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腓尼基到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港口

2024-12-10 21:00   云南  

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发展与港口、码头建筑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建设达到了顶峰,其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越了前代。

1

腓尼基时代的港口


提尔和西顿作为腓尼基文明的两个重要城市,其港口的发展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开始显现其特色。这两个港口以其自然海湾为特色,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后,人工港口的基础设施开始建立。

提尔和西顿的港口建设,依赖于腓尼基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活跃地位。他们利用这些港口与地中海的不同地区进行贸易交流,航线遍及西班牙、意大利、北非、希腊和小亚细亚等地。提尔在公元前10世纪就开始在国际层面上发展了贸易联系,海勒姆一世建立了提尔的海军力量和海上运输的垄断,从而统治了腓尼基海岸,包括比布洛斯和西顿的竞争城市。提利安工匠帮助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第一个伟大的希伯来神庙,提供技术、建筑材料、专业服务和奢侈品。

提尔港口


腓尼基人建造的人工港口,包括从天然岩石中凿出的长方形码头,并通过狭窄的运河进入。迦太基人在靠近托斐斯的地方建造了两个人工港口,这两个港口是他们海上的象征。其中一个港口为圆形的军港,中间一个小岛有着可同时容纳许多舰船的干船坞空间。据希腊历史学家埃庇尔的估计,这个军港能容纳200多条舰船。

考古研究表明,提尔和西顿的古代港口位于现代城市中心之下,由于沉积环境的保存特性和地下水位的保护,这两个港口仍然保存得非常好。新的地质考古发现揭示了古代港口的复杂布局,这些港口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型水坝、桥梁以及人工港口。这些建筑使用了巨大的石块,其遗迹在提尔、西顿和阿拉杜斯(Aradus)的遗址中仍然可以发现。

西顿港位置



2

古雅典港口


古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口是古希腊时期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当时已有人类定居。公元前493年,雅典执政官提米斯托克利说服雅典人在此地修建港口、堡垒和城墙,取代容积不足的旧港法勒鲁姆,从而奠定了比雷埃夫斯作为雅典主要港口的基础。

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建设是古希腊港口建筑先进性的体现。港口由米利都著名建筑设计师希波达慕斯主持设计建造,他根据对称原则设计了长方形的新城,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港口的设施包括了海军码头和商用码头,其中海军码头是雅典舰队的永久基地,而商用码头则是地中海的商业中心。

海军码头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古希腊对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视。港口配备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和船棚,这些船棚主要用来保护船只免遭虫蛀、侵蚀以及保持船身的干燥。在全盛时期,这个港口可以容纳400艘三桨座战舰,需要8万多人负责维持。公元前483年,比雷埃夫斯港成为雅典舰队的永久基地,从这里出发,雅典舰队发动了对波斯的战略反攻,加入了爱琴海霸权的角逐。

而商用码头则展示了古希腊港口的商业繁荣。比雷埃夫斯的主神是阿芙洛蒂忒,她的神庙旁是地米斯托克利的陵寝,这位雅典海洋事业奠基者的陵墓见证了港口的军事和商业双重功能。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商用码头,特别是恩波利翁市场,是雅典最热闹的贸易集散地。这里随处可见来自西西里、意大利、埃及和黑海地区的商品,繁荣的海洋贸易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城邦生活。

此外,比雷埃夫斯港口的防御工事也体现了古希腊港口建筑的先进性。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北长墙、南长墙和法勒伦长墙将比雷埃夫斯和雅典主城区连接在一起,这些长墙不仅增强了港口的防御能力,也确保了在遭到围城时依然能运送物资。

比雷埃夫斯港口位置图


北长墙从雅典延伸至法勒伦,南长墙从雅典延伸至比雷埃夫斯,而法勒伦长墙则连接了法勒伦和比雷埃夫斯。这些长墙的总长度约为35斯塔狄亚(约合6.75公里),其中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的长墙长达40斯塔狄亚(约合8公里)。这些长墙的存在,使得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能够抵御斯巴达的进攻,保持其海上霸权。

北长墙和南长墙的建设始于公元前461年至公元前429年间,由雅典政治家尼基阿斯提议修建,目的是确保雅典与其重要港口比雷埃夫斯之间的安全联系。这些长墙不仅是军事防御工事,也是雅典生命线的象征,因为它们保障了雅典在遭受斯巴达陆军侵略时的物资供应和海军行动的自由。

这些长墙通常由石块和泥砖建成,墙面厚重,能够抵御敌人的攻击。长墙沿线还设有瞭望塔和守卫点,以增强防御能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军队曾试图切断长墙,但未能成功。长墙的防御功能在公元前405年的羊河之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雅典舰队在战败后,通过长墙返回比雷埃夫斯港,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3

奥斯蒂亚港口


罗马帝国时期的奥斯蒂亚港口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港口之一,克劳狄皇帝在公元42年开始了对奥斯蒂亚港口的大规模改造,这一工程包括了修建两条大型防波堤,围出了一处1000米见方的区域,以及在入口处的深水段修筑了拦波堤,并建立了一座灯塔以指引夜间来往的船只。这些改造工程耗时约20年,最终在尼禄统治下于公元64年完成,但似乎早在公元62年就已经投入使用。

