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最要紧的是消除“锚定偏误”

文摘   2024-07-12 07:15   北京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突出特点是向“新”而行,本质要求是凝“新”聚力。然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新生事物,往往会受到目标设定偏误、资源配置偏误、创新方向偏误、政策制定偏误和市场评估偏误等锚定偏误的不利影响和危害。为此,新质生产力要培育壮大,必须克服和避免锚定偏误的认知障碍,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好创新思维受限、资源配置扭曲、政策制定滞后,以及市场反应迟钝等严重阻碍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的问题。(全文54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一、锚定偏误及其主要特点

锚定偏误(Anchoring Bias),也被称为铆定谬误,是人们在决策和判断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认知偏误。它是指个体在做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最初获得的信息(即锚点),并以此为基准来调整后续的判断和决策。这种偏误,往往导致人们在做决策时,先入为主,过分依赖于最初的信息,并难以根据新的信息进行调整,使得其决策偏离最优解,从而对其判断和决策产生严重不利的后果。其主要特点如下:

-初始信息的强烈影响:锚定偏误的核心特点是初始信息(锚点)对后续判断和决策的强烈影响。一旦个体接受了一个初始信息,他们往往会难以摆脱这个信息的影响,即使后续出现了更有力的证据或信息。

-难以调整:由于锚定偏误的存在,个体往往难以根据新的信息或证据来调整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他们倾向于坚持最初的判断,即使这个判断已经与新的信息产生了冲突。

-普遍性:锚定偏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偏误的影响。它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领域或情境,而是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各种判断和决策过程中。

-影响决策的客观性:由于锚定偏误的存在,个体的决策往往缺乏客观性。他们倾向于根据最初的信息或印象来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点及培育壮大的本质要求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模式变革的综合体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其突出特点是向“新”而行,本质要求是凝“新”聚力。

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为: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它依赖于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通过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促进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形成了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发生在产业之间,也发生在产业内部,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

-绿色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挑战,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数智驱动: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下,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能力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支撑。

-开放协同:新质生产力的组织形式趋于平台化、网络化,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平台,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协同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市场响应速度。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根本要求,主要体现为:

-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化产业升级路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格局。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培育未来产业。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向世界,提升国际竞争力。

-注重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清洁生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锚定偏误的种种表现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生事物,往往会受到锚定偏误的不利影响,并在其不同层面和环节上影响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其包括有目标设定偏误、资源配置偏误、创新方向偏误、政策制定偏误和市场评估偏误等多种类型。

-目标设定偏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初期,往往需要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然而,如果决策者过分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数据或行业惯例作为“锚点”,可能会导致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无法准确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例如,可能会因为过去某一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过高估计新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或者因为对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而低估新质生产力的变革能力。

-资源配置偏误。资源配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如果决策者在分配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时,受到初始信息或既有观念的强烈影响,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均或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可能会因为对某一新兴技术的初期热情而过度投资,而忽视了其他同样具有潜力但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技术领域;或者因为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而在资源分配上给予新质生产力不足的支持。

-创新方向偏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然而,在创新过程中,如果决策者过分依赖于已有的技术路线或市场趋势作为“锚点”,可能会限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可能会因为对某一技术路径的熟悉和依赖,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方向;或者因为对短期市场需求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长期技术发展趋势的潜力和价值。

-政策制定偏误。政策环境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受到既有政策框架或国际经验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政策制定滞后、不适应或过度干预的情况。例如,可能会因为对国际经验的盲目借鉴,而忽视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或者因为对既有政策框架的依赖,而无法及时出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政策。

-市场评估偏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对市场需求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市场评估者受到初期市场反馈或既有市场格局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对市场潜力或竞争态势的误判。例如,可能会因为初期市场反响热烈而过高估计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前景,或者因为既有市场格局的稳定而低估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和变革能力。

四、锚定偏误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锚定偏误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极为不利,它不仅阻碍创新思维的拓展、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还削弱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等。其主要表现为:

-阻碍创新思维的拓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然而,锚定偏误导致决策者在面对新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以过去的经验或既有观念为基准进行评估和判断。这种思维惯性严重限制了创新思维的拓展,使得决策者难以跳出传统框架,看到新质生产力蕴含的无限可能。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早期许多汽车制造商在评估电动汽车市场潜力时,过分依赖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数据和经验。他们认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投入资源有限。然而,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等创新企业的崛起和电池技术的突破,电动汽车市场迅速崛起,对传统燃油车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这些传统汽车制造商因锚定偏误而错失了市场先机,导致在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然而,锚定偏误使得决策者在资源配置时,往往倾向于向熟悉或看似稳妥的领域倾斜,而忽视了具有潜在高回报的新质生产力领域。这种资源配置的扭曲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抑制了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初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认识不足,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那些未能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的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逐渐落后,错失了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宝贵机遇。

-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政策环境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锚定偏误导致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受到既有政策框架或国际经验的影响,难以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前瞻性的政策。这种政策滞后或不适配严重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初期对数字经济的认知有限,政策制定上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他们往往简单地复制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政策,而忽视了本国或本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利用、数字产业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挑战。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竞争加剧,这些地区因政策制定不当而面临发展困境。

-削弱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市场是检验新质生产力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然而,锚定偏误导致市场参与者在面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市场变化时,往往反应迟钝、决策滞后。他们过于依赖过去的市场经验和数据,难以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而在新质生产力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例如,在共享经济领域,早期许多传统企业对共享经济的崛起持观望态度,认为其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然而,随着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这些企业因锚定偏误而未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失去了与新质生产力企业竞争的有利时机。

五、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如何克服和避免其锚定偏误

新质生产力要培育与壮大,就必须克服和避免锚定偏误的认知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创新思维受限、资源配置扭曲、政策制定滞后,以及市场反应迟钝等严重阻碍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其主要措施包括:

-强化新质生产力科普,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普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科普,公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在科普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详细介绍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其定义、特征、构成要素以及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新质生产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果和效益,以增强科普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要克服锚定偏误,就必须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打破思维定势。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它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和跨界融合。需要摒弃过去的经验和观念的束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事物和新观念。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倡导跨界合作,打破行业壁垒,以促进新思想、新技术的碰撞与融合。

-优化资源配置,注重长期效益与动态调整。要优化资源配置,注重长期效益与动态调整。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资源配置往往受到锚定偏误的影响,过于依赖短期的市场反馈或既有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同时,资源配置应注重长期发展战略和潜在市场需求,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此外,还需要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调整资源配置,避免资源固化。

-加强政策创新,提高政策适应性与前瞻性。政策环境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克服锚定偏误带来的政策滞后或不适配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创新,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政策制定者应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以确保政策能够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求相匹配。同时,政策制定者还应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及时的政策修正和完善。

-增强市场敏感度,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捕捉市场机遇。这要求建立一套高效的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以便在市场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新质生产力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企业应注重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持续学习与受训,提升决策者认知水平。为了从根本上克服锚定偏误,持续的学习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市场参与者都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充分听取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减少锚定偏误的影响。同时,多元化的决策机制还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想法。


士心察观
探讨科技界和科技社团共同关注问题,分享决策咨询、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等理论、观点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