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间阅读教室——为孩子们收购二手书

文摘   教育   2024-02-27 08:56   云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少时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我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第一本课外书——《格林童话》,记不清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班主任某天进城开会给我们带回来一摞书,让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选了一本格林童话和其他什么书来着。第二天要交30块钱给老师,给我妈要钱的时候她似乎掏得很心疼,还质疑了一句:“多少?”嘀咕着还是把钱给我了。

就这样,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格林童话》。

只是从此后,我再也没见过老师带课外书来学校。我猜想,老师在村子里可能受到了非议,很可能也有我妈的参与。

再往后,出现在我家的课外书是我姐上初中后带回来的《聊斋志异》,被我和小伙伴翻得稀烂。这就是整个童年时期我们家的藏书量了。而住在我们家房后的小伙伴就不同了,他家有绕过我流口水的四大名著连环画。因为有个在城里工作的叔叔,藏书就是让人羡慕。每次我哄他借给我书看,都要叮嘱一句:翻轻点,不要整烂了,不然我妈骂了。看完赶紧还我!

这就是记忆中童年时代见过、摸过、看过并且有印象的几本书了。

谁承想,二十多后我来到乡村学校,和我的老师一样成了一名语文老师。调查孩子们看过哪些书?家里的图书数量如何?没有什么书;没看过;有一两本的;我在视频上看过;我妈妈不给我买。和二十多年前我的现状如出一辙,并没有什么改变。反倒是提到手机,孩子们反而喜笑颜开,一个个兴奋得把手举得高高的,个个有话要讲。

如今,我们还是没有打破信息闭塞、交通闭塞、认知闭塞的壁垒。

今年的是参加工作在农村任教的第八年,完整地带出一届学生后,我深知我们不能再一味地停留在灌输、刷题出高分的教法阶段。

一些孩子他最后不一定会走读书这条路,我们得为他们走出学校,忘掉了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之后,留下点什么。我想到的一个是品格的培养,另一个就是用阅读去推动孩子们能见到更大的世界。

所以,带第二届学生,我想实实在在地打造一间属于农村学校的阅读教室,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不知道孩子们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我不想再想了,越想越烦恼纠结,先做起来。

我决定豁出去了,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在网上收购一批适合六到八岁儿童阅读的绘本或儿童文学。

你可能会问学校不是有图书馆吗?能把那些读完就不错了。别人家的孩子让家长买呀?

没错,学校是有图书室,也鼓励学生借书。但是它和绝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室一样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敞开。里面的书籍或老或旧,都是些大部头,厚厚一本又一本,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极少。能真正看进去的也是少数。反而不知是某次哪个爱心人士给学校捐赠的一堆图书中我挑出了几十本适合一二年级阅读的绘本。这倒成了孩子们课余常翻阅的书籍。

刚上一年级时,孩子们不识字。我是在白板上投影书籍或PPT给孩子们讲绘本,我们共读《成语儿歌77首》;我把家里小朋友的绘本带去学校借给班上的孩子看,带去的书籍最受他们欢迎也最遭“罪”,特别是DK百科全书已经不能带回家了;也和一年级交换书籍,但是大家的数量都有限。

去年,也尝试列了一个书单让每个孩子买一本,带来学校分享。孩子们带来的书我真是有点不敢再提议了,大多数家长购买时可能是从多多下单而且选了最便宜的那一类。买回来的书质量画风极差,文字要不就是有重影要不就是字太小,纸张太单薄。不用说就是盗版。这样的书,不看也罢。

我尝试着在“亲近母语”申请阅读教室项目,初选已通过,可周期有点长,他们也寄来了需要老师阅读的书籍,一切还未落地。在此之前,我想先带着孩子们朗读《日有所诵》,开启海量阅读模式,让阅读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指望家长带着孩子们亲子阅读是不现实的,生存的大山已让一些家庭自顾不暇,对孩子的照看只能是是否到学校了,是否回家了,是否吃好吃饱了。

那么,想做点什么意义事情的我,想以自己的力量呼吁看到这篇文章的您,为我们还不成形的阅读教室做点什么?可以是您家里孩子不看的二手书,可以是一个闲置的小沙发,可以是一张阅读桌......若二手书不愿意捐赠,我愿意以二手书平台上收购二手书的价格购买(以多抓鱼平台为例)。

絮絮叨叨了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是否有诚意。愿您和我一起,带着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即使他们没有成为大人眼中成功的小孩,也能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他们有选择的权力,甚至帮他们表现得更出色。



冷冷冷静
只为记录日常和蜗牛般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