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了,豪车车企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了。
放在几年前,车企只需要为品牌本身负责,但如今......
“215万迈巴赫漏雨事件”、“宝马展台冰激凌事件”、“路虎女司机打人事件”等等,不管这些新闻的起因、过程、结果是什么,这些吸睛的题目,劲爆的话题,早已为豪车界的耻辱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豪车品牌在价格上也被“挤兑”得不轻。
新能源如日中天的发展、消费降级的时代来临,更是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叱咤了几近一个世纪的豪车品牌们,“保卫战”已经正式打响了。
01
“豪车保卫战”的本质,其实就是在维持品牌名气的同时,用各种手段保留现有的销售量,以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依旧挺立。
说白了,就是“不见血”的竞争。
而竞争的第一要义,必然是“价格战”。
如果关注今年的豪车价格,会发现2024年各大车企的价格战,几乎是从年头打到了年尾。
宝马年中价格腰斩,i3价格从35万直接退到“1”字开头。
7月,买一辆亏一辆的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但10月份又卷土重来,且降幅更大,折扣更高!
奥迪A4L优惠幅度最高15万,20多万就能拿到顶配,就连A6L这种经典车型也迎来了降价潮。
奔驰就更不用说了。
能看出来,家底深厚的梅赛德斯是势必要在这场价格战中独占鳌头,C级轿车折扣率超25%,A级轿车折扣率达到35%,S级轿车最高降价60万,比一些E级还要便宜。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出击,老牌对手——大众汽车,自然也不甘落后。
旗下主打高奢的品牌——保时捷,不久前被曝2024款的“保时捷Macan 2.0T”最低报价为35.8万元,相较57.8万元的出厂指导价,直接打了六折!
当然,作为主打性价比的“Macan”系列,35.8万只是裸车价格,加上其他配件,最终的落地价至少也要再添个15万。
但是,落地价远低于指导价的情况,也足以说明保时捷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促销。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各家车企已经咬着牙,五位数五位数的往下降,但各家的销售额和盈利,也同样在往下降。
近期,各大车企都发布了前三季度的财报,宝马在中国累计销量为52.4万辆,同比下降13.1%;奥迪交付47.73万辆汽车,同比下降8.5%;奔驰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51.22万辆,同比下降了10.2%。
至于保时捷,销量更是惨淡。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仅交付了43280辆车,销量跌了29%,也就是较去年同期跌几乎是跌没了三分之一的销量。
盈利方面,前三季度总营收达到了285.6亿元,营业利润约为9.74亿欧元,10.7%的营业利润,较计划中的17%~19%相差实在过大。
要知道,2009年,保时捷因为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营业额受到极大打击,下降15%之后的盈利至46亿欧元,也还是如今的4.7倍多。
虽然站在2024年的时间点回看往昔有些矫情,但不得不承认,保时捷这次是真的遇到“硬茬”了。
02
或许,对如今的保时捷来说,销量和利润的下降倒在其次,市场对它的惨淡回应,才是令其最不安的因素。
“保时捷价格跌破40万”的消息引发热议后,有人专门询问了保时捷的销售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没有收到降幅这么高的通知”。
可见这样的价格,很有可能是经销商为了冲销量自发的促销行为。
但是别忘了,保时捷之所以能在豪车赛道驰骋多年,靠的不就是“绝不降价”的底气吗?
