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干巴巴的?口干、鼻干、嗓子干,连咳嗽都变得频繁起来,总是“坑-咯”清嗓子,皮肤、嘴唇也开始起皮、干裂,这些都是“燥邪”在作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应对这烦人的秋燥,特别是那种让人咳嗽不止的凉燥。
一是燥邪干涩,易耗伤津液,让你身体里的水分减少,到处干巴巴的;二是燥邪伤肺,呼吸道症状首当其冲,干咳、咽喉不适,甚至感冒都跟着来了。所以,很多关注健康的朋友会在这个季节煮一些莲藕、百合、荸荠、梨、山药来滋润一下,这都是很棒的养生妙招。
莲藕排骨汤
等等,先别急着吃梨!你知道吗,燥邪还分温燥和凉燥呢。有时候吃梨反而加重咳嗽,就是因为没分清这两种燥。温燥:如果你平时火气大,怕热喜凉,体质偏热,那多半是温燥。凉燥:如果你阳虚怕冷,喜欢暖和,那感受燥邪后,可能就是凉燥了。咳嗽:温燥咳嗽无痰或痰黏、痰少、咳血;凉燥则是痰白清稀。口渴:温燥喜欢凉水,心烦;凉燥喜欢热饮,较少心烦。在清代《温病条辨》里,温燥的代表方是桑杏汤,凉燥的代表方是杏苏散。由于最近天气转凉,凉燥的比较多,今天黄药师重点聊聊用于凉燥的杏苏散。
杏苏散组成:
紫苏叶、苦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桔梗、枳壳、陈皮(各6克),甘草(3克),大枣(去核,3枚),生姜(3片)(剂量仅供参考,可按个人情况辨证加减)紫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推动凉燥之邪向外而散。
苦杏仁:润肺燥,开肺气,止咳平喘的能手。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辅助紫苏叶发散表邪,又助杏仁降气化痰。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
茯苓、半夏、陈皮:健脾渗湿,化痰组合,把痰湿垃圾统统带走。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解表又调和脾胃。
甘草:调和诸药,止咳利咽。
整个方可用于感受秋天凉燥之气,燥邪伤肺,引起的咳嗽、咳痰、咽喉不适。或者风寒感冒、凉燥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烧、怕冷无汗、鼻塞咽干、微有头痛等症状。可用于现代医学感冒、流感、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兼有痰湿内阻者。
如果一时间凑不齐这么多药,也可以用简易版——苏叶陈皮饮:熬水,大火烧开,转小火5分钟,即可倒出。或用开水泡后直接饮用,方便又实用。陈皮
如果觉得汤药麻烦,还有中成药可以选择。这3种中成药与杏苏散思路相同,剂型不同,都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杏苏止咳糖浆、杏苏止咳口服液:紫苏叶、苦杏仁、前胡、桔梗、陈皮、甘草。用于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杏苏合剂:苦杏仁、紫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姜半夏、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用于外感风寒或凉燥,鼻塞声重,怕冷无汗,咳嗽痰稀。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最后,黄药师要提醒大家:千万别一提秋燥就吃梨。因为梨是凉性的,对于感受凉燥的人来说,不要再吃寒凉的东西了,而是需要用一些温药,让身体温暖起来,身体的水液循环才会正常运行。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置为“星标”,这样可以第一时间阅读到我们推送的文章。
操作如下:
今日“考考你”答案:B,您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