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科研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Zuckerman)于1979年提出。在我国,这个概念正在受到重视,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如何正确理解有组织科研的深层逻辑,如何正确把握有组织科研的适用场景等,是我们必须正确回答的命题。(文章较长,全文74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一、有组织科研的提出及认可程度
有组织科研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Zuckerman)在1979年提出。朱克曼在其对科研组织形式的深入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有组织科研”这一概念。他认为,随着科研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跨学科化,传统的个人或小团队科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研的需求,需要建立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有组织的科研模式,以更好地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科研创新。有组织科研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它不仅适应了现代科研活动的复杂化和跨学科化趋势,还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有组织科研是一种科研活动模式,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方式来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它针对“个体的”“自由的”“无组织的”研究活动,以现实需求为导向,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制度安排,汇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集中优势资源,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这种科研模式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向,通常针对国家战略需求或重大科技问题,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有组织科研的概念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这可以看做是近期关于有组织科研概念的正式官方出处。该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这一文件不仅明确了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来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
-有组织科研是管理部门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科研范式逐步进入领域深度交叉、资源高度集成、过程多维融合的纵深阶段。多学科、多主体协同攻关成为新趋势,而有组织科研正是适应这一趋势的重要科研模式。如,许多高校通过跨院系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式,成功开展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还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有组织科研及其范式特点
有组织科研是一种针对“个体的”“自由的”“无组织的”研究活动而提出的科研范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制度安排,汇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集中优势资源,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这种科研模式旨在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
有组织科研的主要特点:
-目标导引性: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形成明确的组织目标。这些目标既包括关系国家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也包括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核心技术。
-管理统筹性:有组织科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活动,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实施管理创新。这包括任务布局、组织方式、资源配置、评价反馈等方面的系统谋划,以构建并完善相应管理体制机制。
-领军人才统领:有组织科研必须至少有一位懂科学、会管理、有战略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牵头开展。这些领军人才除了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外,还具备强大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跨学科性:有组织科研强调跨学科、多领域交叉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形成交叉研究格局,以解决复杂、前沿、重大的研究问题。
-灵活性:有组织科研的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它可以根据科研任务的需要,组建临时团队或实体科研机构,以适应不同的科研需求。
有组织科研与个体科研的区别:
在研究目标上,有组织科研,通常具有明确且宏大的研究目标,这些目标往往与国家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难题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密相关。有组织科研致力于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个体科研,研究目标相对灵活多样,可能由个人的兴趣、专长或实际需求驱动。个体科研更注重对特定问题或现象的深入探讨,其目标可能更加具体和微观。
在组织形式上,有组织科研,采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制度安排,汇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形成跨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强调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以促进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和高效开展。而个体科研,主要由个人或小型研究团队独立完成,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个体科研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其研究过程可能更加自由灵活。
在资源利用上,有组织科研,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协同攻关。有组织科研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团队的优势,提高科研效率。而个体科研:资源利用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个人的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和时间等资源。个体科研在资源利用上可能更加精打细算,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产出。
在成果产出上,有组织科研,通常能够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重大科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这些成果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个体科研,成果产出可能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发明等。个体科研更注重对特定问题或现象的深入探讨和解析,其成果可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在科研效率上,有组织科研,由于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系统的组织形式和集中的资源优势,通常具有较高的科研效率。有组织科研能够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推动科研活动的快速进展和成果产出。而个体科研,科研效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研究能力、经费支持、实验条件等。个体科研在科研效率上可能更加依赖个人的努力和创新精神。
有组织科研作对组织者有极高的要求,主要包括:
-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理解能力。有组织科研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的理解能力。他们需要对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科研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
-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有组织科研需要整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资源和力量,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他们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科研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战略眼光。有组织科研通常针对某一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有组织攻关。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战略眼光,能够准确识别科研方向,把握科研趋势,为科研项目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
-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精神。有组织科研需要多个科研团队相互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精神,能够积极促进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和组织界限,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具备高效的管理和决策能力。有组织科研往往涉及复杂的科研管理和决策问题。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高效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科学规划科研项目,合理安排科研进度,有效管理科研团队和科研资源,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有效产出。
-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科研模式的不断创新,有组织科研对组织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跟踪学科前沿和技术动态,学习新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推动科研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然而,有组织科研也可能存在弊端:
-管理僵持,灵活机动不足:有组织科研往往伴随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要求,可能导致管理僵持,灵活性不足。这可能会抑制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自由探索的空间。
-利益冲突,团队协作受阻:在有组织科研中,不同团队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资源分配、成果归属等问题。这些冲突可能影响团队协作和科研效率。
-追求短期,忽视长期积累:有组织科研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绩效压力和成果产出要求,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度追求短期成果,忽视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学科发展。
