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只兔子、一只蚊子
一块花布、一块石头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我们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年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智慧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及深度,推进幼儿生成学习的课程组织能力,有效推进课程落实。我园开展了一场课程故事交流分享活动,在分享与研讨中思维碰撞,提升理念认知。
精彩分享
两位老师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述说着孩子们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课程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园的课程故事里,去发现其中的温暖、美好与成长!
中一班《“瓶”添快乐》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一些瓶子在用过之后被人们随意丢弃,建构区里放着各种高、矮、大、小不一样的空瓶子,“瓶子王国”之旅就此展开,我们将带着幼儿一起进入瓶子的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大四班《乐探身高》
帕克·帕尔默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美好的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幼儿精神的美好相遇。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让活动情智共生、充满趣味,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我们在班级设置了“我长高了”墙面,九月底给孩子们量身高的时候,有孩子说“老师,这怎么量啊?”“老师,我多高啊?”“生活即课程”,我们贯彻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查阅资料,生成《乐探身高》的课程故事,丰富幼儿有关测量身高的经验。
交流研讨 聚力前行
张曼:丁老师关于瓶子的课程故事源于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环境,在幼儿自发的情况下一步步生成,一次次推进。每一次幼儿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这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需要”的精神。
王咏仪:在课程故事分享中,丁老师立足幼儿身边常见的物品瓶子,围绕课程背景、课程过程实录(瓶子知多少、探秘瓶子、玩转瓶子、瓶子艺术、护瓶行动)、幼儿行为分析、课程特点价值、教师支持与反思等方面,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等方式,还原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成长痕迹,反思教师的支持策略,助力幼儿课程的深入开展。
本周我们正在开展《你的生日我的生日》班本课程,我们也是从孩子的生活、兴趣出发,跟随他们的脚步去延伸了一系列活动,比如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日,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生日故事,创作生日日历等等,我更加认识到课程故事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
谭梦:孙老师的课程故事贴合幼儿兴趣与生活:选择“乐探身高”这样的主题很巧妙,和大班幼儿自身的成长发育息息相关,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让孩子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去参与课程活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比如课程中孩子们互相测量身高、对比成长变化等环节,这些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切实感受到的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课程安排了让幼儿亲自参与测量身高、记录数据、分析身高变化等实践操作活动,那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这些动手实践,幼儿不仅锻炼了操作能力,更能在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像学着用合适的工具准确测量、尝试去发现身高增长的规律等,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后,陈主任对两位老师扎实实施课程故事的态度表示肯定,她认为:课程故事是主题活动的升华与高级形态,它围绕幼儿已有经验、感兴趣的事件衍生而来。我们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故事的含义,挖掘其价值,聚焦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支持他们深度学习。希望老师们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演绎更多精彩、有价值的课程故事!
最后,陈娜园长对两位老师的课程故事进行总结点评。孙老师的”乐探身高“课程故事可以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投放身高记录本,引导幼儿记录表征,更加清晰地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做持续性课程。丁老师的“瓶”添快乐课程故事可以利用瓶子展示出的作品:粘土手工、搭建成品让幼儿进行记录表征,针对瓶子的制作一环节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陈娜园长提出:每位老师要做好课程,助推幼儿成长,让课程落地,让课程可视化!
编辑:丁 凡
审稿:陈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