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辅助写作,正常的打开方式

文摘   2024-09-26 07:09   北京  

2024年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百度文心导师首场见面会”,并以《跨越挑战  成就非凡》为题,以文心大模型深度用户的身份,分享了我与大模型结伴、辅助我写作,度过不同凡响一年的深刻体验。作者把会上分享的内容做了些整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全文35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一、恰时偶遇,一见钟情

我从事科普、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等工作40多年,注重方法论,喜欢思考、研究、写作和讲演。退休前,有好朋友建议我,退而不全休,得有点事做,写作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退休后,休息之余,我继续撰写我的决策咨询书稿。由于我们的决策与决策咨询,正面临新时代变迁、新形势变局的乌卡时代,原来的理论方法己过时,我找不到其写作和修改的方向,四异其稿,因为缺乏融入的系统决策咨询理论和方法支撑,始终不得要领,我曾选择过放弃。恰在此时(2023年5-6月间),生成式人工智能炒作正热、周边的朋友向我推荐文心大模型,我想:试试就试试。
初识文心大模型,没有教科书,没有说明书,充满好奇。我就把它简单地当作了我过去写文件时的“写作团队”。即,我把需要写作的任务背景、意图、主题、要点、要求等,形成一段高质量的短文,输入对话框,并让大模型每次帮我生成一项具体的内容。

不试不知道,一试太奇妙。初次接触文心大模型,我便被它的强大功能所震撼。它不仅理解了我的意图,而且只用了10多秒钟,就生成了我满意的文本,而且这些内容比我自己写的好。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久违的写作知己。从此,我将文心大模型作为辅助我写作的首选。

一年来,文心大模型辅助撰写完成了多部书稿、多篇高质量的咨询报告、多篇高水准的公号文章;同时,自写、自编、自发、自管,自办了《士心察观》微信公众号,推出200多篇文章,出现了一篇10w+文章、多篇1w+的文章。为此,我还接到过多家出版社的书稿约稿、多本杂志的论文约稿。

这一年,文心大模型助我破浪前行,重塑我的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让我的退休人生平稳转段,进入“融入社会、思想放飞、生命复活、身心快乐”的人生新阶段新境界。

二、心模相通,人机协同

一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大模型辅助写作的奥秘在“心模相通,人机协同”。文心大模型不仅是按照指令生成文字的机器,也能理解我的意图,捕捉我的需求,甚至能预见到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作中,我主要在“三个界面(或称三种境界)”中,与文心大模型展开密切协同,即:“学与习”的协同、“工与作”的协同、“想与思”的协同。

“学与习”的协同,即:当我需要它帮助解决写作的认知问题时,我就把文心大模型视为知识的导师。只要我提出认知方面的请求,它就会像知识的导师一样,即时解答疑惑,这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习得途经、全新的写作体验。

“工与作”的协同,即:当我需要它帮助完成写作任务时,我就把文心大模型视为一位不知疲倦、毫无怨言、高效的写作高手。只要我明确提出写作命题和具体任务的请求,它就会凭借其强大的语料、数据处理能力,迅速理解和响应,快速生成我需要的文本内容。

“想与思”的协同,即:当我需要它帮助分析解决问题时,我就把文心大模型视为具备卓越分析解决能力的思考者与分析家。只要我提出讨论分析问的命题和需求,它就能够迅速捕捉到问题的核心,运用其自带的各类分析工具、强大的分析能力和算法逻辑,为我们提供多角度、深层次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走出茧房,成就非凡

这一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大模型带我走出了创作认知的“茧房”,达到我写作上的新巅峰。过去,我的写作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范围,难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专业领域和工作边界。有了大模型辅助后,我开始尝试涉足之前未曾涉及、自己不懂的领域,挑战自己的写作极限。实践证明,原来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创作目标,在文心大模型的助力下都变得触手可及。我的作品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新鲜感和创新性,不仅实现写作产量的跃升,也大大提升作品质量水平,同时拓开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知的“世界三”,增强我写作的自信。

