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美国对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之一Gazprombank实施制裁,这不仅对俄罗斯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复杂的间接效应。本文将从中国的视角,分析这一制裁对中俄经贸关系、中国企业合规管理以及整体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
1. 中俄经贸关系的潜在影响
中俄两国近年来在能源、金融和科技领域深化合作,而Gazprombank是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关键金融支持者。制裁措施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中俄经贸合作:
能源支付和结算风险:Gazprombank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是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买家。美国的制裁可能导致Gazprombank难以处理美元结算,进而促使中俄更多采用人民币、卢布或其他货币进行交易。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机遇,但短期内可能增加支付和结算成本。
供应链的连带影响:Gazprombank的制裁可能波及与其合作的中资企业,尤其是在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中提供服务或设备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面临合同履行困难或收付款延迟的风险。
2. 对中国企业的合规挑战
美国制裁具有广泛的域外效力,对与Gazprombank直接或间接合作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
金融制裁的传导效应:尽管中国企业与Gazprombank的业务往来可能基于合法性,但美国的制裁规则(如《特别指定国民和受阻人员名单》(SDN))可能要求国际金融机构阻止相关交易。这可能导致中资银行或企业的资金被扣押或冻结。
次级制裁的风险:如果中国企业在支持Gazprombank的业务中被认定“协助”规避制裁,美国可能施加次级制裁,限制这些企业进入美元体系或与美国相关的市场。
3. 对中国金融体系和支付网络的启示
制裁对Gazprombank的打击也突显了金融系统在地缘政治对抗中的脆弱性。对中国而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努力至关重要:
进一步推动去美元化:中俄可能进一步加强以人民币结算的双边贸易,减少对美元支付网络(如SWIFT系统)的依赖。这对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战略意义,但也需要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支持。
支付网络的独立性:Gazprombank的案例提醒中国需加速推进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完善与俄罗斯类似的SPFS系统对接,从而在类似制裁中维护金融交易的独立性。
4. 对中资企业的建议
为应对Gazprombank制裁的可能风险,中国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
合规体系的升级:加强对美国制裁规则的了解,特别是对SDN清单和次级制裁指南的了解,制定针对性合规政策。
尽职调查的深化:对与俄罗斯相关交易进行全面尽职调查,识别制裁高风险业务伙伴并实施防控措施。
多元化的支付和融资渠道:优先选择非美元支付路径,降低因制裁而被冻结资产的可能性,同时探索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完成复杂结算的可行性。
结语
美国对Gazprombank的制裁不仅仅是针对俄罗斯经济的工具,其影响已延伸至全球范围。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中国需在中俄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外部制裁的风险防控,同时加速国内金融体系的独立建设,提升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