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关锦鹏与《人海同游》:步履不停
体娱
电影
2024-09-11 10:17
北京
暑期档尾声上映的《人海同游》,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前后获得了18个国际电影节的推介,能感受到导演蔡杰身上的才气,后来才注意到本片监制是关锦鹏,风格确实有相近之处。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能够处理得迂回婉转,前半段有点像《小伟》,后半段走上阿彼察邦风,对感官细节的关注以及画面色彩的运用很有想法,仿佛做了一场色彩斑斓的梦,后劲很足。孙阳和太保这两位很喜欢的演员,一头一尾,像整部电影的定海神针,尤其是太保饰演的父亲出来,没有一句台词,但特别戳人。“电影好朋友”孙阳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表演生动自然,并没有看够。粤语真的是很奇妙的语言,很多电影只要讲粤语都会增加一些独特的气质,比如《过春天》和《过时·过节》,都是佳作。粤语区的好故事和好演员值得发掘,并被珍视。此次《人海同游》内地上映,监制关锦鹏非常重视,专门坐早班机从香港赶往北京宣传,下午到晚上密集的采访和映后见面,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回香港,真正地做了一次“宣传特种兵”。不过关锦鹏甘之如饴,正如他所说,近年来这样聚焦香港市井生活的新人新作能在内地上映实属不易,能为影片出一份力,再累也是值得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篇十分难得的采访文章,许久没有在内地做采访的关锦鹏,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了为《人海同游》保驾护航的过程、对当下女性角色塑造的观察、香港新导演及艺术电影的发展困境、女性觉醒思潮的冲击及创作中自我审视意识的养成,当然还有近些年在忙的一些项目的近况。
其中他特别提到的创作者的自省意识令我颇受触动,当下很多男性创作者,该如何避免男凝或者固化视角?适当的自我提醒很重要。关锦鹏提到他每次完成创作后一定要自我审视看里面有没有消费所关注群体的情况,比如他拍同志题材电影,他知道观众希望看到一些同志们充满猎奇性的一面,比如钓鱼的公厕、同志澡堂之类的奇观,但如果展现出来往往就意味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其实就是在消费这一群体,所以他从来不会这么拍。拍女性故事亦然,为什么说关锦鹏的女性电影拍得好,是因为这种同理心很重要,他会做大量前期的采访和调研,在剧本中规避掉那些会迎合观众猎奇心的地方,这样的片子也许不会好卖,但做到了足够尊重关注的群体,这样的自省意识,应该是年轻的创作者们早期就应该培养起来的。虽然作为导演的关锦鹏暂时还不会有新作与我们见面,但作为电影人的关锦鹏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用自己的经验与资源帮助更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就在这“步履不停”之中,属于这一代电影人的影像艺术正在碰撞出更多样的可能性,而对于电影的热爱也在一棒接一棒地向下传承着,生生不息。
以下是监制关锦鹏的自述,他和我们分享了与电影《人海同游》的故事:2017年,我被邀请去吴天明电影基金会的创投担任评审,听到了蔡杰导演的项目阐述,那时他只有一个两三千字的故事大纲,有一点他蛮打动我的,因为我个人跟编剧合作,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首先要理清人物的多层次与多面性,蔡导的阐述中对几个人物特别是夫妻俩和女儿的关系,阐述得非常好,内容上也给了观众足够多的思考空间。最终几位评审意见很一致,就把奖给到他了。后来他们拿了奖金,做完剧本调研,来问我会不会愿意做这部电影的监制,我同意了,开始更近距离地接触这部影片。一部好的电影,除了要关注人物,导演还要设身处地去感受角色的情感与生活,后来片子做完后,我觉得蔡导完成得比原剧本更好,他利用了很多空间与情境,包括广州和香港的城市属性,特别是香港部分的父女关系,以及女主角寻找自我的过程、对自我的判断,都很淋漓尽致。电影里婉婷这个女主角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过去拍《胭脂扣》也好,《阮玲玉》也好,都很注重女性角色内心强度的塑造。那时香港电影的大环境还是男人世界,女性角色往往被放在比较边缘的位置,就像《胭脂扣》,梅艳芳诠释的是一个痴情女鬼的形象,最后看到十二少贪生怕死,没有和他殉情,只能把胭脂扣还给他的时候,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阮玲玉》也一样,那个演默片的阮玲玉所经历的故事,以及她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还有张曼玉本身,交织缠绕在一起,当时筹备的时候我和张曼玉聊,她说我才不会自杀,这是我自己的事,根本不会理外界的纷纷扰扰。婉婷这个角色我在听导演阐述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她也是有这种强度的,她的父亲在香港有太太,又跑到内地养了一个女人,完全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应该有的责任,这种现象在社会上不乏其人,也是真实的香港城市情况。作为香港人,我持续关注这个城市,所以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离开香港去国外发展,我说离开香港我还能做电影吗?包括现在我还在城市大学教书,碰到很多年轻人,都是选修导演和编剧的,他们对电影的想法,仍然会给我很多启发,这也是我仍然坚持在香港拍电影的原因。现在很多香港的年轻导演,他们拿到了创意香港的奖金去拍电影,香港过去八九十年代黄金时代有那时电影的风格,涌现了像许鞍华导演、严浩导演、徐克导演、谭家明导演等等,但那时香港电影工业还处在比较商业化的环境中,吸引来的很多投资人都是需要导演卖钱的,所以这些导演们也需要在商业和作者表达中间找平衡。现在的年轻导演更愿意讲自己的故事,比如我监制的另一部祝紫嫣导演的《但愿人长久》,那是一个半自传剧本,他们讲能令自己动情的故事也拍得很好。