克劳狄皇帝的这一重大工程解决了之前由于台伯河囗的不确定性和海岸的危险性质导致的锚地问题,使得大型船只可以直接进入港口,而不再需要使用驳船将货物运上岸。这一改进极大地促进了奥斯蒂亚的繁荣,使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人口在最鼎盛时期达到了5万至7万人。

图拉真皇帝在公元106至113年间对港口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增加了一个大型的六边形海港,位于克劳狄乌斯外港的东面,并与之相连。从此,来自埃及的谷物船队被直接运往奥斯蒂亚,而不再像之前那样运往波佐利。奥斯蒂亚港口的防波堤、灯塔和仓库的设计,包括巨大的码头、仓库、卸货设施和修船厂。商船、军舰和贸易船舶纷至沓来,将奥斯蒂亚连接到整个罗马帝国和远方的地方。

大莱普提斯港口,位于现今利比亚的地中海沿岸,是一处保存极为完好的古代港口遗址。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时代,当时的腓尼基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定居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

在罗马帝国时期,尤其是在塞普蒂斯乌斯·塞韦罗(的统治下,大莱普提斯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装饰,使其成为了罗马帝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塞韦罗出生于大莱普提斯,他在公元193年成为罗马皇帝后,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修建公共纪念碑、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商店和居住区。这些建筑的遗迹至今仍然可见,展示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特色和城市规划。

港囗的设计包括了人工港口、防波堤和灯塔。港口的扩建包括了两条街道的新建和海港的扩建,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这一改进使得大莱普提斯成为了罗马帝国的谷物贸易中心,同时也是橄榄油和小麦的重要集散地。大莱普提斯的灯塔作为港口的重要导航设施,灯塔的高度和光线的强度都经过精心计算,以确保在海上远处就能看到港口的灯光。

4

亚历山大城灯塔


亚历山大城的灯塔,也称为法洛斯灯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年左右。这座灯塔的建造源于一场悲剧:一艘载有埃及皇室成员的喜船在亚历山大港入口处触礁沉没,导致船上所有人丧生。这一事件促使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港口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

亚历山大灯塔想象图


法洛斯灯塔的建造是一个技术壮举,它高约135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4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灯塔由希腊建筑师索斯特拉特设计,其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

灯塔的光源使用了反光的原理,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这种设计使得灯光能照射到56公里以外的海面,为入港的船只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帮助。灯塔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而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

亚历山大灯塔不仅是一个导航设施,还具有防卫和侦察功能。塔内设有三百多间房间驻扎军队,一旦有敌人自海上来袭,可迅速出海迎击。灯塔的存在不仅为亚历山大城带来了实际的生活便利,还成为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典范,对后世灯塔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灯塔的灯室和顶部的波西顿立像塌毁。尽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灯塔在880年得到了修复。然而,灯塔的命运并未就此好转。在1100年,另一场强烈的地震再次破坏了灯塔,这次仅残存下面的第一部分。灯塔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但并未被遗弃,而是被改建成了一座瞭望台,并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

1303年和1323年,两场更为强烈的地震再次摧毁了灯塔。这两次地震几乎将灯塔完全摧毁,据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记录,当时灯塔已经损毁到连废墟都无法被接近。最终,在1480年,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卡特巴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决定加强亚历山大城的海防,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

在意大利,灯塔的建造传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热那亚的灯笼塔不仅是热那亚市的地标建筑,也是地中海地区最高的灯塔,高76米,海拔117米。这座灯塔的建造始于1128年,有资料也称始建于1161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543年。塔身装饰有基督教符号鱼和圣乔治十字架。灯笼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修建在圣贝尼尼奥山丘上,靠近桑皮耶达雷纳区,曾经是一个半岛。在18世纪版画中,灯笼塔和热那亚港常常一同出现。

在法国,公元810年,查理曼大帝下令修复位于法国北海岸布洛涅的古罗马灯塔。这座灯塔名为奥尔德塔,由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公元39年左右建造。卡利古拉在企图入侵不列颠时建造了这座灯塔,但入侵失败后,灯塔随之被废弃。查理曼大帝的修复工作使得这座灯塔得以重新发挥作用,继续为航行在英吉利海峡的船只提供导航。

据说,该灯塔高约200英尺,有12或13层,上窄下宽。灯塔内部装有金属制成的大镜子,能够反射大火堆发出的光线,为航船指引方向。奥尔德塔的修复和使用一直持续到1644年。然而,这座灯塔的最终命运是在1644年,由于塔下悬崖的崩塌,灯塔沉入了海底。在此之前,奥尔德塔已经停火熄灯,与它隔海相望的英国多佛尔的古罗马灯塔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在英国,罗马人于公元43年入侵后,在多佛的高地上建立了一座灯塔,这座灯塔是欧洲保存最好的灯塔之一。它的建造采用当地的燧石和从欧洲大陆运来的红色罗马砖或瓷砖。在中世纪时期,灯塔旁还有一座盎格鲁-撒克逊教堂,教堂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由肯特国王为22位僧人在此修建,在此后的400年间不断扩建修饰,在11世纪初具雏形。后来年久失修,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到了1826年才由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修复为驻军教堂。




掌镜史
人性与历史脉络。偶尔严谨,大多数时候胡说八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