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听了一天的习作课,有那么一点点零星的想法,抓紧记录一下。以供日后参考。
想写好作文,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打底,也需要方法的指导。方法不是某几节课就能教会的,课文也算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在教学中一点点渗透方法。一开始是词句段的训练,这点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课本上简单的词语可以口头训练说话。后面才能顺利过渡到谋篇布局。
像我们的学生,三年级来写作文,能力弱的孩子还是懵的。因为我在前期和上一届相比算是写得少了,阅读的时间倒是相对多了,对理解力强的孩子而言,倒是有很好的迁移作用。
比如老师在执教《我的拿手好戏》时,用《挑西瓜》作为范文引路没错,但是分析得越多学生越乱。之前学过的《刷子李》更有指路的意义,有时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习作的安排本就是呈螺线上升的走势,相比范文《挑西瓜》,我更觉得刷子李更有读写发挥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在写作时没话可写,就是缺少生命体验。当学生没体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但是这个情景,有真情景和假情景。教学中不妨多花点时间,给学生创设情景,让情景在课堂和教学中真实发生,老师再加以指导,学生更有表达的欲望。《我的心砰砰跳》中的吹气球就是最好的真情景。
习作,习作。我的理解是学和练,学方法,及时练笔。提醒自己:别霸占着一节课讲,不要有一步到位的想法,要给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平时的教学,小练笔更能为作文开路。
讲太多,不如写写下水文。在写中发现问题。
对于班上的孩子,我现在需要做的是:为写得好的孩子办一份个人小报;我还不敢确定,我们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因为阅读发生了改变,先放大每个人写得好、写得灵动的句子,张贴于班级外墙;日记写得过于敷衍了事,不如寻找话题和灵感,先把范围缩小,才能激发写的兴趣。
没逻辑地写完这一段话,我反倒有点心虚了。我自己都很久没学习了,不见得就会教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