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的深秋时节,天地之气不断收敛,气候变得干燥。中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与肺脏相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加之小孩子肺常不足,抵抗外邪能力偏弱,所以最易为秋燥所伤而出现咳嗽、口干鼻燥等伤津耗液症状。又因初秋有“秋老虎”余威,深秋有冷空气来袭,小儿稚阴稚阳,容易发病或传变,使得秋季燥咳变得复杂而难辨。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来谈谈孩子秋季燥咳的辨识和防治。
初秋,多以温燥咳嗽为多见,其发病特点为干咳少痰,咳痰不畅,伴有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口唇干裂、嗓子干痛、鼻出血、鼻痒、皮肤干痒、大便干结、眼睛干涩、舌红苔薄黄等。
深秋,多以凉燥咳嗽为多见,其发病特点为干咳少痰,痰质清稀,伴有咽痒、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白等。
对此,我们主要从推养两方面着手防治秋燥咳嗽。
针对温燥咳嗽,我们主张以清热润肺止咳为治则进行防治。推荐小儿推拿的基本操作如下:
/ 清肺经 /
肺经位于无名指螺纹面。操作时一手持小儿无名指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着力在小儿无名指螺纹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一般操作1-3分钟。频率为200-300次/分。可起到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 清天河水 /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窝呈一直线。操作时以左手持小儿手,使掌心向上,托小儿手臂,以右手食、中指二指自腕横纹向上推至肘窝1-3分钟。频率为200-300次/分。清天河水作用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热清则津液得以保存,燥热则自灭。
/ 揉二人上马 /
二人上马位于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两掌骨间凹陷中。操作时一手托住小儿手,使掌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揉该穴1-2分钟。频率为120-160次/分。可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 推揉肺俞 /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简便取穴:在找到颈项部脊柱最突出的骨性突起,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此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个棘突下,脊柱左右两边约一指宽即为此穴)。操作时先以两拇指端按揉该穴1-2分钟,再用两拇指端分别自肺俞沿肩胛骨内缘由上向下做分推运动。揉肺俞的频率为120-160次/分,分推肺俞的频率为20-30次/分,可起到肃肺止咳的作用。
/ 退六腑 /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一手持小儿手(手心向上),食指在下托小儿前臂,再以另一手食中二指自肘尖推至腕横纹尺侧1-2分钟。频率为200-300次/分,可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针对凉燥咳嗽,我们以温润化痰止咳为治则进行防治。推荐小儿推拿的基本操作如下:
/ 清肺经、推揉肺俞、揉二马 /
位置与操作同上。
/ 揉一窝风 /
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凹陷处。操作时,医者用一手托小儿手,使小儿掌面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或食指甲揉1~3分钟。频率为120-160次/分,可起到温中散寒的功效。
/ 拿风池 /
风池位于枕骨下,左右各一,两大筋间凹陷处。操作时,医者一手轻扶小儿前额部,使小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对拿而揉1~3分钟。频率为120-160次/分。可起到祛散风寒的作用。
1
科学“秋冻”与“避燥”,防止外感燥咳
秋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比较大,但天气转凉,气候日渐干燥,加之初秋兼夹着夏火之余气,深秋兼夹近冬之寒邪,小孩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的宝宝及时增减衣物,科学“秋冻”,避免受热或感寒而发生燥咳等疾病。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较高,家长们不必过早添加衣物。
仲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穿衣适当调整,根据孩子体质不同,不同程度让孩子“冻一冻”,以逐渐适应寒冷的到来。否则穿衣过厚导致汗出过多而伤津耗气,容易引发温燥咳嗽等疾病。
晚秋时节:气温骤降,常有近冬之寒,孩子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保障孩子背部、肚脐胃脘部、足部等部位保暖,心胸和头部保持适当凉爽,避免受凉引发凉燥咳嗽等疾病。
2
饮食宜减辛增酸润燥,科学贴秋膘
《黄帝内经》有云:“秋主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酸补之,辛泻之”。也就说,在秋季,孩子们的饮食宜适当进食山楂、乌梅、葡萄、柠檬等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减少辣椒、胡椒、韭菜等辛味食物避免燥热伤津引发秋燥咳嗽。另外,给孩子贴秋膘时,也要注意防秋燥防积食。对此,我们可选择百合、银耳、甘蔗等润燥食物,避免进食过多辛辣、油炸、肥腻食物,还有注意节制冷饮冷食以及寒凉的瓜类水果等,避免孩子出现积食,郁久化热引发或加重燥咳。
最后提示:咳嗽,既可能是一个独立病种,又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当您的宝宝出现咳嗽症状时,当及时前往医院鉴诊,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小儿推拿协助治疗,切忌贻误病机,耽误病情。
【END】
图文 I 李桂华
编辑 I 刘高新丽*
校对 I 陈英英
审核 I 张玮
作者简介
李桂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推拿中心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市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编委,《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图解小儿推拿》副主编,《津沽小儿推拿》编委。长期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小儿推拿学教学任务。目前主持2项课题,参研国家及省部级各项课题1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擅治病种:
擅长治疗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伤食、厌食、便秘、脾虚腹泻、功能性腹痛等)、呼吸道疾患(反复性感冒、咳嗽、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以及过敏、发育迟缓、夜啼、抽动症等疾病。
出诊信息
应诊时间:
周一、周三——北院区(鞍山西道);
周二、周四、周六——南院区(昌凌路)
咨询电话:
15202265965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