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曾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其中的“震旦”即指中国,这表明释迦牟尼对中国有所了解。说起来 震旦等名称在佛典中散见甚多,如《大宝积经》、《阿毗昙毗婆沙论》等经典中均有提及。
这些经典不仅记载了 震旦作为中国的代称,还描述了如来在震旦国等地兴隆佛法的情景。此外,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信徒称之为金五台和金色的世界,古名清凉山,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相吻合。
具体来说,五台山古名清凉山,进一步证明了释迦牟尼对中国,特别是对五台山的了解和认知。久而久之,五台山便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以上这些信息,不仅显示了,释迦牟尼对中国文化和地理的认识,也反映了佛教东传过程中文化交流的历史深度。有趣的是,有尼泊尔学者提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古尼泊尔在当时属于中国。
且他们还坚信,尼泊尔与华夏民族长期有着紧密的联系。诸如,这些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尼泊尔仍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样,这进一步支持了释迦牟尼可能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的观点。
一句话——虽然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古尼泊尔在当时属于中国,这一观点存在争议。但它还是为佛祖释迦牟尼,对中国有所了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总之,无论是从佛教经典中的描述,还是从历史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都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释迦牟尼对中国有所了解,甚至可能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释迦牟尼口中提到的“震旦”,音译自梵文的“Ci^na”,又译作真丹、旃丹、指难等。这个称呼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写作阿玛西娜,意为大中国,体现了印度对中国的尊敬与仰慕。显然,古印度人口中的“震旦”一词,其实蕴含着深邃的历史和文化意涵。
在八卦中,东方属震,为群动之首,且日出东方,故曰震旦。旦,则指日出之始,意味着中国是日初出之处,充满生机与希望。故有学者认为,震象征地震的威力,旦更多代表日出之希望;震旦二字结合体现了中国作为东方强国的地位。
在主流学者看来,震旦之名在后汉时期已为印度人所熟知,并广泛流传于佛典之中。此后,历代僧侣对震旦一词进行了多种诠释,如从中华传统思想出发,结合儒家经典和八卦理论来解释其含义。
可以确定的是,“震旦”一词作为古印度人,对古代中国及其山川的赞美和描述,确实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地位。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肯定是知道东方有个中国的。只不过,彼时包括佛祖在内的古印度人,乃至佛祖故乡古尼泊尔人,并不是称呼中国为中国,而是称呼古中国为“震旦”罢了。