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时期,城市规划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直到希腊化时代,这一领域才开始兴盛。希波丹姆,一位出生于小亚细亚米利都的希腊人,被认为是城市规划的先驱。
他提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原则,包括宽阔笔直的街道、合理的住房布局,以及以广场为中心的和谐整体设计。亚里士多德曾称赞希波丹姆是第一个为合理住房布局做准备的人。
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公元前443年,希波丹姆在意大利南部设计了图里城,这是一座由雅典人和当地人共同建立的新殖民地,其城市规划体现了希波丹姆的典型棋盘式布局。这种布局以宽阔的平行街道和垂直交叉的次要街道组成,形成了规则的街区,使得城市整体呈现出一种秩序和美。
随后,希波丹姆为伯里克利设计了雅典的海港比雷埃夫斯,这是雅典重要的海上贸易和军事基地。比雷埃夫斯的规划采用了方形区域的网格状布局,这种设计使得主要街道上的交通能够避开中心广场,从而提高了城市的功能性和效率。据亚里士多德记载,希波丹姆不仅在实体规划上网格化城市,而且将城市居民分成清晰的阶层,分别居住在城市的宗教、公共和私人区域,从各方面实现一个秩序化的“理性”社会。
在比雷埃夫斯的规划中,希波丹姆设计了一个长方形的新城,打破了古希腊原有的以市政广场为中心的上下城格局。这种规划方式使得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体现了希波丹姆对于城市公共生活和宗教活动的重视。比雷埃夫斯的中心广场成为了商业和社交活动的中心,而主要街道的宽度达到了5到10米,次要街道宽3到5米,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交通的需要,也体现了城市的空间秩序。
与雅典杂乱无章的居民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波丹姆的规划强调了城市的统一性和秩序性。雅典的居民区建筑拥挤,街道狭窄且弯曲,没有统一的规划,这与比雷埃夫斯的有序布局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在塞利努斯,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得以实践,城市的布局采用了矩形街坊,这种布局形式在古希腊城市中并不常见,它体现了希波丹姆对于城市秩序和美学的追求。塞利努斯的城区布局大约始于公元前408年,其规划的矩形街坊为城市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体现在城市的功能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希波丹姆的规划理念不仅在比雷埃夫斯得到了实践,也在其他希腊城邦如米利都和普里埃内等地得到了应用,这些城市的规划都体现了希波丹姆对于城市空间秩序和美学的追求。
(米利都城规划)
在希波丹姆的故乡米利都,公元前494年城市遭到毁坏后,希波丹姆在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米利都的街坊面积约为78英尺x96英尺,这一尺寸的确定体现了希波丹姆对于城市空间的精确计算和规划。两条主街道宽约25英尺,它们相互交叉成直角,形成了城市的骨架。这种网格状的布局不仅使得城市交通更为便利,也为城市的扩展和规划提供了基础。
希波丹姆的规划理念在其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他强调几何图形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在米利都,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城市规划,街坊的布局和街道的宽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适应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居民的生活。
希波丹姆的规划模式在米利都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城市的网格主要是通过30m×52m大小的方形住宅街坊的重复而形成,产生明确的韵律。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这种差异性的布局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和地位。最大街坊的面积亦仅30×52米,这种规模的控制使得城市空间既不失秩序,又富有变化。
在马其顿的奥林索斯,城市规划的发展见证了希波丹姆理念的深远影响。这一世纪,奥林索斯建立了一个新居住区,其规模和布局体现了希波丹姆对于城市秩序和美学的追求。新居住区的街坊大小为283英尺x117英尺,这一尺寸的确定不仅考虑了居住的舒适性,也兼顾了城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换算成米,街坊的大小约为86.31米x35.66米,这样的规模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的扩展留出了余地。
主街道的宽度从16英尺到23英尺不等,即4.88米到7.01米,这样的宽度既保证了交通的便利性,也使得街道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街道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功能性的需求,也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每个街坊被一条宽4.5英尺的小巷平分,即1.37米宽,这样的小巷设计既保证了居民的隐私,也增加了城市的层次感。每半个区域又被分成大约57英尺见方的房宅地,即约17.35米见方,这样的划分为每个家庭提供了独立的居住空间,同时也保持了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每栋房子都设计成向南,这一设计考虑了采光和通风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居住舒适度的重视。房子拥有一个铺有鹅卵石地面的庭院,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也具有实用性,鹅卵石地面易于维护,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空间。
小亚细亚的普里恩小城是古希腊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杰出例子,其严格的垂直城市规划展现了希波丹姆规划理念的典型特征。这座城市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距离艾丁城67公里,距离历史名城米利都仅25公里,坐落在爱琴海海岸的山坡上,距离海平面380米,可以俯视附近的所有海面,地势险要。
普里恩的城市规划以其网格状布局而著称,全城建筑在山坡上的四个台地上,被厚达2米的城墙包围,城墙上有用于瞭望和射箭的塔楼。城市的设计包括7条东西走向的宽街,宽度为6英尺(约1.83米),以及南北走向的街道15条,宽度为4英尺(约1.22米),这些街道相互交叉,形成了城市的骨架。由于城市位于海边的陡坡上,最大高度差90多米,因此街道多呈阶梯状,这不仅适应了地形,也增加了城市的层次感和防御性。
城市的居住区域被街道分割成了许多正方形的街坊,每个街坊的尺寸大约为116英尺x155英尺(约35.36米x47.24米)。这些街坊进一步被划分为更小的房宅地,平均尺寸为58英尺x78英尺(约17.68米x23.77米),每个区域是一户人家。每户人家外围砌有高墙,中间有庭院,用于采光和通风。庭院尽头是居住的房屋,房屋都是迈锡尼风格的庙宇形态建筑。庭院的侧翼是用于饲养动物的棚圈以及用于加工小工艺品的作坊。
