。狂风逆境有人援手相助,雪中送炭,让我十分感激。

      我连人少地多,一直是广种薄收。水稻播种时直播,也就是大把扬。然后由几个看水员,管理水层,打除草剂,施肥,秋天排干水,东方红牵着康拜因收割。这样粗放耕作,产量很低。知青来到连队,劳动力相对多了,就改成水稻条播,即水平地后,人工拉小车播种。生产排知青们用育秧的厚塑料布裹在棉裤外,缠紧。然后光脚下到水田,拉着连队自制的播种车,一步一陷,步步登劲,气喘吁吁,异常艰难。男知青拉车,女知青在岸上扛湿草袋,送浸泡好的稻种。

   沈带着我们科研小组重点搞水稻育秧,小品种试验田。一级种子的稀植高繁,采用一种新的插秧方式,小苗带土移栽。老沈为育壮秧费尽心血,给秧床通风掀盖塑料布,指甲都磨秃了。后来我们还尝试过建塑料秧棚,用一层层的木盘育秧,长势好的秧苗可以卷起来运走。我们育出来的秧苗供全连在二、三级种子田栽秧。

      水稻插秧时有一个瓶颈,运秧慢供不上。男知青挑一对土篮子,行走再快也供不上一个女知青插。聪明的知青们,去木匠铺打了几条“秧船”。拼好的大木板,拴上绳子牵着就是运秧船。人在渠边走,秧船水中游,好不快哉!

      我们将所有的小品种移栽进实验田。起秧时,每个小品种都带着各自的木牌,栽完一个就及时记录在案。那么多的小品种,没有耐心哪行?站在埂子上看,一块块小木牌领着行行秧苗,姿态各异的秧苗碧绿碧绿的。

         长长的夏季

     与冬季相反,查哈阳夏昼极长,早上二三点东方隐隐现曙光。夏锄、夏收、夏管,水旱作物一齐忙。旱田夏锄,人工三铲,机械三趟。水田要人工挠秧。我们团的口号:“早上两点半,地里两顿饭,晚上看不见。”

     进入雨季的七、八月,龙口夺粮。有一年麦收,天公不帮忙,接连下了一个月的雨。机车下不了地,近三千亩麦子长在地里发了芽。发芽也得割啊,战友们用鞋带把农田鞋兜底捆牢,踩着泥水,冒着雨淋,一镰刀一镰刀地割。场院排对着这大堆大堆的发芽麦子,一筹莫展。扬场机、筛糠机昼夜倒堆降温。那年我们吃的全是发芽麦子磨的面,蒸出的馒头发黑发黏,跟橡皮泥似的,一捏就瘪,一抻老长。

    如果能培养出再早熟几天的小麦品种,躲开雨季,该有多好!我们做了调整,加强了对旱田科研的投入。大豆良种繁育,玉米制种,参加省里小麦良种联试。团里还拨给我们一些特别的麦种,这是十连小秦回家探亲时,从中科院引进的钴60照射过的麦种,极珍贵也很难种,每十公分播下一个粒。出苗不足一半,稀稀拉拉的缺苗断带,斑斑块块地皮晒着太阳。麦苗长相千奇百怪,有的趴在地上匍匐着长,细长的像水稻得了恶苗病般疯长;有的则矮壮像芦苇那么坚硬。能正常出苗生长的很少,顽强生存到最后,结了粒的更少,这次育种又失败了。

     夏天水稻挠秧是最累的。人窝个对头弯,把出水的稗子、兰花菜拔下,团成团,踩进泥里或扔到岸上晒死。还要用手指把苗间所有地方,包括未出水的小草都挠干净。最难分辨的是稻稗,稗子长得极像水稻且壮于水稻,容易误当壮苗留下。我们干熟了,才摸到窍门,练出“火眼金睛”,只需一瞥,从各自身形很容易区分。水稻一股英雄气,叶剑形,直刺蓝天;稗子叶尖处下弯,似拱形,微风一吹,献媚似的摇头晃脑。每每发现这混进稻秧队伍的漏网之敌,哗啦啦地蹚水过去,一手护住周围秧苗,一手狠抠稗根,将它连根拔。