电影是需要留白空间的,好电影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留白是高明的,虽然讲的是自己的故事,但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要退一步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看这个故事讲得怎么样,有没有与他们产生关系,这都很重要。不仅是香港观众,还有外国的观众,比如《阮玲玉》《胭脂扣》《蓝宇》《地下情》最近又在欧洲上映修复版,如果电影故事处理得足够好的话,它是有自己的生命的,任何年代的观众看,都会找到共鸣。我会经常建议我的学生,作者性一定要保持,同时要慢慢建立自己个人的风格,不仅是影像风格,还有如何去捕捉电影里人物的细节,让大家看这个人物不觉得乏味。这两年找我做监制的影片很多,最近还有一部正在剪接中,前期找资金费了很多功夫。这一代香港电影人很辛苦,比我们辛苦多了,真的是要从零开始,现在都要自己写剧本,不像我们那时候公司提供好的编剧,只需要做好导演工作就行。目前香港影视行业的投资与资源正在不断缩小,这是很遗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祝紫嫣前几年通过别人找到了我的电话,我看号码不认识,但还是接了,听她自我介绍,说刚写好一个剧本,准备参加创意香港,但因为他们递交需要说是哪一位有经验的导演来帮你做监制,我说我不认识你,见都没有见过,你不如先把剧本给我看,看完我尽快给你回复。两天后我就收到了她的全剧本,我看完之后很被打动,马上联系她说你可以把我的名字写在监制一栏,所以对我来说,我选择监制项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好的剧本,当然了,说起来很简单,真要写出好的剧本,难度是非常大的。
蔡杰导演也是从他的成长经历出发,找到与城市的关联。他是潮汕人,对于香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觉得《人海同游》拍香港的部分是非常好的,我回想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香港导演拍的关于香港的电影,比如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它就是最直观展现香港面貌和风气的,但又用了类型化的外壳来包装,许鞍华的《疯劫》和《撞到正》也是,里面发生的事情都是观众熟悉的,需要对这座城市有足够多的观察,投入足够多的感情才能够拍好。当然我刚才提到的那些著名导演,很多我都是先做他们的场记,后来做助理编导,直到副导演。许鞍华我是跟得最多的,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和他们沟通,这几位不是说:关锦鹏,拍戏应该这样子或那样子,他们是用自己如何与演员沟通、与摄影师沟通、与美术沟通、与造型沟通来给我启发,当时我就在旁边当他们的助手,真的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读完书,因为要参加创意香港就开始写剧本,缺少临场的经验。蔡杰导演还不错,他拍这部剧情长片前拍过纪录片,也拍过短片,祝紫嫣则是写文字出身的,常年在报纸写专栏,还出版过小说,文学和哲学给了她很多的滋养,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就很难得。大部分导演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多看多学习,虽然现在不像我那个时候有机会在剧组一步步跟着看跟着学,但网络上有很多电影制作的幕后花絮或者解读,一定要多看,不要嫌麻烦,基本功还是要做得更扎实一点。现在拍女人戏确实要比我拍戏的八九十年代要难,我那个年代的女性观众看完以后会体会与感受,像《胭脂扣》和《阮玲玉》观众都找到了角色的生命长度,我刚才有讲到一个角色的多面性,要丰富,就像我拍《蓝宇》,很多人说这不就是一部同性电影嘛,我说是的,但我不会拍他们去桑拿,拍那些同志们一定要做的事,我不想去消费这个题材,消费同志的情感关系,因为这段关系中不仅有身体性爱,更重要的是感情。现在很多女性观众觉得男导演是不是在消费女性角色,尤其是女人的一些弱点,这样的电影我也看过不少,里面的女人都不讨喜,导演是否可以为这个角色注入一些多面性?所以创作者要拍一个题材,写好一个人物,一定不能沉浸在自我状态里,要多把自己代入出来看看,多审视一下。这样的审视意识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以前读的小学、中学都是男女校,但我对我父亲的情感不太一样,他经常带我去上海的澡堂,看着那些男人脱光光在我面前走来走去,我开始对我父亲以及别的男人的身体产生好奇,后来到了中学逼着自己交交女朋友,但还是没有感觉。后来我爸爸去世后,我自己也会去那种同志澡堂或者是钓鱼的公厕,更多是为了满足身体上的需求。在我进了无线电视和许鞍华她们聊天,她们完全不避讳我同志的身份,表示很理解,这种对我的尊重令我很受启发,让我在创作和待人接物上都更有同理心,这种同理心我觉得也是每位创作者都应该试着去培养的。这两年除了做老师,我还在筹备下一部影片,《蓝宇》的编剧魏绍恩在写另外一段两个男人的情感故事,媒体开玩笑叫《蓝宇2.0》,演员我有和张孝全聊过,他答应了,说等剧本出来看看。我问他是否会介意演一个同志角色,他说不会介意。另外一个我想找一位香港演员,两个人可能需要一个40多岁,一个50多岁。这个故事正像我前面讲的,不会有消费性,更多的还是情感与回忆。至于《八个女人一台戏》,目前还没有拿到龙标,只能继续等待。我现在还在很坚定地拍,刚才有提到,我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大环境资源很丰富,有邵氏、嘉禾两个大公司,还有德宝与新艺城,如果我们做导演的第一部票房还OK,口碑也不错的话,那些投资人会排队来找我们拍。现在的香港年轻导演除了创意香港,拿政府的奖金,确实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路径,小公司愿意投资的数字也非常有限,很多大导演选择北上来做合拍片,我还是喜欢在香港本土拍片。我观察到现在很多内地的年轻导演找资金,不是来自内地的,而是其他国家,虽然这意味着他们的电影不一定能拿到批准上映,但在一些电影节上看过他们的电影,拍得都非常好,就像《但愿人长久》还没有拿到批准在内地放映,现在《人海同游》上映,观众有机会看到,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去看一下,真的是一部不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