普里恩的中心广场是城市的社会和经济中心,位于城市中间,用于进行集会、宗教活动和贸易活动等。广场两侧是长条形的柱廊,长达125米,用于储存货物以及避暑,广场外围分布有各种神庙以及鱼肉市场。
庞贝古城,这座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古罗马城市,因其在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掩埋而意外地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信息。庞贝的城市规划揭示了古希腊罗马城镇规划的完整面貌,其房屋建筑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庞贝古城规划图)
庞贝的设计并不是严格的矩形,而是略呈不规则四边形,这与城市建立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不规则地形有关。城市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这种设计使得城市地块规划方正且几乎相等,形成了城市的轴式布局。
公共集会场地,也称为论坛,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其规模宏大,为500英尺×150英尺(约152.4米x45.72米)。论坛四周设有神庙、公共市场、市政中心大会堂等建筑物,是庞贝最宏伟的公共空间之一。庙宇、长方形廊柱大厅、市场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环绕着论坛,展现了古罗马城市公共生活的丰富性。
(庞贝古城鸟瞰图)
庞贝的街道设计具有防卫性、有秩序的、快速的、公平的特点,主干道铺的是10米宽的石板,两旁是人行道,沿街设有排水沟和公共供水管道。次级道路也是用石块铺成,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交通的需要,也体现了城市的空间秩序。
庞贝的房屋建筑同样反映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特点。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这些壁画都有较高水平,它们被发现后,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杜拉欧罗普斯是公元4世纪消亡的城市,其遗址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俯瞰幼发拉底河。这座城市最初由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建立,后来被罗马和波斯帝国统治。杜拉欧罗普斯的城市规划采用了格状布局,这种布局是希波达莫斯式样规划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古希腊城市规划的原则。主街道宽度超过36英尺(约11米),这样的宽度不仅满足了交通的需要,也为城市的防御提供了条件。
(杜拉欧罗普斯位置)
杜拉欧罗普斯的公共建筑包括装饰华美的犹太教会堂和世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此外,城市中还有许多庙宇和罗马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宗教多样性,也展示了罗马时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宗教建筑的规划,反映了罗马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和美学追求。
以弗所则是另一个围绕精美公共建筑规划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以弗所作为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省的省会,在公元1至2世纪达到鼎盛。该城市的公共建筑包括大型公共浴室、剧院、运动场、体育场以及一些气势宏伟的露天场。这些公共建筑的存在,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城市繁荣和文明的象征。
(以弗所遗址)
以弗所的大型公共浴室,如斯科拉斯蒂卡浴室,修建于公元1世纪,毁于公元4世纪的地震后重建,是三层拜占廷式的建筑,显示了罗马浴室文化的复杂性和豪华性。此外,以弗所的露天剧场是希腊化时期的利西马科斯国王首建,尼禄扩建后,剧场直径154米,高38米,可容纳2.5万人观演。这些建筑的规模和设计,体现了古罗马时期城市公共生活的丰富性和对艺术的追求。
科林斯城是古希腊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角,以其战略位置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著称。城市的规划特点之一是其巨大的复式柱廊或盖顶的门廊,这种建筑形式不仅提供了实用的遮阳和避雨空间,也体现了古希腊建筑的美学特点。
科林斯城的复式柱廊长约550英尺(约167.64米),这一长度在当时的城市规划中是相当壮观的。门廊两侧排有33家商店,这些商店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日常所需的商品,也是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每家商店拥有两间房,一间作为商铺,另一间可能作为储藏室或居住空间,这种设计既实用又经济。
(科林斯城复式柱廊)
城市的供水系统同样体现了科林斯城规划的先进性。水源来自山上的长期水源,被称为“普里恩之泉”,这一名称源自于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劫掠的宁芙仙女佩瑞妮。佩瑞妮的眼泪汇聚成了泉水,形成了永不枯竭的清泉。这个喷泉至今仍然是科林斯古城遗址中的一个美丽的景观。泉水的使用痕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世纪时,它已具备四个大蓄水池,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林斯居民供水。
安条克是塞琉古帝国的都城,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建筑师狄诺克莱特斯设计。城市的规划采用了格状布局,这种布局是希波达米安规划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古希腊城市规划的原则。安条克的城市规划以其规整、模式统一而著称,这种布局在当时殖民城市建设量大、规划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
城市的中心广场是新的城市中心,周围有商店、议事厅和杂耍场等。安条克的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沿一面或几面,开间一致,形象完整。这种市中心敞廊有时与相接的街旁柱廊形成长距离的柱廊序列,街旁柱廊或房屋檐囗高度一致,形成气势磅礴的轴线布局与透视景象。
亚历山大是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建筑师狄诺克莱特斯设计的,采用了格状规划。亚历山大城的主要街道卡诺匹克大街宽约33米,这时房屋普遍达到二、三层高。亚历山大城的规划鲜明地体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规划特点,其宽阔的街道和高大的建筑展示了城市的宏伟。亚历山大城的规划还包括了大型公共浴室、剧院、运动场、体育场以及一些气势宏伟的露天场地,这些都是城市繁荣和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