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传统故事
弘扬中华文化
“慧”阅读 “悦”成长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
你们好!欢迎来到县幼儿园“慧”阅读 “悦”成长系列活动之教师讲故事专栏。中国传统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到上下五千年的经典历史故事,都充分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故事,领略中华瑰宝的魅力吧!
《吹糖人》
本期主讲人:张老师
故事介绍
绘本《吹糖人》呈现了一种老北京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吹糖人。全书通过小孩子的视角,将吹糖人的职业描述与童真童趣相结合,将小孩儿对糖人垂涎三尺又不舍入口的童真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对老北京吹糖人这一民俗文化深深的怀念。
绘本音频
绘本内容
庙会里有那么多好玩的玩意儿:泥人,绢人,鬓人,皮影人……
可我最喜欢的是吹糖人。
我站在吹糖人的小摊子旁,看他是怎么吹出糖人的。他担子的一头,蹲着个烧木炭的小火炉,炉子上坐着把铁勺,铁勺里放着一坨柔软粘稠的糖稀。他先捏一点滑石粉,放在手心里,两手相对着搓一搓,再从铁勺里揪下一块糖稀放在手心里揉一揉。因为手指上、手心里都有滑石粉,糖稀就不粘手了。
他先把粘稠的糖稀团成一个圆圆的球,在糖球上按一个小坑,再把小坑周边收了口,一拉一拽,就带出一根细长的管子。掐断管子的一头,就可以吹糖人了。
他鼓着腮,吹着气,就像吹气球一样。一边吹一边用两只手又捏又拉,不大工夫就吹成了一个糖人。师傅举起糖人让我们猜这是谁,我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猪八戒!
师傅问:“谁买?”
我立刻回答:“我买!”
我举着猪八戒往家走。它肥头大耳,肚皮圆圆,全身焦黄,闪着油光。
路上,一个小娃娃问我:“这是猪八戒吗?”
我说:“是呀!”
他又问:“它甜吗?”
我说:“当然。”我舔舔猪八戒的脸,小娃娃就咂摸咂摸嘴。
一路上,我舔着猪八戒的脸、耳朵、肚子。 到家一看,猪八戒的肚子被我舔破了一个洞。
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玩过一种糖人,叫“猴拉稀”。“猴拉稀”什么样?哪里卖?
第二天,我就催着爸爸带我去买“猴拉稀”。
昨天给我吹猪八戒糖人的师傅说:“没问题。”他立刻就吹成了一个糖人。
啊,这不是孙悟空吗?
师傅不慌不忙地在孙悟空的后背上捅了一个洞,又在屁股上扎了一个小小的洞,还在它的脚下粘了一个小碗。最后,师傅舀了一勺糖稀倒进了洞里,糖稀从洞里又滴滴答答地漏到了碗里。师傅还送我一把小勺子,让我舀着吃。
这个“猴拉稀”太好吃了!我一路上就这么舀着吃,吃了一勺又一勺。到家了,也吃完了。
妈妈说:“把‘猴拉稀’的糖稀都吃光了,就好好留着孙悟空吧,别吃了。”我答应了妈妈。
三天后,我拿起“猴拉稀”欣赏着。我听说它脚下的那个小碗是江米做的,能吃。我试着掰下一小块尝了尝,果然是江米做的,还有点甜。我掰了一块,又掰了一块……不知不觉地就把江米小碗给吃完了。
我看着“猴拉稀”,想:是“猴拉稀”甜,还是猪八戒甜呢?我舔了一口,尝不出来,又舔了一口,还是尝不出来,舔到第三口,舔出来一个洞。
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起来舔三口,下午放学舔三口。
没几天工夫,“猴拉稀”也被我舔没了。
妈妈批评我是个馋猫!
爸爸批评我没有毅力!
他们说:“你怎么会这么馋呢?”
那一天,我又从吹糖人的担子边经过。我看见他刚刚吹出了一个糖人,是大肚弥勒佛,眉开眼笑地望着我。 我不好意思再让爸爸给我买糖人了。 可爸爸这次偏偏又给我买了这个大肚弥勒佛糖人。
我一路举着糖人,一口也没尝,一直举到家。
我每天望着这个大肚弥勒佛糖人。它一见我就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亲切,那么灿烂。
我在心里默默问它:“大肚弥勒佛,我的糖人,你说,我怎么会这么馋呢?”
它又笑了。
“大肚弥勒佛,你为什么笑我?”
互动话题
1.第一次吃的糖人是什么模样。
2.爸爸说的糖人叫什么名字。
音乐律动
谢谢倾听!
本期传统文化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张 望
撰稿:张 望
审核:瞿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