     我们还建立了玉米制种田。那时推广的是双交种,即四个选定的自交系,分别两两杂交成两个单交种,再用这两个单交种制成双交种。收获的双交种供大田来年生产用,所以须年年制种。这些自交系和单交种必须各自隔离种植,至少周围500米内不能种其它玉米。这样我们的战线拉得老长,在各个制种地块来回奔波。自交系是最不起眼的小个头,植株小穗子小,上面粒稀稀拉拉像满天星,谁见它都不屑一顾。亩产不过100多斤,很费工,特别要求纯度,即每一株都要人工授粉,反复授几次,每次授粉后马上套牢纸袋。单交种双交种量大,为父本母本花期相遇,要计算出不同的播种时间。待母本长到花粉将现,要及时去除母本的花蓼儿(雄花)。我们全力投入,天天查找,确保一个不剩的“去蓼儿”。因为每天一早就要顶着浓浓的露水下地,所以每次干完活,我们全身上下都是水淋淋的。

         秋天的喜与忧

     挂锄了,秋跟着就到。水稻早就封了垅,越长越高,眼看就该放出旗叶打苞出穗。旗叶是水稻最后长出的一片叶,与众不同,宽而短呈长三角形,横向生长与地面平行。旗叶放出意味着水稻开始结粒,打苞抽穗扬花灌浆,乳熟,腊熟,黄熟,收获季节将至。我们紧张地做着各种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拔杂去劣,一起分析小品种特性。整理田间档案小区记录,缝制小品种布袋。我们和老沈一起在各实验小区种子田转得更勤了,初步确定各小品种的高倍繁殖推广的品种,后备品种,继续观察和淘汰得名单。

    几个早熟品种,最先成熟的叫“珍珠矮”,无论名称还是生长特性给人深刻印象。别的水稻还青着,它早已黄灿灿一片了,矮矮壮壮的身量不及膝高,割成堆,没法捆,短得没“捆腰儿”的。穗是大散码,籽粒饱满圆鼓鼓,金灿灿,是个杂交育种的好父本。

     收割完珍珠矮,再对比“小站”稻,却是一片浓绿未见旗叶。剑叶郁郁葱葱,甚至植株还在分蘖。这是贪青的信号,叫人楸心的绿,心痛的绿。家乡的小站稻啊,我们在你身上寄托多深的希望,你好不懂我们建设边疆的心。但凡有知青来实验田,都在你眼前驻足,仔细端详你,赞叹你在北国土地生机勃勃令人鼓舞。如今你怎么了,也不赶趟了?你不知北大荒早霜严酷?还一味生长,怎不入乡随俗?从春天开始你就受着优待,早育早栽好水肥,真是贪恋沃土忘了使命。愿望再美好也无济于事,家乡的小站稻不紧不慢按自己的规律长,浑然不管贪青的危险。

不光小站稻我行我素,它还有个“难兄难弟”,种在旱田的关里来的花生。春天,我把小站稻和花生种像捧宝贝似的给老沈看,希望他批准试种。老沈何尝不知关里种子贪青,可老沈想得更远,他和连队干部们一个心思,爱护知青建设边疆的热情,特批先试试。一晃秋天到了,小站稻贪青了。花生呢?我们围着地边转,舍不得拔起一株。越看越嘀咕,嫩,有刚开花的,黄里透红的小花还没扎进土里,什么时候能成熟?绿绿小站稻,嫩嫩花生仁!满怀希望种下,一路辛劳盼到秋,一概无果而终。

  还是我们的小品种提神,见到它们绝对心情开朗,那真是各具风采。有的穗上长着长长的稻芒,有半芒的,也有无芒的,老沈笑称为“光头”。穗颜色不一,有发红的、有黄的、有发白的;穗形有长的、有短粗的;穗码有松散的、有紧凑的。早熟品种先割先晒,已装进小品种袋;中晚熟的,还长在地里站最后一班岗。收获这许多种子,得忙一秋,直忙到冬。

    我连的水稻生产,由延续多年的粗放耕作,逐渐向精耕细作方向转变,亩产也在增长。一级种子田由我们进行稀植高繁,二、三级种子田由生产排进行小苗带土移栽。良种繁育体系保证了良种推广,很快连队所有地块都良种化了,这样连队大田平均亩产逐年增长。但到我们离开,亩产没上纲要,年终成本核算依然亏损,四好连队还是没评上。科学种田的路走得好艰难,好慢。

      那些苦苦摸索与探求的岁月,我们拼命奉献,却没做出多少成绩,枉称科研。充其量是在普及科学种田繁育良种,跟着李长海连长和老沈这个领头人,跑了一段接力赛。

      如今,我还怀念着查哈阳的春夏秋冬。(本文选自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知青丛书《星光满天的青春》)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本着\x26quot;研究知青历史,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x26quot;的宗旨,坚定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积极开展各种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活动。本会在较高层次上开展知青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