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2周的胎儿,突然没了“心跳”,了解到背后的原因:令人发指!

文摘   2024-11-20 19:30   陕西  

先来看一个案例:


31岁的孕妇张女士,怀孕已达32周,她感觉腹中胎儿忽然停止了活动,于是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胎儿已无生命迹象。


接诊医生一见到这位孕妇,便察觉情况不妙,因为她极度消瘦,怀孕32周体重仅41.5kg。孕妇面色泛黄,走几步路就气喘不止,盗汗连连,手脚冰冷。


随后,接诊医生建议张女士进行全面检查。然而,当医生掀开她的衣服时,惊讶地发现她的腹部和四肢布满了青紫色淤斑。这些淤斑并非外伤所致,更像是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医生询问了张女士一些情况,但她也说不清楚具体情况。医生担心腹中胎儿的安全,急忙进行胎心听诊,但情况令人担忧—胎儿没有任何胎心音。随后,医生安排张女士进行了凝血功能筛查,结果显示她存在典型的凝血功能障碍。



医生迅速询问张女士,这两天是否能感受到胎动。张女士摇头表示,从昨天开始她就觉得腹中胎儿不再动弹,因此才忧心忡忡地来到医院进行产检。医生只好建议张女士再做一次腹部彩超。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彩超显示张女士腹中的胎儿已确认为死胎。


张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呆立良久,随后失声痛哭,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备孕期间,张女士并未发现有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突然出现此病状呢?医生询问张女士是否存在家族病史,或者近期是否有饮食不当的情况。


她说,在怀孕期间曾长期服用一种标榜为减肥药的产品。听到张女士的这一陈述,医生深感震惊,因为孕妇擅自服药是极为危险的行为,这是基本医疗常识。张女士透露,她一直以来都有较为严重的容貌焦虑,怀孕后更担心体重增加,于是偷偷购买了一种声称能快速减重的药物。服药后,她的体重果真未见增长,反而逐渐减轻。



医生从张女士处获取了减肥药,经过成分化验发现,该药物主要作用是加速肠胃蠕动,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然而,这种作用导致张女士无法吸收必要的维生素K,从而引发严重的凝血障碍,这也是她未能保住胎儿的原因。


对于孕妇和胎儿而言,维生素K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营养素,它也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体的凝血机制,预防内出血,并且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出现与凝血相关的疾病。


通常情况下,维生素K不需要特别补充,因为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食物来源包括蛋黄、大豆油、鱼肝油及各种绿叶蔬菜。然而,在孕中晚期,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维生素吸收能力下降的情况,此时医生会建议适量补充含有维生素K的营养物质。


然而,像张女士这样擅自服用减肥药来改变肠道环境,所引发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通常,医生会反复告诫每位孕妇切勿自行用药,即便是一粒普通的感冒药,也可能危及腹中胎儿的生命。


孕期滥用药物很危险


孕期不宜随意用药已成为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孕期完全禁止用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用药,才是正确的选择。目前,中国参照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将孕妇用药按危害程度分为五级。



在孕期用药时,A、B级药物被认为是安全的。C、D级药物虽有致畸或致流产的风险,但若对孕妇病情有益,需在权衡利弊后使用。X级药物对胎儿具有严重危害,孕期应禁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危害等级均基于适当剂量范围内,若药物剂量超标,原本安全的A级药物也可能转为具有严重风险的X级药物,导致畸形发生。


▶ A级药物


当前证据表明,该药物对孕妇安全,不会对胚胎和胎儿造成伤害。


即使是A级药物,过量使用同样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即使是维生素类药物也不能滥用。一旦摄入过量,原本安全的药物也可能变得不安全。


例如,维生素B6可用于缓解妊娠呕吐症状,但在超过每日推荐剂量1.9mg的情况下,它将被归类为C级药物。此外,怀孕早期过量摄入此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及感觉性神经病变。



同样的,维生素A在每日剂量达到2万IU时,会导致胎儿畸形,此时维生素A便被归类为X级药物。


例如,维生素D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主动脉或肾脏动脉狭窄、主动脉发育不全、智力发育迟缓和高血压等病症。


而维生素K过量则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此外,虽然琥珀酸亚铁、叶酸、甲状腺素和左甲状腺素等属于A级药物,但切记不能过量服用。


▶ B级药物


对孕妇较为安全,且基本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


抗微生物药物中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特比萘芬、阿昔洛韦等均被列为B级。甲硝唑虽属B级,但在怀孕前三个月禁用于治疗私处滴虫病。此外,呋喃妥因同样为B级,但在妊娠晚期(38周后)、即将分娩或临盆时禁用,因其可能导致胎儿溶血性贫血。