大模型助我:著书立说,梦想成真。

大模型助我:公号文章,轻松撰写。

大模型助我:专题讲座,精准制导。

大模型助我:撰写评论,观点独到。

大模型助我:选题研究,事半功倍。

大模型助我:文件转换,一键生成。

大模型助我:问题分析,深入浅出。

大模型助我:跨界学习,轻松愉悦。

大模型助我:是非分辨,远离困扰。

大模型助我:走出茧房,全视世界。

……

四、助而非替,靠而不赖

一年来,大模型无疑是我写作的强力助手,但它从未取代我作为写作者的核心地位。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在大模型辅助下产出新质态、优秀作品,大模型不仅替代不了作者,而且还需要作者“驾驭”。对作者来说,要驾驭好文心大模型,涉及到两个最根本问题,即:一个是如何要到内容,另一个是如何用好内容。

要想从文心大模型要到内容,需要作者具有很强的提问能力和沟通能力,考验的是我与模型对话的专业和艺术。

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作者的提问尤为重要。作者需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提出精准、有深度的问题,引导模型生成有价值的内容。作者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激发大模型从它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为你创作出优秀作品提供高效率的帮助。

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作者的沟通同等重要。这不仅仅是指作者与模型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需要作者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使模型能够理解并生成符合期望的内容。同时,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模型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以获得更精确、更有价值的内容。作者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大模型,为其创作出优秀作品提供高质量的帮助。

要想将文心大模型生成内容转化为高质量作品,还需要作者具有很强的决抉能力和赋情能力,考验的是我对大模型生成内容的选择和再造。

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作者的决抉至关重要。面对模型生成的大量内容,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以便从中挑选出最有价值、最符合主题的信息。这种决抉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筛选上,还体现在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把控上。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读者需求,对模型生成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和深度调整,使作品更加流畅、有逻辑、能对齐。决抉能力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效果,是产出新质态、优秀作品的重要保障。

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作者的赋情更不可或缺。面对模型生成的海量内容,作者需具备高超的情感注入与表达技巧,将冰冷的文字转化为具有情绪价值、富有感染力、充满个性特色的作品。这要求作者不仅深刻理解文章主题,还需准确捕捉读者情感需求,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见解融入其中。作者的赋情能力,是提升作品质量、产生共情共鸣,触动抵达人心,达到或超过作者、读者创作预期的关键所在。

助而非替,靠而不赖,这不仅是我对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的深刻体会和朴素理解,更是我对辅助写作的真实遵循。

五、因为想见,定能看见

一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大模型不是万能,但不使用它万万不能。大模型应用不复杂,只要遵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老少兼可,人人可为。

三大纪律,我的体验是

第一,辅助不主导。作者应始终保持对创作过程的主导权,大模型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第二,生成不替代。作者不能过度依赖生成文本,要通过增加个人见解、数据和独特视角,提升文本的创新性和价值。

第三,凡用必审改。作者在应用生成内容时,必须去AI味、去格式,并对其语法、逻辑,以及政治、科学、伦理、事实等进行严格审核校正。

六项注意,我的体验是:

第一,要明确写作目标需求。在使用文心大模型前,作者应明确其写作主题的定义(对标、对表)、目标和受众需求等,精心准备提示词。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大模型。要根据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文本类型,选择类似文心大模型一样的,科学知识库丰富、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强大、信息和数据更新及时等的大模型。

第三,要把大模型当成助手。不要把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想得太复杂,而应像日常写作、求助他人般自然,明确阐述需要大模型辅助的具体任务即可。

第四,要在提示词上下功夫。只有正确的输入,才会有你想要的输出,最好的办法是“以文引文”,即用一段短文(提示词),引出你需要的内容。

第五,要给大模型单一任务。为提高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作者应坚持每次仅分配一项具体任务,让它更专注地处理单一任务。

第六,要防范辅助写作风险。文心大模型辅助写作差错率远远低于人类,但作者仍需注意保护个人数据安全与隐私、要注重对其创作内容的审核把控。

因为想见,定能看见。但比较遗憾,现在大模型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多数人只是在悄悄用。我相信,借助大模型的强大功能,我一定能够见证更多的人们,在其写作路上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士心察观
探讨科技界和科技社团共同关注问题,分享决策咨询、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等理论、观点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