-氛围紧张,形成身心压力:有组织科研的高压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可能导致科研氛围紧张,影响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资源集中,导致资源浪费:虽然有组织科研能够集中优势资源,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规划不当,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例如,过度投入于某些热门领域而忽视其他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三、我国倡导有组织科研的深层逻辑
有组织科研,作为当前我国科研组织范式变革,其倡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其主要包括:
(一)国家战略需求的迫切呼唤。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对科研活动的导向作用愈发凸显。有组织科研的提出,正是对国家战略需求迫切呼唤的积极响应。
有组织科研能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和国内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国家需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组织科研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的深度融合。
有组织科研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科研组织效率的提升需求。传统科研模式往往存在着科研资源分散、科研力量碎片化等问题,导致科研组织效率不高。有组织科研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科研组织效率。
有组织科研能够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统筹安排科研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无效配置。同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有组织科研能够推动科研力量的有效整合。传统科研模式下,科研力量往往分散于各个学科和领域之中,难以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有组织科研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的团队和平台,推动科研力量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三)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推动力量。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是当前科研模式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有组织科研的提出,正是对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积极回应和推动力量。
有组织科研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的个体研究向团队协作转变,从封闭式研究向开放式创新转变,从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转变。有组织科研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需求。
有组织科研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的创新。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科研活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的不断演进和升级。
(四)科研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科研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科研的提出,为科研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有组织科研促进科研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促进科研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升整个科研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有组织科研提升科研创新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提升整个科研创新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五)科研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科研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科研的提出,是科研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组织科研推动科研治理体系的完善。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加强科研治理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推动科研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有组织科研提升科研治理效能。通过有组织科研,国家能够加强科研项目的统筹管理和绩效评估,提升科研治理效能。同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科研治理活动,激发科研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研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四、有组织科研的主要运行模式
有组织科研的运行模式是一种高效、系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它强调目标导向、团队协作、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以及持续的评估与反馈。其运行模式主要是:
-目标设定与战略规划。有组织科研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标,这通常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或社会热点问题。目标设定后,需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包括研究方向、预期成果、时间节点等,确保科研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组织架构与团队建设。根据研究目标,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团队应包含领域专家、技术骨干、管理专员等,形成互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有组织科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这包括资金、设备、数据、人才等多方面资源的调配。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施联合采购、优化资源配置策略等方式,确保科研活动获得必要的支持,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项目精细管理与执行。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和里程碑。采用灵活的项目执行机制,如敏捷开发、迭代优化等,以适应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同时,加强项目监控和风险管理,确保科研活动按计划顺利推进。
-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团队协作是有组织科研的核心。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学术交流会议、技术研讨会等,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促进科研成果、技术方法、经验教训的共享与传承,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
-成果产出与转化应用。有组织科研注重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应用。鼓励团队成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参与标准制定等,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技术价值。同时,积极寻求与企业、政府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机会,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评估反馈与迭代改进。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对科研活动的进展、成果、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同时,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想法,促进科研活动的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
六、有组织科研的适合场景
有组织科研作为一种高效、系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其适合场景主要包括:
(一)重大科技项目与战略需求。当面对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或战略需求时,有组织科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类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以及长期的持续研究。通过有组织科研,可以明确研究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团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跨学科合作与前沿性探索。在科研领域,许多前沿问题和复杂挑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有组织科研通过构建跨学科合作平台,汇聚不同领域的专家,促进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有助于推动科研的深入探索和突破。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加速科研进程,产生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三)长周期持续性研究与监测。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持续研究和监测的领域,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有组织科研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通过设立长期研究项目,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和监测体系,可以持续跟踪和评估相关领域的动态变化,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明确成果导向与产业应用。有组织科研适合那些具有明确成果导向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的科研活动。通过设定清晰的研究目标和产出要求,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有组织科研还能够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外部机构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应用,实现科研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五)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组织科研能够通过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无效使用。同时,有组织科研还能够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科研活动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确保科研活动的持续高效进行。
不宜采用有组织科研模式的科研类型,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