心血管系统药物中,如莫雷西嗪、吲达帕胺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属于B级。呼吸系统药物多数也为B级,包括乙酰半胱氨酸、孟鲁司特钠、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气雾剂/吸入用混悬液)以及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


消化系统药物中,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兰索拉唑、泮多拉唑、硫糖铝、甲氧氯普胺、乳果糖、洛哌丁胺和熊去氧胆酸等均属于B级。血液系统中,氨甲环酸、双嘧达莫和氯吡格雷也属于B级。此外,内分泌系统中的泼尼松、泼尼松龙、胰岛素、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同样被列为B级。


▶ C级药物


该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可能导致畸形或致死胚胎,但目前尚未有人类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因此,在孕期使用该药物时,需要仔细权衡其利弊。


抗微生物药物中的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属于C级,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严格避孕,且更昔洛韦还要求育龄男性停药后至少三个月才可进入备孕阶段。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普利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在妊娠前三个月属于C级,在中期和后期三个月则属于D级,备孕期间不可服用,若在服用期间发现怀孕应立即停药。



消化系统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属于C级。皮肤科药物中,维A酸同样被列为C级,育龄妇女在使用期间必须严格避免怀孕。


▶ D级药物


有确切证据表明,该药物对胎儿存在危害。除非在孕妇使用后能带来绝对的治疗效果,否则不应考虑使用该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中的四环素类,例如四环素和土霉素,大多属于D级,这些药物容易通过胎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抗生素类如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此外,某些抗生素会诱发先天性耳聋,并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和先天性白内障。某些镇静类药物也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损害。


▶ X级药物


此类药物明确会对胎儿造成异常,因此在妊娠期间应严禁使用。


例如,抗癌药、化疗药和激素类药物等,可能会导致畸形、死胎等严重后果。如需使用这些药物,医生通常会建议终止妊娠。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脑积水、唇腭裂、早产和死胎等问题。



抗微生物类药物利巴韦林对可能怀孕的妇女及其男性配偶均为禁用,且在用药期间及其停药后的6个月内,女性及男性配偶都应采取避孕措施。心血管系统中的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分类为X级。


皮肤药物中,异维A酸属于X级,在服药期间及服药后3个月内需严格避孕。阿维A同样属于X级,妊娠期妇女以及计划在3年内怀孕者均禁止使用此药,育龄妇女在停药至少3年后方可考虑怀孕。


妊娠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可待因及金刚烷胺成分的制剂。此外,妊娠早期妇女禁用右美沙芬,而妊娠前三个月则禁用愈创甘油醚。


中药同样需慎服!


除了西药之外,还需避免一些中成药。凡是说明书上标注“孕妇忌用”或“孕妇慎用”的中成药,均不宜服用。中草药制剂的成分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因此孕妇在服用中药时应格外谨慎。


一、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坚决不能服用。例如,虻虫、水蛭、莪术,三棱等中药。


二、开窍走窜类药物。如某些中药,如蜈蚣等,虽然在某些病症中有良好治疗效果,但孕妇服用会严重威胁胎儿的健康,即便如此,也需避免使用。



三、涌吐类药物。如藜芦、瓜蒂等,这些药物虽然在吐出误食物品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其寒性属性,孕妇服用对自身和胎儿均有不良影响。


四、逐水类药物。譬如牵牛子、商陆、芫花、大戟、甘遂等,这些药物能够治疗水肿,并具有利尿作用,但孕妇应禁止使用。


五、攻下类药物,如芦荟、番泻叶、巴豆等。孕妇若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导致私处出血,甚至可能引发流产,因此应避免使用。


药物皆有副作用,对孕妇而言,其影响最深的是胎儿。因此,怀孕期间,孕妇必须重视自身健康,只有保持健康才能确保胎儿无恙。在任何情况下,孕妇都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实在无法避免,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决定。


 Dr.HAODI 

-推荐阅读-

同样是生娃为啥有的女性越来越瘦,你却越来越胖,答案其实很简单


听说孕期长痘怀的是男宝?别再被错误观念所左右,一文揭开真相!


怀孕也会有“假”,假性怀孕的3个常见症状,备孕的你经历过吗?


很多种疾病都可遗传,但这4种疾病还会隔代遗传,父母要重视起来


孕妈吃“橄榄炖猪肚”祛胎毒,当晚被送ICU,医生:别随便听信谣言


妇产医生马良坤
协和妇产科马良坤大夫个人号,为准备怀孕、怀孕期、即将分娩或已分娩准妈妈和新妈妈提供孕前,孕期,产前产后及新生儿护理等最专业的科普知识,与您一起关注孕妇孕期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