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日本半导体,全球导弹就无法瞄准。”
这是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原话。
曾经的日本制造业,就是这么嚣张。
霸榜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前50,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用科技,都被日本垄断,甚至整个日本社会都弥漫着“日本第一,美国完蛋”的言论。
只是到了今天,昔日辉煌已成泡影。
2010年之后,曾经风靡全球的日本电子品牌,不仅在中国市场几乎绝迹,在全球市场都大不如前,倒闭的倒闭,卖身的卖身。
曾经充斥在中国家庭的日本电器品牌,为什么会集体走上下坡路呢?
日本电器行业当年到底有多辉煌,90后、00后的朋友哪怕不了解,大概也有所耳闻。
我敢打赌,你童年时期家里的空调、冰箱、电视和洗衣机,一定有日本品牌。
千禧年之前,索尼、松下、东芝、日立、夏普、三菱、富士通,这几家平均年龄上百岁的品牌,共同缔造了日本电器的辉煌,全球制霸长达30年。
在1992年全球十家最大的家电品牌里,日本占据了6席,甚至在美国市场上把本土品牌冲的七零八落。
只可惜,叱咤全球的日本电器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成为日本制造业的骄傲,却在千禧年过后仅十年便极速坠落,像极了日本的樱花,花期绚烂又短暂。
从2010年开始,日本家电品牌开始全线溃退,产量锐减47%,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乏力。
海外销售甚至还要更惨,相较于2010年的巅峰期,日本冰箱在2019年的海外供货量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三。
日本电器行业下坡路越走越快,其实早有预兆。
因为日企自身的短板太明显了,那就是总是闭门造车,不肯开眼看世界。
也正是由于看不清行业发展的潮流,导致了日本电器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失守。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日本人在制造高品质产品上确实得心应手,是产业垂直整合的典范。
而且,日本比我国早吃了几十年红利,制造业上有很大的先手优势,按说是不太容易被抢饭吃的。
但家电制造这个行业,门槛本来就不高,产品性能的差距其实很容易被追上。
这时候商业运营就更为重要了,比如对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营销,这都是日企不那么擅长的。
(当然,“寿司仙人”那种虚头八脑的故事营销除外哈)
就拿我们国内市场为例,当下的国产电器品牌一个比一个卷,推出了匹配各个消费层级的产品,给不同消费能力的潜在用户留有选择余地。
但日本家电还是按照以前的老路子来,一味追求高性能,却忽视了中低端用户根本不需要多么强大、繁多的功能…
普通老百姓更看重价格,当然谁性价比高买谁家。
再者,电器行业想要做好全球化,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本地市场来调整。
但全球化并非只需复制粘贴就可以做好的,而是需要打“创新+适应”的组合拳,日本在这块做的简直太拉胯。
举个例子,印度市场家电失窃现象频繁,三星为了防止偷盗,在印度专门推出了一款带锁的冰箱,卖得特别好。
但慢半拍的日本人却只会傻愣着在旁边看,这还怎么竞争?
(不过,三星的家电业务在印度开展得也没多顺利……)
更何况,现在消费者都“太懒”,智能化、互联化、简洁化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而日本的家电一直太重视“做工”,却忽视了用户体验、易用性以及功能集成,被中韩、美国的品牌秒杀也是理所当然。
无奈之下,几大日本电器公司纷纷开始断尾求生,低价转让日益赔钱的家电业务。
转让给了谁呢?中国企业。
瞅准了抄底东芝的时机,海信笑纳了电视业务,美的吃下了白家电、电梯业务,旁边的海尔则把松下的洗衣机和冰箱业务收入囊中。
可以说在近10年里,中国家电品牌的发展真的很惊人。
曾经很多家庭在采购电器时,会默认国产品牌就是次品,日本牌子才是高端货,但现在这个观念已经大大改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日本的本土市场,中国电器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日本家电王朝已近黄昏,被湮没在时代洪流里。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由于日本巨头们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了机会,就再也没有了翻盘的可能,也是很令人唏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家电品牌,面对前人的悲剧更要哀之鉴之。
| “穷人收割机”一年关停两万家,3亿重度沉迷彩民,终于清醒了?
| “史上最冷”双11黯然收官:被看透套路的电商购物节,只剩平台自嗨
| “干啥啥不行,催费第一名”,屡被吐槽“不作为”的小区物业,觉察到了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