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科普的新考题,科学素质的新考场

文摘   科学   2023-05-29 07:04   北京  
       

       提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多的任务将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完成,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其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挑战和问题。这给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出新目标新要求,给科普工作带来新期待新任务。(全文44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特别是chatgpt推出,标志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的里程碑。这个时代变化太快,由许多新兴技术所驱动,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人们越来越多的任务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完成(如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生成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涌现(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生成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如公平性和透明度、就业和教育问题等)。这里,想重点讨论交流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科普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将会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需要积极应对。

       ——生产力的提高: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物流和服务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得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大幅提升。这将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

       ——就业形态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将导致很多岗位的自动化,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职业形态。而一些新技术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岗位和机会。

       ——冲击传统行业: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很多传统行业和企业造成冲击,同时也会促进出现新的公司和行业。例如,电商平台和无人超市的兴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个人生活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健康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安全隐私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将更加重要。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和权利。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个人生存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个人生存能力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个人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并对自己的隐私和安全保持警惕。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据和安全意识。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是生存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而数据是基础,算法是关键,算力是保障。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创新和创造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工具,如何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关键。其中,提出问题的能力、系统架构的能力等,将是生存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生存发展能力。

       ——学习和适应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就业形态、工作方式、产品形态等发生变化,人们需要快速适应和学习新技术。

       ——协调和合作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但方式发生改变,需要提升相应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品德和伦理素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决策,需要提升伦理和道德修养。

       ——交往和沟通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仍然是重要的,但方式途径发生变化。

       ——创业和管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和管理,也需要创业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公民科学素质的新考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可以改变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这个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新的要求已经出现。公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解决中的能力。在过去,公民科学素质主要注重科学知识方面的培养,但在生存式人工智能时代,公众所需要的科技知识、解决方案等,都可以通过生成式人工技术等方式精准感知理解,并用拟人交流的范式提供。那么,这时候公民需要做些什么?公民科学素质应该考量的是什么?

      ——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指能够有效搜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产生和使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公民需要具备数据素养,能够理解数据的来源、性质和用途,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只有具备了数据素养,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所提供的便利和优势。

      ——算法素养。算法素养是指理解和应用算法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公民需要具备算法素养,能够理解和使用不同的算法,了解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具备算法素养,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避免算法对个人利益的侵害。

      ——伦理素养。伦理素养是指理解和实践伦理价值观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伦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公民需要具备伦理素养,能够认识到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道德和社会问题,掌握伦理分析和决策的方法,以保护个体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只有具备伦理素养,公民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能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革新和创新已经成为主要推动力。公民需要具备创新素养,能够理解并应用新技术,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只有具备创新素养,公民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四、生成人工智能时代,科普的新考题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补足公民科学素质的短板,以更好地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要深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同时,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这给科普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让公众了解和理解人工智能。

       ——让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如科普应该向公众解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基础原理,让人们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工作的。

       ——让公众了解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和防范对策。如科普应该告知公众人工智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数据泄露、个人隐私被滥用等,让公众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和权益。

       ——让公众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如科普应该告知公众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人们了解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类的未来。

       (二)  让公众学会应用人工智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公众学会应用人工智能并积极拥抱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让公众知道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从医疗保健到金融领域、从制造业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普应该介绍人工智能的特点和各种应用场景(如科普、办公、咨询,以及医疗、金融、交通等),以及利用对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情况,增强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了解和认识。 

       ——让公众理解并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如,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改变整个交通系统,而机器人的应用也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公众不能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

      ——让公众善于运用人工智能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公众应该学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 来方便地操作家庭电器,或者通过智能客服服务来解决问题。尽管人工智能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应用它。

       (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做好科普。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大规模训练的语言模型,如GPT-3等,来帮助做科普。作为一位科普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来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科普问答系统:利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可以搭建一个问答系统,向公众提供有关某个领域或主题的科普信息。公众可以通过输入问题,获取机器回答,这有助于提高大众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

      ——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构建科学知识图谱,将有关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实体、事件等信息进行关联。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式的方式探索知识图谱,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

      ——聊天机器人:科普机器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生成和理解技术,与公众进行对话,提供科学知识和解答问题。通过聊天机器人的方式,可以使科普变得更加有趣、互动性更强,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

      ——智能推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将公众的科技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分析,向公众推荐相应的科普内容。这样一来,公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科普信息,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

      ——科普创作:利用大模型生成科普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如社交媒体、网站、APP等。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需求和反馈,自动调整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在进行科普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编辑进行优化,修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信息,并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权威性。作为科普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便更好地应对公众的需求。

      (四)切实做好对人工智能生成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审核把关。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生成科普作品,但是生成的作品的科学性需要经过审核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在训练生成式模型时使用高质量、可靠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来源应该是经过专家审核的学术论文、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和数据以及可信的新闻报道等。通过使用这些数据,可以提高生成出的科普作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生成作品后,需要进行人工审核,以确保作品中的信息都是科学、准确和有根据的。这个过程需要由经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进行,他们可以检查并纠正任何不准确或不适当的内容。

       ——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生成的科普作品进行语法和拼写的检查,以确保文章的通顺和正确性。

      ——需要注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因为生成的作品只是基于已知信息和关联建立的规则进行组合和创造,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过程和判断。在审查生成的科普作品时,还需要进行人工的思考和有效的校对。

       (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对传播内容进行科学性审核把关。将人工智能用到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审核评估和把关,不仅可以更快速地识别虚假信息,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内容的可信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审核的效率和精度,为网络传播提供更加健康、科学、有益的环境。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传播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想法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也存在着虚假、低俗、不实等不良信息泛滥的问题。因此,对传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审核评估和把关显得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识别并定位垃圾信息、谣言信息、低俗信息等。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快速识别出其中的虚假、低俗、不实信息,并标注、移除这些内容。

      ——人工智能还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传播内容的来源进行分析,准确评估内容的可信度。例如,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出处、转载情况等信息,判断文章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从而更为准确地评估其科学性。

      ——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传播行为,为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审核评估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例如,通过对用户关注点、互动行为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为审核评估提供更加精确的指导。

士心察观
探讨科技界和科技社团共同关注问题,分享决策咨询、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等理论、观点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