1963年,保时捷的911跑车横空出世后,因独树一帜的外形和功能受到各国消费者青睐,价格一路飙升,车型也经过多次升级革新,成为了保时捷的王牌产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千禧初年,这款跑车的出厂价就达到了百万人民币以上,但如此昂贵的价格却没有抵挡住人们的热情,无数富豪手拿现金等待消费跑车的场景,在那时并不罕见。
甚至,保时捷当时的主要市场——美国,那里的经销商会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16%,而且几乎不会打折。
彼时保时捷北美公司的总裁弗雷德 · 施瓦伯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我们的车越贵,卖的越好”。
那时候的保时捷,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其Turbo系列跑车的利润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50%,传统的911系列跑车也在23%到29%之间。
但是,保时捷的上层领导对这份繁荣依然是有顾虑的。
当时任保时捷CEO的文德林 · 维德金就曾表示:经济繁荣时期,保时捷这类产品可以作为富人炫富的工具,坚挺的美元也能为其带来稳定的销售市场。
但是“如果世界经济下滑,我们也会有麻烦”,这同样也是维德金说的话。
如今看来,一语成谶。
03
经济的下滑必然会给奢侈品行业带来一阵飓风,这是经过现实检验的结果,人人都有目共睹。
不过,导致豪车市场遇冷的原因,绝非只因这一个原因。
今年3月份,纯电的小米SU7正式上市,21.59万——29.99万的价格,4分钟大定破万,27分钟大定破5万,24小时大定订单88898台。
今年10月底,小米SU7Ultra上市前便征战了纽北赛道,10月29日公布量产预售价为81.49万元,可以说是绝对的高价车型。
不过,具体的订单小米至今并未披露,但可知的是其在开售的10分钟内,小订单便突破了3680台,如此强劲的飙升,可见总订单量肯定不会少。
看了小米汽车这火箭般蹿升的订单量,谁还能用一句“经济下滑”来论证汽车行业遇冷的现状?
更何况,小米在中国所有的车辆品牌中,还不是最亮眼的那一个。
华为最新的问界M9,售价在46.98万—56.98万之间,截止到11月26日,大定数量已经突破了18万辆。
比亚迪的豪车系列——仰望U9,出厂指导价就达到了168万,但也在发布的20天后,大定订单就破了万台。
看到这些数据,难道真的要说,人们不买车是因为没钱吗?人们不选择豪车是因为太贵吗?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轿车行业最明确的风向标了,燃油车固然还能维持大头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的消费观转变,电车成为行业翘首,只是时间问题。
04
事实上,作为老牌车企,B BA等豪车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危机、难题数不胜数。
比如,拥有93年历史的保时捷,经历了二战、债务危机、87年股票市场崩溃、90年代世界经济下滑、2008年金融风暴、2009年被大众反向收购......
如今,就连它的口号——“There is no substitute(没有替代品)”也被打上了“问号”。
被无数人戏称的小米——“米时捷”,功能和价格较其更有优势,还更加受人欢迎。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活”的足够久的保时捷,还有什么是看不清的呢。
作为商人,他们更想做的,一定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关。
只要能赚钱,商人的底线其实是可以适量放低的,比如:将品牌下拉,将价格降低,将目光投向消费不起豪车,但还颇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
更有甚至,直接将目光投向了月薪四位数的工薪阶级,开始走“亲民路线”。
就像宝马和九号电动车的合作,要打造独特的“宝马牌”两轮电动车,以至于有人在网上调侃:以后说自己宁愿坐在宝马车上笑的时候,还要强调一下是四轮还是两轮的。
不过说归说,笑归笑,谁都清楚,老牌豪车车企的实力深不可测。
战略上可以蔑视,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
保时捷遇到的危机很多,但它的策略也能随时代的变动而变动。
二战时他可以设计坦克、债务危机就大刀阔斧进行裁员、1993年发布的Boxster概念车让它在美元危机中稳稳屹立、新型911敞篷车又给它在21世纪初上了一层“养老保险”,即便被大众这样的公司收购,它也能保留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每一次的生死关头,保时捷似乎都如有神助般迎来新的生机。
如果说这都是运气,那未免过于荒诞。
在时代的浪潮中力挽狂澜,他们靠的可远远不是运气。
| “穷人收割机”一年关停两万家,3亿重度沉迷彩民,终于清醒了?
| “史上最冷”双11黯然收官:被看透套路的电商购物节,只剩平台自嗨
| “干啥啥不行,催费第一名”,屡被吐槽“不作为”的小区物业,觉察到了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